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帝太子:历史转折,皇太子病逝,接班人之争!

影帝太子:历史转折,皇太子病逝,接班人之争!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刚刚过完年,正月二十五日,皇太子萧长懋病逝。一年之前,这根本不是问题,太子萧长懋接班是众望所归。齐高帝萧道成死后,萧赜即位,萧长懋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齐武帝萧赜对太子很放心,他晚年耽于玩乐,便将朝政大权交给这位太子,让他提前进入角色。萧长懋的死,让齐武帝萧赜感到非常痛心,但人死不能复生,擦干眼泪后,他必须面对一个急迫而重要的问题——谁来取代死去的太子成为新的接班人?

影帝太子:历史转折,皇太子病逝,接班人之争!

永明十一年(493年),对南齐王朝来讲,绝对是一个大灾之年。刚刚过完年,正月二十五日,皇太子萧长懋病逝。接着,在皇位上待了十一年的齐武帝萧赜也病倒了。身体一向不错的他很少生病,但没想到一病便卧床不起,这让朝臣们不由得担心起来,万一皇帝有个三长两短,谁来继承大统呢?

一年之前,这根本不是问题,太子萧长懋接班是众望所归。从他的爷爷,也就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开始,就将他当作隔代继承人来培养。萧道成禅代篡位前,召萧长懋回京,安排他和文武大臣频繁接触,增长他的见识和人脉,并指示道:“在我出行的时候,城中的军队都由萧长懋指挥。就是在我不出行的时候,府城内外的警卫部队和各门武装,也都要交由萧长懋调遣。”这显示了他对这位皇太孙的绝对信任。

萧道成登基后,加封萧长懋为南郡王,这算开了先例,因为在此之前,无论东晋还是刘宋,嫡皇孙都没有被封王。齐高帝萧道成死后,萧赜即位,萧长懋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

萧长懋对得住爷爷和父亲的信任,成为太子后,他“善立名尚,礼接文士,畜养武人,皆亲近左右,布在省闼”。意思是说,他努力树立名誉,无论文人和武士都得到他的眷顾,所以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将。齐武帝萧赜对太子很放心,他晚年耽于玩乐,便将朝政大权交给这位太子,让他提前进入角色。在南齐群臣看来,皇位实现顺利交接是早晚的事。

但没有人会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三十六岁的萧长懋突生重病,不治而亡,谥号文惠太子。临终前他上表父皇说:“儿臣虽位居太子,却在对待君、亲、民三个方面做得都不够,没有能够树立风范,因此日夜不安,如同临渊。不幸的是,我的养生出了问题,染上了疾病,现在已经卧床不起,只能等待死亡了,不能够继承父王的事业,也不能尽孝道,希望父皇不要为儿臣伤悼,务必保重圣体,以保江山永固。儿臣虽在九泉,也没什么遗憾了。”

萧长懋的死,让齐武帝萧赜感到非常痛心,但人死不能复生,擦干眼泪后,他必须面对一个急迫而重要的问题——谁来取代死去的太子成为新的接班人?他思来想去,脑海中涌现出两个人选,一个是次子萧子良,另一个是萧长懋的长子萧昭业。

萧子良在政治上没有太大的欲望,他是一个典型的文人,“通经学、史学、黄老,尤喜佛典”,而且“礼才好士”,因此在他身边很快聚集了一批文人,经常在一起聚会的有八位,分别是沈约、谢朓、范云、任昉、陆倕、王融、萧琛、萧衍,由于萧子良被封为竟陵王,历史上将这八人称为“竟陵八友”。

沈约就是编写《宋书》的那位,是他们当中最年长的。沈约的父亲叫沈璞,曾在盱眙保卫战中与臧质一起重创拓跋焘,但后来因为效忠弑父自立的太子刘劭,被起兵讨逆的孝武帝刘骏所杀。作为罪臣之子且年幼丧父的沈约,从小便笃志好学,刻苦程度常人难及,以至于他母亲害怕他学得太苦毁了身体,总是偷偷减少灯油,好让他早点休息。

太子萧长懋很欣赏他,经常请他到东宫,“特被亲遇,每直入见,影斜方出”。总是畅谈到很晚才离开。他是“竟陵八友”中最为高产的,除了一百卷的《宋书》外,还著有《晋书》一百一十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此外还留有大量的诗歌。遗憾的是,只有《宋书》流传至今。

沈约还是著名典故“沈约瘦腰”中的主角,后世将其与“韩寿偷香”“相如窃玉”“张敬画眉”合称为古代四大风流韵事。实际上,这个典故与风流无关,它最早出自《南史》,说的是沈约想告老辞职,于是以自己老病为事由,给好友徐勉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年老多病,近百天来皮带常常要紧,每月估计要缩小半分,后来不知为何与风流韵事挂上了钩,估计和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沈腰潘鬓消磨”一句有关。

