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侯景发动全面攻击,战果甚微,转围困作战

侯景发动全面攻击,战果甚微,转围困作战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侯景下令对官城发起全面攻击。侯景使出了浑身解数,却进展甚微,自己的部队损失惨重,不得不改变战法,变进攻为围困。羊侃对自己儿子说:“我以为你早死了,竟然还活着。”但勤王部队打了几仗,均告失利。特别是在青塘之战中,柳仲礼险些遇难。不少兵士患上了浮肿病,成批地死亡,大量的非战斗减员,使得能作战的士卒少之又少。萧衍听后不置可否,犹豫半天说:“你自己看着办,只是不要让后世之人耻笑你就好。”

侯景发动全面攻击,战果甚微,转围困作战

侯景下令对官城发起全面攻击。霎时间,战鼓齐鸣,杀声四起,叛军纵火焚烧大司马门、东华门、西华门等各门。羊侃命人在城门上凿洞,从洞口往外浇水以灭火,直阁将军朱思率领一些勇士翻出墙外浇水,用了很长时间才将火扑灭。

一计不成再来一计,叛军用长柄大斧猛砍东掖门,眼看门就要被砍开了,又是羊侃让人在门上凿洞,用长矛刺杀了负责砍门的叛军,其他人才退去。

侯景使出了绝杀计,制造了数百头木驴发起猛攻。这种木驴实际上是个巨大的盾牌,下面可以掩护数人。城上守军投下石头,将一个个木驴砸碎。侯景总结教训,制造了尖背木驴,石头无法将它们砸碎。羊侃命人制作火炬,灌上膏油,从城下掷下,木驴瞬间变成了灰烬。

侯景使出了浑身解数,却进展甚微,自己的部队损失惨重,不得不改变战法,变进攻为围困。他再次向城内射去书信,要求诛杀朱异。萧纲也令人向城外射出悬赏广告,宣称能诛杀侯景的,把侯景的官位、爵位全部封赏给他,另外加赏一亿钱,布帛、丝绸各一万匹。

侯景停止了进攻,城里的朱异等人却建议主动出击,萧衍征求羊侃的意见,羊侃坚决反对:“如果出击的兵力太少,不足以击退敌人,反而会挫了自己锐气;如果出击的兵力过多,一旦有失,宫门狭窄,败军无法退回,损失会非常惨重。”萧衍照例听朱异的,派出一千人出城攻击,还没有真正对阵,自己先乱了,为了争夺浮桥,落水淹死了一半多,羊侃的儿子羊躭也在乱军中被擒。

侯景知道羊侃是宫城保卫战的关键人物,他命人将羊躭绑到城下,要挟羊侃。羊侃大义凛然道:“即使我牺牲全族,报答主上,仍觉得不够,更何况一个儿子,你们最好早点把他杀了。”几天后,叛军又把羊躭拉到城下。羊侃对自己儿子说:“我以为你早死了,竟然还活着。”说罢做出弯弓搭箭的样子,想要射杀羊躭,侯景赶忙让人将羊躭带走,这反而救了羊侃的儿子一命,侯景有感于他们父子的忠义,并没有杀掉羊躭。

还没等侯景攻入宫城,萧正德迫不及待地登基称帝了。他改元正平,封侯景为丞相,并将女儿嫁给了他。这样一来,南梁就出现了两个朝廷,侯景加大了攻势,攻克了东府。这时候,叛军放出话来,说梁武帝萧衍已经驾崩,顿时宫城里人心惶惶,太子萧纲劝老爸萧衍必须出来露个面,萧衍于是亲自登上大司马门,人心这才安定下来。

侯景原来以为很快就会结束战斗,所以一开始还比较注意军纪,但宫城久攻不克,四方纷纷勤王,军心开始不稳,便允许军队公然抢夺百姓的粮食、布帛、子女。为了尽快解决战事,他找了一个曾经在朱异府中当过奴仆的人,加封他为仪同三司,并大加赏赐,然后让这个暴发户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锦袍,在城下大骂朱异:“你干了五十年,才当上个中领军,我刚侍奉侯丞相,就当上了仪同三司!”这一招确实厉害,几天内从城里逃出的奴仆数以千计。

