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源植物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西部内陆河流域湿地中的研究成果

资源植物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西部内陆河流域湿地中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12主要森林资源及防沙造林植物表3-13食用植物表3-14湿地公园内优良牧草表3-15湿地公园内药用植物及功效续表5.3.2国家重点保护及珍稀植物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和原国家林业部下发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湿地公园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种,它们是绵刺、裸果木、中麻黄、沙拐枣、斧翅沙芥、梭梭、华北驼绒藜、蒙古扁桃、黄芪、肉苁蓉和胡杨。

资源植物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西部内陆河流域湿地中的研究成果

5.3.1 经济植物

湿地公园被子植物中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植物共计55种。按其性质和用途将它们分为4类:主要森林资源及防沙造林植物12种(详见表3-12);食用植物6种(详见表3-13);湿地公园内优良牧草16种(详见表3-14);湿地公园内药用植物22种(详见表3-15)。

表3-12 主要森林资源及防沙造林植物

表3-13 食用植物

表3-14 湿地公园内优良牧草

表3-15 湿地公园内药用植物及功效

续表

5.3.2 国家重点保护及珍稀植物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和原国家林业部下发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湿地公园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种,它们是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国家Ⅰ级)、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国家Ⅰ级)、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国家Ⅱ级)、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 Litv)(国家Ⅱ级)、斧翅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owicz)(国家Ⅱ级)、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Bunge)(国家Ⅱ级)、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 Czerepanor)(国家Ⅱ级)、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 Ricker)(国家Ⅱ级)、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unge)(国家Ⅱ级)、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国家Ⅱ级)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国家Ⅲ级)。现分述如下:

1.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n schrenk

科属:麻黄科Ephederaceae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

濒危类别:濒危种

生境特点:生于海拔数百米至二千多米的干旱荒漠、沙滩地区及干旱的山坡或草地上。

分布市县:定西(岷县、临洮、漳县、通渭),甘南(卓尼、迭部、舟曲夏河),平凉(庄浪、泾川),天水(武山、甘谷、秦安),白银会宁靖远),金昌(永昌),张掖(、高台、山丹、肃南),酒泉(肃北),嘉峪关,庆阳(西峰、环县),兰州(永登、榆中、皋兰),武威(民勤),临夏(和政、康乐),陇南(宕昌)。

植物形态:灌木,高达1 m以上;茎直立,粗壮;小枝对生或轮生,圆筒形,灰绿色,有节,节间通常长3~6 cm,直径2~3 mm。叶退化成膜质鞘状,上部约1/3分裂,裂片通常3(稀2),钝三角形或三角形。雄球花常数个(稀2~3)密集于节上呈团状,苞片5~7对交互对生或5~7轮(每轮3);雄花有雄蕊5-8;雌球花2~3生于节上,由3~5轮生或交互对生的苞片所组成,仅先端1轮或1对苞片生有2-3雌花;珠被管长达3 mm,常螺旋状弯曲,稀较短而不明显弯曲。雌球花熟时苞片肉质,红色;种子通常3(稀2),包藏于肉质苞片内,长5~6 mm,直径约3 mm。

保护价值:中麻黄是传统的中药材,性寒、味辛甘、入肺。中麻黄既是一种耐严寒、耐高温、耐干旱、耐沙埋、耐土地瘠薄的植物,同时又是一种防风固沙植物。

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制定有关措施、科学规划,在保护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推广种植麻黄植物,并利用生物技术开拓新的资源,使麻黄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2.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科属:杨柳科Salicaceae

保护级别:国家Ⅲ级

濒危类别:渐危种

生境特点:通常生于海拔200~1500m的荒漠河流沿岸、河漫滩、湖盆边缘和山前冲积扇下部溢水地带。

分布市县:武威(民勤),白银(景泰)、张掖(肃南、高台、临泽),酒泉(金塔、玉门、肃北、阿克塞、安西、敦煌),嘉峪关。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达30 m,胸径可达1.5 m;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沟纹。长枝和幼苗、幼树上的叶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5~12 cm,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楔形;短枝上的叶卵状菱形、圆形至肾形,长2~5 cm,宽3~7 cm,先端具2~4对楔形粗翅,基部截形,稀近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1~3 cm,光滑,稍扁。雌雄异株,揉荑花序;苞片菱形,上部常具锯齿,早落;雄花序长1.5~2.5 cm,雄蕊23~27,具梗,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3~5 cm,子房具梗,柱头宽阔,紫红色;果穗长6~10 cm。蒴果长椭圆形,长10~15 cm,2裂,初被短绒毛,后光滑。

