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寺观成为地主:元朝寺院财富惊人!

寺观成为地主:元朝寺院财富惊人!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寺院或道观都通过各种手段,广占田土,成为大大小小的地主。寺观的财富,其数额之巨,十分惊人。[1213]从这一份长长的财产清单里,我们可以看出:寺院兼并搜括的触手,不仅限于土地,而且遍及山林川泽,以及商业与一些手工业领域。寺观财产的来源不外三途。元朝的皇帝和贵族都是寺院慷慨的施主。如中统初,赐庆寿、海云二寺陆地五百顷。大德五年,赐兴教寺、上都乾元寺、万安寺、南寺地各数百顷有差。

寺观成为地主:元朝寺院财富惊人!

在元代,僧侣、道徒皆享有政治与经济上的特殊优遇。因此,他们多借势横行,在兼并土地,奴役平民以及经营射利等方面都起着十分活跃而且恶劣的作用。每个寺院或道观都通过各种手段,广占田土,成为大大小小的地主。

据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的统计,宣政院所属天下寺宇42318所,僧尼213148人。道观的数字不详,当时人估计,“老氏之流,男女三十万”[1212]道教的一支白云宗,一度盛于江南,其徒众曾高达数十万。

寺观的财富,其数额之巨,十分惊人。以大护国仁王寺为例,这所寺院是至元七年忽必烈的皇后察必所建,寺址在大都城西高良河滨,三年始成。迨至至大年间统计,其所有“凡经隶本院(会福院,管理本寺的官府)若大都等处者,得水地二万八千六百六十三顷五十一亩有奇,陆地三万四千四百一十四顷二十三亩有奇。山林、河泊、湖渡、陂塘、柴苇、鱼、竹等场二十九,玉石、银、铁、铜、盐、硝碱、白土、煤炭之地十有五,栗为株万九千六十一,酒馆一。隶河间、襄阳、江淮等处提举司提领所者,得水地万三千六百五十一顷,陆地二万九千八百五顷六十八亩有奇,江淮酒馆百有四十,湖泊津渡六十有一。税务、闸坝各一。内外人户总三万七千五十九,实赋役者万七千九百八十八。殿宇为间百七十五,灵星门十,房舍为间二千六十五,牛具六百二十八,江淮牛之隶官者百三十有三。”[1213]从这一份长长的财产清单里,我们可以看出:寺院兼并搜括的触手,不仅限于土地,而且遍及山林川泽,以及商业与一些手工业领域。当时的寺院、道场兼营窑冶、作坊、典库、浴堂、店舍、酒醋、栈场等行业,规取市利,是十分常见的现象。(www.xing528.com)

寺观财产的来源不外三途。一曰施入。元朝的皇帝和贵族都是寺院慷慨的施主。有些寺院就是皇帝本人为了祈冥福、报神庥而建造的。如察必皇后建大护国仁王寺,忽必烈建圣寿万安寺于京城,成宗为皇太后建佛寺于五台山武宗于大都城南建大崇恩福元寺,泰定帝建大天源延圣寺,文宗建大龙翔集庆寺。它们都被赐给大量地产作为永业。其他寺院也常赐田产。如中统初,赐庆寿、海云二寺陆地五百顷。大德五年(1301年),赐兴教寺、上都乾元寺、万安寺、南寺地各数百顷有差。天历二年(1329年),市故宋全太后田为大承天护圣寺永业,市故瀛国公田为大龙翔集庆寺永业,括益都、般阳、宁海闲田十六万二千九百顷赐大承天护圣寺。社会上的富实之家,出于迷信,也都乐于施舍田产,以结善缘。二曰影占豪夺。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加攘取民田二万三千亩,私庇平民不输公赋者二万三千户,所豪夺的财物计金一千七百两,银六千八百两,玉带九,玉器大小百一十有一,杂宝具五十有二,大珠五十两,钞一十一万六千二百锭。[1214]白云宗总摄沈明仁,强夺民田二万顷。龙虎山的张天师,“纵情姬爱,广置田庄,招揽权势,凌轹官府,乃江南一大豪霸。”[1215]僧、道之徒,按规定除种田出纳地税,买卖出纳商税外,其余差役概行蠲免。对其所有土地,凡“亡宋时分旧有常住并奉世祖皇帝圣旨做常住与来的地土”,也可以免纳税粮,僧道于是利用这些优免的特惠大肆侵占土地;“愚民多以财产,托名诡寄,或全舍入常住,以求蔽役。”在至元三十年(1293年)政府的一份公文里就指出:“如今那百姓每系官差发根底躲避着,在前合纳钱粮的田土根底和尚,先生每底寺院里布施与了,卖与了,典与了,更剃了头发做和尚也。麽道则它房子里与媳妇孩儿每一处住的也有”。[1216]三曰货取。江州太平兴国宫其始田履亩才及三千,经过汤法师营运,增多至一万一千亩。[1217]除去一般的盘剥生利之外,他们还花样翻新,“例指兴建为由,聚集人众,拈阄射利。其始置备利物数拾件,撰造签筹阡万枚,托散权豪势力之家转行俵卖,招诱新附徒众,约日大聚,远近云合,动以千计。僧收筹价,使之抽拈探取利物。喧闹往来,填塞街路,获利甚多”[1218]。僧道徒过着纯粹的寄生生活,是社会上的一大赘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