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及其在中西建筑审美文化核心的比较探究

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及其在中西建筑审美文化核心的比较探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析性思维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两者分离、对立起来,分别对这个二元世界作深入的分析研究。既然西方文化把宇宙看成一个实体世界,那么对实体世界采用分析研究、逻辑证明等科学方式就成为其必要的思维方式。黑格尔的概念也是不断地否定,从旧的统一变为新的统一。无论是求真、求全,都采用科学的分析的思维形式。

分析性思维的特点及其在中西建筑审美文化核心的比较探究

这也和西方人注重分析性思维有关。分析性思维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灵魂与肉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两者分离、对立起来,分别对这个二元世界作深入的分析研究。西方思维的逻辑性注重从事物的本质来把握现象,这是思维对事物本体加以分析的结果。

西方文化特别侧重于对实体世界的分析,以便从中探究出万千具体事物背后的本质,当然这大概与古希腊文化一开始就有很明显的科学倾向有很大的关系。第一批古希腊哲人大多是自然科学家,他们对宇宙本质的科学探索就建立在非常实在的物质实体上。比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等人分别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无限、气、数、火等,都在为宇宙的统一性追求最终的、确定的、永恒的、明晰的、带有科学性质的答案,都含有实体性。到了德谟克利特,他提出了宇宙的本体是原子——这是宇宙最终的物质实体。而柏拉图则提出了理式——这是宇宙最高的精神实体。当亚里士多德用逻辑学形而上学进一步对此加以论述后,西方文化的实体世界就产生了,不可动摇了。

Bing 和substanec 决定了西方文化的前进方向。在物质方面,原子、胚种(斯多葛)、微粒(笛卡儿)、单子(布鲁诺莱布尼茨)、原子事实(逻辑实证主义) 等,不管怎么翻新,总跳不出实体这一窠臼;精神方面则为理式、逻辑、上帝、先验形式、理念、意志等,柏拉图的理式是理想的、逻辑的、数学的,是实体;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同样是实体,他的绝对理念的艰难发展历程,就是概念实体沿着辩证逻辑之路的发展过程。

既然西方文化把宇宙看成一个实体世界,那么对实体世界采用分析研究、逻辑证明等科学方式就成为其必要的思维方式。西方人认为人类的感官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不能达到事物复杂的内部结构,人的头脑可以知觉、联想、想象、推理,如何保证这些心理活动的结果符合客观真理呢? 西方文化是通过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物质工具,即科学技术,在近代特别是通过实验手段达到完备;精神工具,即逻辑,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体系化了。工具是人自然能力的延伸,人创造工具获得了对客观世界的明晰认识,改造工具和创新工具扩大和深化了对世界的明晰认识。

人们通过工具明晰地认识世界,使西方文化在科学的光芒中突飞猛进。工具使世界明晰,使人的认识和思维也明晰,使人深知什么是已知,什么是未知,什么应相信,什么应怀疑,什么是真理,怎样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发展真理。(www.xing528.com)

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实体世界,对实体世界的具体化、精确化就是form,form 汉译为形式。古希腊时期,当毕达哥拉斯把宇宙的本源归结为数的时候,则标志着西方文化对世界的形式化的开始。在毕达哥拉斯看来,事物的最后本质是一种数量关系,长短、粗细、冷热、曲直明暗等都可以数量化,数形成对称、均衡、节奏、形成美。音乐的美则在于音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人体的美就在于人体各部分的比例。数既是事物的本质,又是从外面就可以看到的,而且能明晰地加以计算,给予形式化。

古代西方的形式原则,主要是对一事物本身进行一种数的比例分析(亚里士多德论戏剧的头身尾结构) 和对事物的性质进行种属层级划分(猫—动物—生物;桌子,桌子理式,理式)。近代西方对事物本身主要看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笛卡儿方法论四大规则的第二条就是:“把我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于圆满解决为止。”[6]霍布斯说:“一般事物的知识必须通过理性,亦即凭借分解而获得……如果有人提出金子的概念,他可以凭借分解而得到固体,可见,重(就是引向地心或向下) 等概念,以及许多比金子更一般的东西,他可以对这些东西再进行分解,直到获得最一般的东西,像这样,凭借继续分解,我们就可以认识到那些东西是什么,它们的原因最初个别地被认识,后来组合起来就使我们得到关于个别事物的知识。”[7]可见,西方文化对实体世界的研究是采用分解的方式。到了达尔文的物种进化理论,由一物变为他物,旧种变为新种。黑格尔的概念也是不断地否定,从旧的统一变为新的统一。现代西方,对具体事物的认识,重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论结构主义格式塔心理学是其代表,对事物的最后根据则是表层和深层的关系。首先找出深层结构,然后再说深层结构是如何转化为表层现象的。

形式原则在西方的不断变化显出了形式的根本性质——求真,即真实地认识世界;二是求全,即认识世界的整体性质。无论是求真、求全,都采用科学的分析的思维形式。

形式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因为它是实体进一步的具体化,是科学明晰的产物。形式,既是客观规律的明晰表现,又是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把握,形式使杂乱的现象取得秩序,使原始的质料获得新质,使神秘模糊的内容呈现理性,使混沌的自然为人理解,形式是人在与自然斗争中发展自己的自我确证,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目的性的统一,是人的实践力量在具体历史阶段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