但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形势对侯景越发不利,各地纷纷开始行动,萧衍第七子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从江陵起兵,联合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一起增援建康。奉命讨伐侯景的邵陵王萧纶听说建康吃紧,率军渡过长江,回师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侯景继续加大攻势,希望在勤王援兵到来前攻克宫城。“屋漏偏逢连夜雨。”关键时刻,防守宫城的主将羊侃去世。过了一个月,朱异也死掉了,这位猖狂一时的佞臣竟然是被吓死的。宫城里的将士将侯景之乱归罪于朱异,萧衍登上城楼查看敌情时,不经意对他说:“建康四周都成了战场,这都是谁的过错?”朱异以为是说自己,吓得汗流浃背,没过多长时间就旧病复发而死。其实,萧衍并不是指责他,对这位宠臣的病逝,萧衍很痛心,听说朱异生平的梦想是想当宰相,便破格追封他为尚书右仆射。

各位王爷的援兵还没有到,倒是散骑常侍韦粲、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前司州刺史羊雅仁和现任司州刺史柳仲礼等在建康周边会师。柳仲礼镇守襄阳时曾击败过西魏名将贺拔胜,声名大振,梁武帝“思见其面”,专门“使画工图之”,因此被推为大都督。但勤王部队打了几仗,均告失利。特别是在青塘之战中,柳仲礼险些遇难。接着同样吃了败仗的邵陵王萧纶收拾残兵,与东徐州刺史萧大连等来到建康近郊,愿意受柳仲礼节制。与此同时,湘东王世子萧方和王僧辩统领的两万多荆州部队也来到建康城下。

勤王的援兵达十多万,超过了侯景的叛军,声势显得很大,但外强中干,主要原因是内部不团结,柳仲礼地位和威望不高,虽被推为大都督,但不少将领对他并不服气。更要命的是,柳仲礼非但不谦恭,反而神情傲慢凶狠,经常摆出一副瞧不起众将的样子,邵陵王萧纶去大营报到,柳仲礼每次都让他等很久才见,萧纶和临城公萧大连因此非常怨恨他,而萧大连和永安侯萧确也有矛盾,如此矛盾重重的队伍焉能打胜仗?他们刚到建康时,百姓扶老携幼前来迎接,总算看到了希望,但刚一渡过秦淮河,勤王部队便大肆劫掠,百姓大失所望。侯景军中本来有人想做他们的内应,看到这种状况,也打消了念头。

宫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最大的问题是缺粮,封城四个月,能吃的都吃了,不能吃的也吃了,老鼠、鸟雀都被用来果腹,即使这样依然无法解决肚子饿的问题,只好宰杀战马,甚至吃一些死人肉。不少兵士患上了浮肿病,成批地死亡,大量的非战斗减员,使得能作战的士卒少之又少。

侯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人相食者十之五六”。不过,他并非缺粮食,东府城里有大量大米,只是运粮的通道被勤王部队切断。王伟建议假装求和,然后将大米运来,吃饱之后再发动总攻,一举攻克宫城。侯景听从王伟的意见,派人向梁武帝求和,表示如果同意的话,他将率部撤围建康返回寿阳。萧纲建议接受侯景的请求,但遭到老爸萧衍的反对,萧衍大怒道:“和,还不如死!”萧纲再三请求说:“侯景围城时间已久,勤王各军相互观望,不肯作战。最好答应侯景,以后再做打算。”萧衍听后不置可否,犹豫半天说:“你自己看着办,只是不要让后世之人耻笑你就好。”

萧纲同意侯景的停战请求,侯景得寸进尺,又请求将西豫州、南豫州、光州、合州四州之地给他,并请求宣城王萧大器出城相送。傅岐对此坚决反对:“天下哪有反贼包围皇宫,皇上反而和反贼和解的怪事。侯景这样做,不过是想让勤王之师撤退罢了。侯景人面兽心,绝对不能相信。况且,宣城王乃嫡皇孙,是帝国的命脉,怎么可以充当人质?”萧衍于是任命萧大器的弟弟石城公萧大款为侍中,前往侯景营中充当人质,同时命令勤王各师不再前进,并任命侯景为大丞相、都督江西四州诸军事、豫州牧,继续担任河南王。侯景也让手下王伟、于子悦进城,作为交换。