谢朓出身于名门大族陈郡谢氏,从辈分上讲,大诗人谢灵运是他的叔叔,历史上将他们并称为“大小谢”。和叔叔一样,他非常擅长写山水诗。沈约赞誉他的作品说:“二百年来无此诗。”萧衍更为夸张地赞道:“三日不读谢朓诗,便觉口臭。”谢朓在后世拥有一个著名的铁粉——李白。李白的作品里直接提到谢朓的就有十二首,最为著名的是《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看得出,这位桀骜不驯的大诗人对自己的偶像特别怀念,并有强烈的共鸣。

范云是个神童,八岁就能作诗,以至于人们怀疑他预先打了腹稿。不过,他的从兄范缜在历史上比他更出名,因为此人是《神灭论》的作者。作为彻底的无神论者,在佛教盛行的当时,他显得极为另类。萧子良是虔诚的佛教徒,有一次他问范缜道:“你不相信因果报应,那么世间为何有富贵贫贱?”范缜回答道:“人生就像开在树上的花朵,虽然生在一枝之上,随风而落,有的坠落到席子之上,有的坠落到茅厕之旁,落在席子上的就是殿下,落在茅厕旁的就是我。虽然贵贱不同,但哪里有什么因果。”

王融是个自负狂,他的祖父是以傲慢著称的王僧达,他无疑是遗传了祖父的基因,王融声称:“三十内望为公辅。”就是说三十岁前要位至三公,这是他为自己确定的“三十而立”的标准。但到二十七岁时才做到中书郎,距离“三公”的目标相差甚远。有一日他在中书省值班,想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不禁叹道:“为尔寂寂,邓禹笑人。”就是说年近三十,却还是如此落寞,真要被东汉时二十四岁就担任司徒的邓禹耻笑了。

任昉从小“聪明神悟”,四岁作诗,八岁能文。他以写散文著称,与擅长写诗的沈约并称为“任笔沈诗”,时任丹阳尹后来担任顾命大臣的王俭对他很看重,让其写一篇命题作文,任昉一气呵成,王俭看后颇为激动地说:“正说出了我心里想说的。”他还拿自己的文章让任昉修改,任昉只改了几个字,王俭拍着茶几道:“后世之人谁能知道你改定了我的文章了呢!”任昉还是个大孝子,伺候得病的父母时,睡觉从来不脱衣服,时刻准备起来照顾。给父母喂饭或汤药时,他都要亲自先品尝温度。父亲去世后,他痛哭到眼中流血,守孝三年,本来身强力壮的他变得形容枯槁,身体虚弱到扶着拐杖才能站立起来。

陆倕则以记忆力惊人著称,厉害到什么程度?他从别人那里借了一本《汉书》,归还的时候,丢了四卷《五行志》,他凭借记忆默写下来,竟然一字不错。

另外两位姓萧的,萧琛属于皇族,萧衍更无须多说,他就是后来的梁武帝。

萧昭业能成为萧赜心中的储君人选,并不奇怪,因为齐武帝很喜欢这个孙子。萧昭业少年时容貌俊美,可爱讨喜,并写得一手好隶书,萧赜看后爱不释手,对左右说:“他的字不能流传到外面,你们好好珍藏起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墨宝。”萧赜每隔几天都要把儿孙们叫来问问学业和生活情况,谈话结束后经常把萧昭业单独留下来,问长问短,显得格外关爱。

后来,萧赜更看重的是萧昭业的孝心,太子萧长懋从生病到去世的过程中,作为长子的萧昭业表现得可圈可点,特别是萧长懋死后,萧昭业哭得死去活来,几次都晕了过去,旁人见了无不感动落泪,都觉得萧长懋的这个儿子太孝顺了。但萧昭业一回到家,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一进内室便把孝服扔掉,笑逐颜开,让家中的歌伎分列两边,欢迎他回来。但每次萧赜前往东宫,萧昭业就又哭得不能自已,一度险些休克,萧赜只得亲自将他扶起来。(www.xing528.com)

“伪装”是萧昭业最擅长的本领。

萧昭业的表演之所以出神入化,大概和遗传有关,他的老爸萧长懋也精于此道。萧长懋虽然总体上不错,但也有个毛病,便是用度奢侈,将东宫里的建筑修得非常华丽,在玄圃园内修建了大量的亭台楼榭,搜集了许多假山奇石。萧长懋害怕父皇萧赜看到这些,便在周边种植了大量的竹子,修建了一些高墙屏风,更有甚者,还加装了不少开关,如果需要隐藏,一按开关便可遮掩起来,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萧长懋借口晋明帝为太子时建造了西池,便请求齐武帝为他开辟东田修建一个园林,萧赜批准了。萧长懋命令东宫将士轮番上阵,不分昼夜地干活。当时,东西宫的兵力充足,很快便建好了。建成的园林规模盛大,华丽异常,建康城的百姓争相去观看。但独独齐武帝萧赜被蒙在鼓里,这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原因是没人敢在皇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