保护价值:胡杨是荒漠地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同时,胡杨是较古老的树种,它对于研究亚非荒漠区气候变化、河流变迁、植物区系的演化以及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合理调整干旱荒漠地区农、牧、林三者的关系,严禁乱砍滥伐;各河流上游截流水库应定期向中、下游放水,确保胡杨林的恢复和发展。

3.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 Litv

科属:蓼科Polygonaceae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

生境特点:生于砂丘、砂地。

分布市县:酒泉(敦煌、安西、阿克塞),武威(民勤),张掖(高台),嘉峪关。

植物形态:灌木,高1~1.5 m;老枝灰白色,开展;一年生枝草质,绿色,有关节,节间长1~3 cm。叶条形,长2~4 mm;托叶鞘膜质,极小。花两性,淡红色,通常2~3朵簇生叶腋;花梗细弱,下部有关节;花被片5,卵形,大小不相等,果期水平伸展;雄蕊12~16,与花被近等长;子房椭圆形,有4稜,花柱4,较短,柱头头状。瘦果宽椭圆形,不扭转或稍扭转,顶端急尖,基部狭窄,连刺毛直径约10 mm;肋状突起不明显,每1肋状突起有3行刺毛;刺毛稀疏,有分枝,细弱而脆,易折断。

保护价值:沙拐枣为防风固沙植物。花、果及老枝均有一定观赏价值,适宜点缀公园。也可盆栽。全株可入药。

保护措施:原地保护,并积极进行引种栽培。

4.斧翅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owicz

科属:十字花科Brassicaceae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

生境特点:生于荒漠及半荒漠的沙地。

分布市县:张掖(高台、临泽),武威(民勤)。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高60~100 cm,全株无毛;茎直立,多数缠结成球形,直径50~100 cm。茎下部叶二回羽状全裂至深裂,长7~12 cm,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5 mm,顶端急尖;茎中部叶一回羽状全裂,长5~12 cm,裂片5~7,窄线形,长1~4 cm,宽1~3 mm,边缘稍内卷,下部叶及中部叶在花期枯萎;茎上部叶丝状线形,长3~5 cm,萼约1 mm,全缘,稍内卷,无叶柄。总状花序顶生,有时成圆锥花序;花梗长3~5 mm;萼片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6 mm;花瓣浅紫色,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l2~15 mm,上部内弯。短角果近扁椭圆形,连翘长3~5 cm,宽4~8 mm,两侧的翘长1~2 cm,宽6~l0 mm,两侧翘大小不等,顶端有几个不整齐圆齿或尖齿,心室两面有齿状突起,并有数个长短不等的刺。花果期6~8月。

保护价值:可入药,行气止痛、消食解毒、清肺止咳。

保护措施:扩大其资源,必须在人工繁种方面有所突破,因此,有关提高繁殖系数的基础理论、繁种技术的研究及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亟待深入和加强。

5.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

科属:蔷薇科Rosaceae

保护级别:国家Ⅰ级

濒危类别:稀有种

生境特点:主要生长于具有薄层覆沙的沙砾质荒漠、山前洪积扇和山间谷地,常形成绵刺群落,海拔1000~1400 m。

分布市县:酒泉(金塔),武威(民勤),张掖(高台、临泽),金昌(永昌),白银(景泰)。

植物形态:落叶矮小灌木,高20~40 cm,直立或小枝倾斜,地下茎粗壮;茎多分枝,枝被长绢毛,具宿存、坚硬而成刺状的老叶柄。叶为三出复业;小叶革质,顶生小叶3全裂,裂片与侧生小叶同形,线状披针形或线状倒披针形,长2~4 mm,宽0.5~0.8 mm,全缘,中脉及侧脉不显,两面具长绢毛;叶柄短、坚硬,宿存;托叶膜质,贴生于叶柄。花单生叶腋,直径3~4 mm,花梗长3~5 mm;苞片3,卵形;萼筒漏斗形,萼片3,三角状卵形,先短锐尖;副萼片3,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花瓣3,圆形,白色或浅粉红色;雄蕊3,短于花瓣;子房上位,长卵圆形,密生绢毛,花柱基生。瘦果长圆形,长约2 mm,淡黄色,为宿存萼筒所包被。

保护价值:绵刺是单种属植物,系古老的孑遗种,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它又是一种天然饲料,青鲜时牲畜喜食,绵刺荒漠为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的主要放牧场地。(www.xing528.com)

保护措施:建议有关部门设立绵刺保护点,制止过度放牧,并进行繁殖试验和引种栽培。

6.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Bunge

科属:藜科Chenopodiaceae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

濒危类别:渐危种

生境特点:其垂直分布一般都在海拔150~1500 m之间,能生在干旱荒漠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的风成沙丘、丘间沙地和淤积、湖积龟裂型粘土,以及中、轻度盐渍土上,也能生长在基质极端粗糙、水分异常缺乏的洪积石质戈壁和剥蚀石质山坡及山谷。