危机似乎过去了,梁武帝萧衍下诏在西华门设置神坛,派大臣王克、萧韶、萧王差和侯景手下于子悦、王伟等共登神坛。这个活动充满仪式感,朝廷的太子詹事柳津从西华门出城,侯景则从军营出来,两人遥遥相对,宰杀牲畜,向天盟誓。

这只是侯景的缓兵之计,仪式搞完后,他并没有撤兵,而是利用停战间歇,抓紧时间修理铠甲武器。为此他找了一堆理由,一会儿说没有船只,一会儿说怕勤王部队追击,一会儿又重新请求宣城王萧大器相送,说来说去就是不想撤兵。萧纲知道他在说谎,但在这种形势下,也不好完全撕破脸皮。

侯景不仅不撤兵,还不断提出请求,当时南康王萧会理、湘潭侯萧迟、西昌侯世子萧彧率三万人进抵马印洲,也就是今天的江苏仪征一带,侯景担心他们继续前进,请求这支部队不再往前,否则影响自己北上。萧纲答应了他。

侯景的诡计终于得逞,东府城的军粮源源不断地送到石头城,与此同时,萧方率领的荆州军队也撤走了,剩下的部队虽然人数依然不少,但各怀心思,难以拧成一股绳。王伟建议说:“大王身为大臣却起兵叛乱,包围宫城,侮辱公主王妃,践踏皇家宗庙,把大王头上的头发拔光,罪过也数不完,如今你背负这些罪名,还想安定地在这里享福吗?!违背盟约之后获得胜利,自古以来有很多,我如今就等着事态变化呢!”萧正德也劝说侯景说:“大功垂就,岂可弃去!”

侯景本来就没想过撤兵,听王伟和萧正德这么说,决定不再装了,在双方和解十几天后,侯景再次翻脸。他上书梁武帝,指责萧衍应对自己叛逃东魏中有十大罪状,导致了局面被动。第一条罪状很有意思,说是南梁和东魏关系很好,萧衍却因接纳侯景一个人,贪图汝州、颍州之地,而与东魏绝交,实在有些见利忘义,这完全是倒打一耙。侯景表示正是自己看到了这十大问题,屡屡上书直言,才惹得萧衍恼火,发兵征讨,以至于发展到今天这种局面。

除此之外,侯景还指出萧衍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种种弊端,主要包括:喜欢听虚伪荒诞之言,而不爱听真话;诠释六经,却排斥儒家;大兴佛学,奢侈浪费;纵容权贵,为非作歹,等等。总之说得一团黑。最后,他说道:“但愿陛下从这个小小的惩罚中得到教训,放逐进谗言的人,接纳忠臣,这样让臣不用第二次再来,陛下也不必承受第二次被羞辱,这将是万民最大的幸福。”

可以想象,素来自我感觉相当良好的萧衍看到这样的奏章,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士可杀不可辱,更何况是九五之尊。梁武帝决心和侯景彻底决裂,他下令再筑祭坛,让大臣王克等人向天地报告侯景背叛盟约,并下令宫城守军燃起烽火,擂动战鼓,大声呐喊

一切不过是装装样子,宫城里能登上城墙作战的满打满算不足四千人,因此萧衍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勤王部队上。但柳仲礼自青塘之战后被吓破了胆,“壮气外衰,不复言战”,每日“置酒高会,日作优倡,毒掠百姓,侮辱妃主”,有些将领请求出战,也被他拒绝。安南侯萧骏对邵陵王萧纶说:“城内如此危急,大都督却不援救,万一发生不测,我们有什么脸面见天下人,现在应兵分三路,出其不意发动攻击,应该能够取得成功。”但萧纶也没听从。(www.xing528.com)

柳仲礼的老爸柳津登上城墙,向儿子遥呼道:“你的君王、父亲身在危难之中,你却见死不救,百年之后,人们会怎么评价你!”柳仲礼照样不搭理。梁武帝向柳津询问破敌之策,柳津回道:“陛下有萧纶,我有柳仲礼,集不忠不孝于一身,盗贼怎么会平定!”