后来,齐武帝萧赜去豫章王萧嶷的府上,路过萧长懋的东田时,才发现这里壮丽极目,非常奢华。他不禁大怒,下令逮捕修园的将帅,萧长懋这才害怕起来,把有关人员和东西全都藏匿了起来。萧赜此后因为此事经常责备太子萧长懋。

这件事没有就此翻篇,不过受连累的不再是死去的萧长懋,而是活着的萧子良。

萧长懋死后,齐武帝萧赜去东宫,发现太子的车服羽仪全都超出了规制,不禁勃然大怒,下令将这些东西全部毁掉或拆除,并把东田改为崇虚馆。因为萧长懋和萧子良关系一直很好,萧赜觉得萧子良知情不报,联合萧长懋一起骗自己,便将这股气撒到他身上,心里对萧子良颇感失望。于是,在让萧昭业还是萧子良当储君的问题上,萧赜完全倒向了萧昭业。

永明十一年(493年)四月十四日,齐武帝萧赜立萧昭业为皇太孙,让他正式移居东宫。

三个月后,萧赜突然病倒了,这又给了萧昭业表演的机会,他隔一天就进宫问安一次,每当爷爷萧赜说到自己的后事,他就会泪流满面,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这让病入膏肓的萧赜再次见识了这个孙子的孝心,更感到萧昭业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他对萧昭业说道:“即位五年之内,将政务全部交给宰相处理,你不用过问。五年之后,不要再交给别人了。如果自己做不好,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萧昭业依然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看到皇帝爷爷病倒,眼见很快就可以登基称帝了,他内心非常欢喜,他的夫人何妃当时不在建康,萧昭业便给她写了一封信,中间写了一个大大的“喜”字,这还不足以表达他喜悦的心情,他又在旁边画了三十六个小“喜”字。

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齐武帝驾崩,萧昭业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皇帝,但过程远没有这般顺利。这要怪萧赜,他在病中下了一道诏令,让竟陵王萧子良带甲兵入宫侍奉医药。萧子良随即令萧衍、范云等亲信率禁卫军守卫皇城。朝臣们顿时糊涂了,不知道齐武帝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究竟想把大位交给谁。这使得本来明朗的形势又陷入了混沌,也让一个人重新看到了希望,那便是渴望“三十内望为公辅”的王融。

王融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机会,如果能够成功拥立萧子良,自己的梦想便可实现,于是在齐武帝萧赜陷入昏迷之际,他拟好了所谓的“遗诏”,让萧子良继位登基。但竟陵八友的意见并不统一,萧衍极不看好王融,他私下对范云说:“王融并非济世之才,我看他必然失败。”范云不这样认为,他说:“忧国家者,唯王中书。”范云这样说似乎是在提醒萧衍,竟陵八友应相互帮忙,而不能彼此拆台。萧衍却道:“你说王融忧国忧民,就是不知道他是想做周公还是竖刁?”竖刁是齐桓公宠幸的宦官,和开方、易牙一起发动政变,囚禁了齐桓公,引发齐国大乱,齐国因此失去了中原霸主地位。

形势由此陡然紧张起来,萧昭业听闻皇帝爷爷病危,便带着东宫人马匆匆赶来,但被王融派人挡在了中书省门口。就在双方对峙的关键时刻,齐武帝萧赜突然从昏迷中醒了过来,问皇太孙在何处,这一问使王融先前的努力全都打了水漂,东宫人马得以进入宫城。萧昭业也来到了萧赜的病床前。萧赜握着皇太孙的手说:“阿奴,若忆翁,当好作!”意思是说,“孙儿啊,如果你想念爷爷,就要努力做个好皇帝!”说完就驾崩了。

齐武帝死后,萧昭业没有立即即位,在谁当皇帝的问题上,群臣们依然各怀心思,一直受到排挤的萧赜的五弟萧晔站出来说:“如果册立年龄大的,就该轮到我,如果册立嫡子,那就应该是皇太孙。”王融还想做最后的努力,他命人把守各个宫门,想着拥立萧子良。

关键人物萧鸾登场了!

萧鸾自小父母双亡,由萧道成一手抚养大,被他视为己出。南齐建立后,齐高帝萧道成封他为西昌侯,到齐武帝萧赜时晋升为侍中、尚书令。他听说宫中有变,便带兵赶到,然后簇拥萧昭业登上帝位,又把萧子良等人从皇宫中赶了出来。看到大势已去的王融,脱掉戎装叹息道:“大人(萧子良)误我啊!”

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之争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