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华文化遗存:弋射收获画像砖

成华文化遗存:弋射收获画像砖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左/羊子山出土东汉弋射收获画像砖原石王菱摄右/羊子山出土东汉弋射收获画像砖拓片王菱摄弋射收获砖,1954年出土于羊子山2号墓,高40厘米,长45.8厘米。其时,在成都所属的山地中,亦有以狩猎为业者。这些出现在市区遗址中的兽骨,说明狩猎在当时成都人的生活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

成华文化遗存:弋射收获画像砖

左/羊子山出土东汉弋射收获画像砖原石 王菱摄

右/羊子山出土东汉弋射收获画像砖拓片 王菱摄

弋射收获砖,1954年出土于羊子山2号墓,高40厘米,长45.8厘米。画像砖的画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弋射图,岸边葱茏树木下有两人正引弓欲放,所用的短箭后系着细绳,绳另一端连着可以转动的绕绳轴,以便收回猎物,此为“弋射”;下部为收获图,表现的是收获季节田间劳作的生动情景:两人用镰刀割禾,镰刀样式跟现在的不同,但和宝成路出土的汉代镰刀样式一致;另外三人正在拾取割下的禾,一人送完了饭,手提食具,正担着禾回去。画中的池塘里有许多大鱼。画中虽然有两种活动,却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洋溢着朴实、亲切的生活情趣

这块画像砖是汉代农业和渔猎的写照,充分展现了“田池射猎之乐”,把当时的农、渔、猎等生产情况都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画中的稻禾、飞鸟、游鱼、狩猎、耕作等场景,形态逼真,勾勒简洁,既有巴蜀地区特有的恬秀、流动之美感,也折射出人们收获的喜悦,对未来的憧憬与祈求。(www.xing528.com)

秦汉时期,成都仍有狩猎遗风,上层官僚、豪族富贵都以此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其时,在成都所属的山地中,亦有以狩猎为业者。秦汉时期成都的边远山地仍多猛兽。近年来,在成都城内的君平街遗址、指挥街遗址、方池街遗址的秦、汉地层中,发现有大量兽骨:虎、豹、黑熊、鹿、麂子、狐狸、野猪、短尾鼠、猕猴、中华竹鼠、家鼠、獾、灵猫犀牛野牛、赤鹿、梅花鹿、水鹿等。这些出现在市区遗址中的兽骨,说明狩猎在当时成都人的生活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

华阳国志·蜀志》说成都的地貌是:“城北又有龙灞池,城东有千秋池,城西有柳池,冬夏不竭,其园囿因之。平阳山亦有池泽,蜀之渔畋之地也。”左思在《蜀都赋》中描绘当时的成都:“孔翠群翔,犀象竞驰。白雉朝雊,猩猩夜啼。金马驰光而绝影,碧鸡倏忽而曜仪。”足以见当时成都周边的生态环境非常宜人。丰富的动物资源激发着达官贵人们狩猎的兴致,临邛的卓王孙称“射猎之乐,拟于人君”;郄公之徒,率队渔猎,罗车百乘。蜀汉时,刘禅曾到成都城北的凤凰山一带狩猎习射,凤凰山因此古称“学射山”。弋射因此是秦汉时期巴蜀贵族日常生产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