分布市县:酒泉(敦煌、肃北、安西、玉门、阿克塞),武威(民勤),张掖,金昌(永昌),嘉峪关。

植物形态、小乔木,有时呈灌木状,高1~4(~7)m,树皮灰黄色,干形扭曲;枝对生,有关节,当年生枝纤细,蓝绿色,直伸,节间长4~8(~10)mm,2年生枝灰褐色,有环状裂缝。叶退化成鳞片状,宽三角形,对生,稍开展,先端钝,腋间有绵毛。花小,两性,单生于2年生枝条的侧生短枝叶腋;小苞片宽卵形,边缘宽质;花被片5,矩圆形,花后增大,果时自背部先端之下1/3处生膜质翅;翅半圆形至近圆形,宽5~10 mm,斜伸或平展,有黑褐色纵脉纹,全缘或稍有缺刻,基部心形;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稍内曲,并围抱果实。胞果半圆球形,顶部稍凹,果皮暗黄褐色,肉质;种子扁圆形,直径2.5 mm。

保护价值:梭梭材质坚重而脆,燃烧火力极强,且少烟,号称“沙煤”,是产区的优质燃料,又是搭盖牲畜棚圈的好材料。嫩枝是骆驼赖以度冬、春的好饲料,又为重要药材肉苁蓉的寄主。还可用来防风固沙。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保护措施:应建立梭梭自然湿地公园,在其分布园内需合理安排放牧、采药和解决好沙区人民的燃料,并应发动群众采种育苗,大力开展直播或植树造林,以扩大梭梭林的分布范围。

7.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 czerepanov

科属:藜科Chenopodiaceae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

濒危类别:稀有种

生境特点:生于固定沙丘、沙地、荒地或山坡上。

分布市县:武威(天祝),兰州(皋兰、榆中),张掖(山丹、肃南),甘南(夏河、卓尼),临夏(康乐)。

植物形态:株高1~2 m,分枝多集中于上部,较长,通常长约35~80 cm。叶较大,柄短;叶片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2~5~(7)cm,宽约7~10~(15)mm,向上渐狭,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楔形或圆形,遗常具明显的羽状叶脉。雄花序细长而柔软,长可达8 cm。雌花管倒卵形,长约3 mm,花管裂片粗短,为管长的1/4~1/5,先端钝,略向后弯;果时管外中上部具四束长毛,下部具短毛。果实狭倒卵形,被毛。花果期7~9月。

保护价值:中国特有种,是一种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饲用价值的旱生半灌木。

保护措施:原地保护。

8.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 Ricker

科属:蔷薇科Rosaceae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

濒危类别:稀有种

生境特点:生于荒漠和荒漠草原区的山地、丘陵、石质坡地、山前洪积平原及干河床等地,常沿着迳流线呈窄带状生长,海拔1000~2400m。

分布市县:酒泉(玉门),张掖(肃南),武威(民勤)、金昌(永昌)。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1~2m;树皮灰褐色至紫红色,具光泽;多分枝,小质顶端变成刺;嫩枝红褐色,被短柔毛。叶宽椭圆形、近圆形或倒卵形,长5~15 mm,宽(4~)6~10 mm,两面无毛,边缘有浅钝锯齿,侧脉约4队;叶柄长2~5 mm;托叶线状披针形。花先叶开放,常单生,稀数朵簇生于短枝上,花梗极短;花萼外面无毛,萼筒钟形,萼齿长圆形;花瓣倒卵形,粉红色;雄蕊长短不已;子房及花柱被短柔毛,花柱几与雄蕊近等长。核果宽卵球形,长12~15 mm,直径约10 mm,顶端具急尖头,外面密被短柔毛,果皮黄绿色或带红晕,果肉薄而干燥,成熟时常沿一侧开裂;核卵圆形,长8~13 mm,基部两侧不对称,腹缝压扁,具浅沟纹,棱背极窄;种仁宽扁卵圆形,浅棕褐色。

保护价值:蒙古扁桃对研究亚洲中部干旱地区植物区系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为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种仁含油率约为40%,其油可供食用,种仁可代郁李仁入药。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和干旱地区的水土保持植物。

