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史:军户、奥鲁与军人管理组织

元史:军户、奥鲁与军人管理组织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领蒙古军、探马赤军与汉军军户的组织曰奥鲁。新附军则不置奥鲁。汉军则初设有十路奥鲁总管,使不隶各万户自行管领。奥鲁的职责是管领军户家属,负责起发军人服役,并将他们押送至军。[908]军士逃亡,所属奥鲁官司与本管军官约会,协同“根捉”;军人死损,奥鲁负责取其家人顶补,使军数不亏。

元史:军户、奥鲁与军人管理组织

蒙古军队的组织,是依照草原民传统的千、百制度组成的。“国朝兵制尚质,其将帅皆以所统户数名,故有百、千、万三等。其符节有金、银、虎符亦三等。又于千百之间置总把,千万之间置总管,以为迁转旌赏之渐。”

军户专门负担军役,凡为军士者,“定入尺籍伍符,不可更易”,世代充役。他们必须自备兵器、马匹和日常生活所需的费用,随时接受政府的调发,参加征战与镇戍。

根据军士的组成不同,元朝的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四种,他们都分别置籍。留居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基本上仍沿行蒙古国时期军政合一的制度。其中的一部分人则先后接受调发进据华北、关陇地区,“即营以家”,镇戍华北与陕西、四川诸地。充当蒙古军主力的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山东河北蒙古军都万户府、四川蒙古军都万户府、陕西蒙古军都万户府的军士,都是由他们所提供的。探马赤军随木华黎入据华北后,便随处镇守,散处在真定、彰德、邢州、洺磁、东平、大名、平阳、太原、卫辉、怀孟等路,蒙哥时期,已开始有散入民户入籍,忽必烈中统初,复悉签为军。[892]当地的一些“未尝为军及蒙古、汉人民户内作数者”,也都入籍,这大概是汉人大量参加探马赤军的开始。[893]汉军是由原属河北、山东地区的世侯军阀的部属,以及陆续被蒙古统治者所签发为军的北方汉人所构成。大概是在太宗八九年(1236—1237年)间,“时,兵民未分,赋役互重,复遇征戍,则趋办一时,中外骚屑,殆不聊生”。史天泽奏请“以中户为军,上下户为民,著为定籍”。得到窝阔台的批准,“布告诸路,永为定制”[894]。从此而有军、民户之分。从这以后,政府又连年签发百姓为军,从宪宗二年(1252年)至忽必烈至元十一年(1274年)间,单是较大规模的签军便有五次。至元十一年以后,签发汉军便基本上停止。“其十一年所签军人,当时已是近下户计。”[895]据陈高华同志的估计:“汉军军户在全体居民(按:即指华北地区)中所占比重是很大的,在不少地方超过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我们所说的占六分之一强的估计是比较保守的一个数字。”[896]这是可信的。被签的军户,“或以贫富为甲乙,户出一人,曰独户军。合二三而出一人,则一为正军户,余为贴军户。或以男丁论,尝以二十丁出一卒,至元七年,十丁出一卒。又或以户论,二十户出一卒,而限年二十以上者充。士卒之家为富商大贾,则又取一人曰余丁军,至十五年免。”军士“病死戍所者,百日外,役次丁;丁少者,再予五十日。死阵者,复一年。贫不能役,则聚而一之,曰合并。贫甚者、老无子者,落其籍。户绝者,别以民补之。奴得纵自便者,俾为其主贴军。逃而还者,复三年;又逃者,杖之。投他役者,还籍中。”军户所有田土,“初视民输半租,既而蠲四顷,曰赡军地,余田赋如常法”[897]。军户不负担包银、丝料、俸钞等科差。当民户被签发充军时,他们原负担的科差数目只除四两,其余则分由余下的民户陪纳。至于和买、和雇与杂泛差役,军户也可以优免。成宗铁穆耳时改革役法,规定诸色人与民户一体当役,但是军户仍有特殊的优待。军役本身,征战有死伤之虞,常年有远戍之苦,资装、马匹、兵器以及生活之资,都是沉重的负担。譬如:“西川军人,俱系山东、河北、山后户计,逐年取要气力,往还五千余里。比至屯所,鲜不困乏。”[898]“蒙古军在山东、河南者,往戍甘肃,跋涉万里,装橐鞍马之资,皆其自办,每行必鬻田产,甚则卖妻子。戍者未归,代者当发,前后相仍,困苦日甚。”[899]特别是至元九年与十一年两次所签军户,前者“止择精锐年壮者,不复问其资产,且无贴户之助,岁久多贫乏不堪。”后者本是近下户计,更无力负担。此外,军官还利用职权横加勒索。但就一般而言,军户原来多是“元签有丁产大家,一家亲、驱至四五十口,限地之外,余剩亦多”[900]。故其“富者至有田亩连阡陌,家资累巨万,丁对列什伍”[901]。在四顷限地之外,实际上政府明令“不得打量汉军土地”,放任他们兼并。洪焱祖描写他们:“数户赋一兵,优游且殷实。北人尚兼并,差徭合众力。束矢莫能折,床肤讵剥及。”对比之下,“南人虽弟昆,小户亦缕析。岁久弱弗支,贪官肆蚕食”[902]。百夫长坤都岱,钦察人,居曹州定陶。频年攻南宋,所获“金实于椟,衣溢于笥,马连于枥。归则课僮奴耕稼畜牧,随致丰润”[903]。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因此,大体上说,北方的军户,景况远优于民户,是可以肯定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军户内贫富分化而致于相互悬殊的现象。

