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华文化遗存:蜀国名臣高晖墓

成华文化遗存:蜀国名臣高晖墓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晖墓所在的地方,五代时属于华阳县升仙乡。其时,高晖也一直伴其左右。长兴三年,高晖卒时,墓志上仍落“大唐”,均因直到长兴四年十一月明宗死后第二年,孟知祥才称帝,国号蜀。所以为孟知祥统领西蜀立下汗马功劳的高晖,卒前并未看到孟知祥称帝。根据墓志铭上所刻的“蜀故清河张氏”等字,高晖的妻子张氏,则应该是死于孟知祥称帝之后。

成华文化遗存:蜀国名臣高晖墓

成华区的双水碾(曾属站东乡)位于羊子山西北方向约2公里处,南面紧邻升仙湖和沙河,林木茂盛,曲水环绕,有着非常优越的地理环境。1952年10月,西南文教部文物调查组成都清理小组在这里发现并清理了一座唐墓。这座墓位于一块堰水旁的田地中。该墓的现场没有保留下来,关于当时的发掘现场,可从1955年的《成都北郊站东乡高晖墓清理简报》获知一二:墓室在地平面以下2米深处,墓顶已被毁坏。石椁前门也在窃贼盗墓时被打破。整个墓室呈正南北向,四周墙壁用两层小砖砌成。墓室形廓为3.5米×2.26米的长方形。石质棺床安放在墓室正中,俯瞰呈梯形,棺床上置石椁,大约有万余斤重。在石椁的南面设置有一个石门,石门上有乳钉雕刻。石门左右侧各用石材雕刻了一名守护的武士。棺盖的一端下面是朱雀雕饰。石椁的北面按照惯例刻有玄武,左右侧则分别刻有青龙和白虎的雕饰。石椁前安置了一个石方桌,墓志放于石椁后靠北墙的下面。墓志上盖有石盖,石盖上刻有“大唐故渤海高公墓志”等字样。石桌侧另有一石盖,上面刻着“蜀故清河张氏墓志铭”。这座墓历史上已被盗多次,只有极少的东西遗留下来。

高晖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川最早发现的五代墓,此墓约建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因此石棺雕刻与墓志都是唐代的风格。

高晖的生平,史料记载不多。据出土的墓志记载:高晖生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后唐长兴三年卒于成都府华阳县果菌坊的私宅,享年八十一岁。高晖墓所在的地方,五代时属于华阳县升仙乡。后唐太祖李克用在当晋王时,骁勇善战的高晖曾任留守押衙兼甲院军使,是藩镇下属的没有品级的武官之一。后来,他随孟知祥到四川担任同属无品级武职的西川节度押衙。(www.xing528.com)

长兴元年(930),晚年的明宗李嗣源因疑心过重,随意杀戮大臣,尤其是连续诛杀宰相任圜和枢密使安重诲,使得君臣离心,父子猜忌。孟知祥趁机举兵造反,但造反后,孟知祥因念及家族情义,选择被明宗招谕,于长兴四年(933),获检校太尉中书令、行成都尹、剑南东西两川节度等官职。其时,高晖也一直伴其左右。

长兴三年,高晖卒时,墓志上仍落“大唐”,均因直到长兴四年十一月明宗死后第二年(934),孟知祥才称帝,国号蜀。所以为孟知祥统领西蜀立下汗马功劳的高晖,卒前并未看到孟知祥称帝。根据墓志铭上所刻的“蜀故清河张氏”等字,高晖的妻子张氏,则应该是死于孟知祥称帝之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