保护措施:已建有自然湿地公园的,应将蒙古扁桃列为保护对象。其他分布地区亦应严禁过度放牧和采摘砍伐,促进其天然更新。

9.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unge

科属:豆科Leguminosae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

濒危类别:渐危种

生境特点:多生于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

分布市县:张掖(肃南),武威(天祝),甘南(玛曲、碌曲、合作、卓尼、临潭、迭部、舟曲、夏河),临夏(康乐),定西(岷县、漳县、临洮),天水(武山),陇南(武都、成县、文县),兰州(榆中)。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50~150 cm;主根粗而长,直径1~3 cm;茎直立,有细棱,被白色长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叶轴有长柔毛;小叶(13~)21~27(~31),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7~0 mm,宽4~12 mm,先端圆钝或微凹,有时具小刺尖,基部圆形,下面有伏生白色柔毛;托叶狭披针形,长约6 mm,有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生于上部叶腋,具花(5~)10~20,花梗在果期显著伸长;花黄色或淡黄色,长(12~)15~18 mm,有线形苞片;花萼钟状,长5~7 mm,有白色长柔毛,萼齿短,长为萼筒的1/5或1/4,三角状;旗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几无爪;翼瓣与龙骨瓣等长,较旗瓣稍短,均有长爪;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膨胀,卵状长圆形,长2~3(~3.5)cm,顶端具短喙,基部有长柄,果皮膜质,被黑色短柔毛,有时被白色毛或二者混生,具3~8种子。

保护价值:黄芪根入药,常作滋补中药,又可作兽药销售量大。根茎之10倍水浸液,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抑制作用。黄芪还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保护措施:黄芪生长地一般不属自然湿地公园,为不使其绝灭,建议药材收购部门应根据各地不同具体情况确定收购量,并向群众大力宣传,在采挖时注意保护幼苗,对成长的植株应适当保留,以利繁殖和永续利用,还应进一步扩大栽培面积。

10.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

科属:列当科Orobanchaceae

保护级别:国家Ⅱ级

濒危类别:濒危种

生境特点:肉苁蓉分布区的环境条件与梭梭的分布区相同。寄生于梭梭根部。

分布市县:酒泉(玉门),张掖,嘉峪关,武威(民勤),兰州(皋兰),白银(景泰),临夏(永靖)。

植物形态:多年生根寄生草本,块茎基生;茎肉质,圆柱形,埋于沙地种,高40~160 cm,不分枝,下部较粗。叶肉质,鳞片状,螺旋状排列,淡黄白色,下部叶紧密,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5~15 mm,宽10~20 mm,上部叶稀疏,披针形或窄披针形,长10~40 mm,宽5~10 mm。穗状花序顶生,伸出地面,长15~50 cm,有多数花;苞片线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 cm,宽5~8 mm,与花冠近等长;小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与花萼近等长;花萼钟状,长10~15 mm,5浅裂,裂片近圆形;花冠管状钟形,长3~4 cm,淡黄白色,管内弯,里面离轴方向有2条鲜黄色的纵向突起,裂片5,淡黄白色、淡紫色或边缘淡紫色;雄蕊4,2强,近内藏;子房椭圆形,白色,基部有黄色蜜腺,花柱细长,与花冠近等长,柱头近球形。蒴果卵圆形,2裂瓣,褐色;种子多数,微小,椭圆状卵圆形或椭圆形,长0.6~1 mm,表面网状,具光泽。

保护价值:肉苁蓉为名贵中药,有经济价值。也为古地中海残遗植物,对于研究亚洲中部荒漠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应建立较大面积的以保护肉苁蓉为重点的梭梭湿地公园,严禁砍伐梭梭和采挖肉苁蓉,并积极进行人工繁殖,扩大其分布区。

11.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

科属:石竹科Caryophllaceae

保护级别:国家Ⅰ级

濒危类别:稀有种

生境特点:生于海拔800~2200m之间的荒漠地带

分布市县:酒泉(玉门、安西、敦煌、肃北、阿克塞),张掖(高台、肃南),嘉峪关,武威(民勤)。

植物形态:落叶灌木,高20~80 cm;多分枝,幼枝赭红色,老时暗灰色,节部膨大。叶稍肉质,近无柄,线形,长5~12 mm,宽1~1.5 mm,先端急尖,具小尖头;托叶膜质。花单生或2至数朵排成腋生聚伞花序;苞片白色,膜质,椭圆形,长约8 mm;花萼管短,裂片5,倒披针形,先端有芒尖,外被短柔毛;无花瓣;雄蕊10,与萼片对生的5枚有花药,另5枚无花药;心皮3,子房上位,近球形,花柱1,顶端3裂。瘦要包藏于宿存的萼内,具1种子。

保护价值:裸果木为古地中海区旱生植物区系成分,对研究我国西北、内蒙古荒漠的发生、发展,气候的变化以及旱生植物区系成分的起源,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应在分布集中的地区建立自然湿地公园,严禁樵采和放牧,或划出一定的保护范围,由当地县、农场保护好这一珍贵的残遗植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