勤王军队中唯一有进取心的是南康王萧会理,他与羊雅仁、赵伯达率军挺进到东府城北,约定几路兵马趁夜色渡过秦淮河,但是天亮了,羊雅仁还没有到,叛军发现后发动攻击,赵伯达望风而逃,萧会理所部大败,战死或淹死的有五千余人。侯景把五千人的首级堆在宫城城门前方,向城里的守军示威。

这是勤王部队最后一次努力了。

侯景下令用玄武湖水灌城,叛军日夜不停地从各个宫门发起攻击,突破口出现在萧纶世子萧坚防守的太阳门。萧坚是个浪荡公子,对军务不管不问,每天只知道喝酒赌博,而且对手下非常苛刻,搞得人人怨恨。他的部下董勋、熊昙明投降侯景,并在深夜引导叛军登上城楼,永安侯萧确竭力抵抗,但寡不敌众,只能跑到后宫来报告梁武帝。

萧衍听说宫城已陷落,问萧确说:“还能否决一死战?”得到否定的答案后,萧衍叹息道:“天下由我得到,又由我失去,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他让萧确写慰劳文书慰问勤王各军,并对萧确说:“你快点逃走,告诉你父亲,不用为我和太子担心。”

侯景控制局势后,派心腹王伟觐见梁武帝,为自己打前站,随后自己带着五百名侍卫,进入太极殿面见梁武帝。萧衍的神情和往常一样平静,看不出任何变化。他问侯景说:“你在军中很长时间了,是不是有些累。”倒是侯景紧张万分,不敢抬头正眼看萧衍。他又问,“你的家乡是哪个州的,却来到这里,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还是沉默不语,旁边的任约代为回道:“侯景的妻儿老小都被高澄所杀,只有他一人投奔陛下。”萧衍继续问道:“刚渡长江时,你有多少人?”侯景这才回答:“一千。”萧衍问:“包围宫城时有多少人?”侯景答:“十万。”萧衍又问:“现在有多少人?”侯景说:“国境之内,全归于我。”萧衍不再发问,若有所思,低头不语。

侯景退出后,对手下王僧贵说:“我在马上面对敌人,飞刀利刃,一点都不会害怕,今日见到萧衍却心生畏惧,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天威难犯吗?我以后再也不愿意见他了。”他下令将东西宫的禁卫军全部撤走,又纵容士兵劫掠宫中的车马、服侍、宫女,把王公大臣全部囚禁到永福省。

接下来,侯景要解决勤王部队,他派石城公萧大款带着诏书去见柳仲礼,要求解散勤王各部,一直隔岸观火的柳仲礼召集众将商议,萧纶表示一切都听柳仲礼的,裴之高和王僧辩则说道:“将军手握百万大军,却眼看着宫城陷落,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好说的。”柳仲礼自始至终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众将见状纷纷拔营,返回自己的州郡。

柳仲礼带着羊雅仁、王僧辩、赵伯达等打开营门,投降侯景。柳仲礼前往宫城觐见梁武帝,萧衍见到他冷眼相对,根本不搭理他。他又去见老爸柳津,柳津大哭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必再相见!”侯景假传诏书,让各地勤王的大员们回到原地,只留下了柳敬礼、羊雅仁。让柳仲礼到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阳市),王僧辩去了竟陵(今湖北省潜江市)。

侯景成功解决心头大患后,接下来要处理“两个皇帝”的问题,在未攻克宫城前,萧正德已经称帝,而且侯景还和他约定,如果攻克宫城,要杀掉梁武帝萧衍和太子萧纲,让萧正德做个名正言顺的天子。城破后,侯景变卦了,当萧正德带人进宫时,被侯景派出的兵士阻挡。第二天,侯景下令封萧正德为大司马,其他百官官复原职。丢掉皇帝宝座的萧正德失魂落魄,进宫觐见萧衍,一边磕头,一边痛哭,萧衍说道:“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这句话源于《诗经》,意为,“现在哭来哭去,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侯景这样做,自有他的盘算。萧正德只是他手中的一个棋子,当初拥立他是为了有个名号,现在他失去了利用价值,自然会一脚把他踢开。况且,他已经控制了萧衍,梁武帝是正牌皇帝,以其名义发号施令,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消灭反对力量,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如今最郁闷的莫过于萧衍,他内心愤怒,却又没有办法,唯一的反抗是驳回侯景的上奏,对侯景提出的人事任免案,萧衍接连否决,这让太子萧纲深感恐惧,哭着劝父皇不要这样。萧衍却说:“是谁让你来的?如果社稷有灵,自然能够重见天日;如果无力回天,哭又有什么用?”