新附军是收编的原南宋军队,包括生券军、熟券军、通事马军人等。[904]他们原是招募而来。宋亡以后,元政府累行招编,“照依亡宋体例,每月支给钱粮养济。”其不堪当军者,官给牛具粮食,屯田种养。新附军人无贴户,正身口粮每月米六斗,盐一斤;家小米四斗,盐一斤。由于全家有口粮维持,故其所置到田土,不再享有赡军地四顷不纳地税的优待。然而他们与北方军户不同,多是孤寒一身,有妻者亦少,或仅有妻子而无产业。(www.xing528.com)

管领蒙古军、探马赤军与汉军军户的组织曰奥鲁。新附军则不置奥鲁。奥鲁(aurug),《元朝秘史》里旁译作“老小营”。南宋军卒“多虏掠妇女,人有三四,每随军而行,谓之老小”[905]。元之奥鲁则为其家口留住之所,故时人称:“奥鲁者,盖本朝军人族属之名也。”[906]蒙古军与探马赤军则“大翼万户下设奥鲁总管府,从四品;小翼万户下设奥鲁官,从五品;各千户奥鲁亦设奥鲁官,受院札。各千户奥鲁不及一千户者,或二百户、三百户,以远就近,以小就大,合并为千户翼奥鲁官,受院札”[907]。汉军则初设有十路奥鲁总管,使不隶各万户自行管领。至元五年七月,罢各路奥鲁官,令管民官兼领。至元九年十二月,复申:命府州司县达鲁花赤及治民长官,不妨本职,兼管诸军奥鲁。

奥鲁的职责是管领军户家属,负责起发军人服役,并将他们押送至军。故军士“军前明有军籍,奥鲁官有奥鲁籍。军前发还,奥鲁官即知其来家;奥鲁官起发应役,把军官即知其在军。替换有时,交代有法。死亡患难,有所存恤。诈伪逃窜,有所拘执。”[908]军士逃亡,所属奥鲁官司与本管军官约会,协同“根捉”;军人死损,奥鲁负责取其家人顶补,使军数不亏。奥鲁还负责征集当役军人的鞍马、器仗与生活之资,以及当役军人在外的“军需盘费”。它们例由所部军官遣千户、百户头目来所属奥鲁,向奥鲁官领取,而禁止军官直接向军人家属征取,以防骚扰军户。元律规定:“诸防戍军人于屯所逃者,杖一百七,再犯者处死。若科定出征,逃匿者,斩以徇。诸军户贫乏已经存恤而复逃者,杖八十七,发遣当军。隐匿者减二等,两邻知而不首者,又减隐藏罪二等。诸军户告乏求替者,从有司覆实之;其诈妄者,廉访司究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