侯景派自己的士兵来到后宫,这些人驱赶驴马,携着武器,走来走去,搞出很大动静。萧衍问制局监周石珍说:“这都是谁的人?”周石珍回道:“侯丞相的兵。”萧衍听后勃然大怒说:“只是侯景,什么丞相!”侯景对萧衍的表现很不满意,此后对萧衍想要的东西,多数拒绝,甚至连一日三餐都被缩减,这使得萧衍更加忧虑愤恨,一病不起。太清三年(549年)五月初二,萧衍感到口苦,想要一杯蜂蜜水,却无人理睬,他口中发出两声“呵呵”后驾崩。

梁武帝萧衍八十六年的悲喜大剧就以这样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纵观萧衍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令人扼腕叹息。想当初,他“檀溪沉木装舟船,两封空函定荆州”,何等的神机妙算。襄阳起兵后,势如破竹,仅用一年的时间便攻下建康,建立梁朝,自古以来取半壁江山之速度,几乎以此为最。

萧衍登基称帝后,每日五更起床理政,冬日手冻裂亦不停笔。他博学多才,文学、经学、佛学、书画、音乐无所不通,在他的带动下,江南的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繁荣,连东魏的高欢都叹服道:“江东复有一吴翁萧衍,专事衣冠之乐,中原士大夫望以为正朔所在。”他生活俭朴,常年布衣素食,五十岁后不近妃嫔,禁欲修身将近四十年。他实施仁政,每次断决重罪要犯,必然落泪不止。他武功了得,钟离大战,指挥得当,一战歼灭北魏大军近三十万,取得了孙吴立国后南北对峙百年中前所未有的大胜。

在萧衍的治理下,南方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岁月,这也是南朝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成就了被称为“文物之盛,独美于兹”的“天监之治”。

但是,他活得太长了,作为普通人,高龄是人生的幸事,但作为一国之君,耄耋之年还决断国家大事,往往会变成一种悲剧。

萧衍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他在统治后期昏招迭出,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坚信自己所有的判断。刚愎自用、粉饰太平、纵容宗室、重用佞臣,对越来越尖锐的社会矛盾,不是想着如何解决,而是像“鸵鸟”一样,埋起头来,视而不见,引导百姓一味在信佛中得到解脱,饮鸩止渴,将大量物力财力浪费在求神拜佛上。

特别是在处置侯景事件上,他几乎没有对过一次。先是不顾朝臣劝谏,贪图小利,铁了心接纳朝三暮四的侯景,结果引狼入室。接着又同意东魏示好,企图出卖侯景换回侄子萧渊明,逼着侯景起兵作乱,面对各种警示,不做准备,听从朱异所言,一错再错,坐视侯景变得越来越强,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对他的评价,后人似乎形成共识。康熙皇帝说:“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柏杨先生评价道:“萧衍如果在三年前死掉,这一生该是多圆满。可惜,他多活了三年,以致自己死得凄凉,而又带给人民难以负荷的苦难。一个人,如果死得恰是时候,是最大幸运。”

萧衍在侯景攻入宫城时,曾经叹息道:“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皇位是他抢来的,最终在他手中失去,好像没什么遗憾的,后人读到此句,不得不服萧衍的心态,真是杠杠的。但转念一想,由他引发的“侯景之乱”,给南朝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史书记载“乃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及筑土山,不限贵贱,昼夜不息,乱加殴棰,疲羸者因杀之以填山,号哭之声,响动天地。百姓不敢藏隐,并出从之,旬日之间,众至数万……破掠吴中,多自调发,逼掠子女,毒虐百姓,吴人莫不怨愤”。

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和那些屈死的魂灵如何能像他那般轻松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