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色盐池》:《王贵与李香香》创作揭秘

《红色盐池》:《王贵与李香香》创作揭秘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秋,延安《解放日报》将该诗题目改为《王贵与李香香》。《王贵与李香香》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全诗共分3部13章,反映了在疾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背景下,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王贵一方面受到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另一方面却受到同是被压迫者李德瑞父女的关怀和同情。这是王贵成为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的标志。李香香是作品塑造的另一个成功的形象。1946年9月22日至24日,延安《解放日报》连载《王贵与李香香》。

《红色盐池》:《王贵与李香香》创作揭秘

李季是河南省唐河县人,1922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到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冬到陕甘宁边区工作,后被分配到三边分区靖边县小学任教导主任。1944年,李季来到盐池县,担任县委秘书。经过一年多的生活积淀,李季收集到了许多广为流传的革命故事,这些故事触发了他的创作热情,赋予了他灵感。1945年冬,塞上的夜晚朔风怒吼,寒气袭人。李季在盐池县政府一间小小的宿舍兼办公室里,点着豆大的麻油灯,开始挥笔疾书。手冻木了,脚冻僵了,到微有温热的炭火盆前烤一烤,接着再写。苦熬了整整20个夜晚,用信天游形式写出的长篇叙事诗《红旗插到死羊湾》完稿了。之后,李季利用饭后茶余或下乡的机会,不厌其烦地念给盐池县委、县政府以及区乡的干部和农民们听,虚心接受众人的意见,又作了多次修改,然后寄给报社。

1946年夏,《红旗插到死羊湾》在《三边报》上发表了。同年秋,延安《解放日报》将该诗题目改为《王贵与李香香》。《王贵与李香香》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全诗共分3部13章,反映了在疾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背景下,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作品真切地反映了贫苦农民的解放和革命斗争胜利的关系;在歌颂人民革命胜利的同时,热情地歌颂了王贵和李香香忠于革命的精神以及他们纯朴的爱情。“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革命救了你和我,革命救了咱庄户人。”这是主人公发自内心的歌唱,也是作品表达的深刻的主题。

诗作一开头,就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三边农村阶级压迫的一幅幅血淋淋的图画。这里,“一眼望不尽的老黄沙,哪块地不属财主家?”1929年三边大旱,庄稼就像炭火烤,第二年便出现了春荒:“掏完了苦菜上树梢,遍地不见绿苗苗。百草吃尽吃树干,捣碎树干磨面面。二三月饿死人装棺材,五六月饿死没人埋。”[3]在这饿殍遍野的境况中,恶霸地主崔二爷家窖里粮食霉个遍,他不但见死不救,反而催逼佃户们交租,“饿着肚子还好过,短下租子命难活。”王贵的父亲就是因为交不起租子,被崔二爷活活打死,13岁的王贵也被迫成了崔家的“没头长工”。“打死老子拉走娃娃,一家人落了个光塌塌!”王贵一方面受到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另一方面却受到同是被压迫者李德瑞父女的关怀和同情。随着岁月的更替,王贵和李香香在苦难中长大成人,很自然地产生了爱情。

但是,在暗无天日的社会,他们的幸福并不容易得到,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恶霸地主的阻挠和破坏。崔二爷敢于这样横行乡里,鱼肉人民,是因为他占有数不清的牛羊和土地,有反动政权做靠山,“县长跟前说上一句话,刮风下雨都由他”。他是独霸一方的土皇帝,他胡作非为,肆无忌惮。

杀父之仇,牛马不如的雇工生活,婚姻上的波折,是王贵仇恨崔二爷的现实根源,也是他萌生反抗意识的出发点。当革命的火星把三边地区点燃起来时,王贵是死羊湾首先参加赤卫军的农民。在革命队伍的教育下,他朴素的反抗意识逐步发展成为自觉的革命思想。他的革命劲头比谁都高:“白天到滩里去放羊,黑夜里开会闹革命。”“身子劳碌精神好,闹革命的心劲高又高。”革命斗争为他指明了出路,他一心一意地扑到革命斗争中去。当崔二爷发现了王贵参加革命,残酷地拷打他时,他用亲身感受的事实,痛斥了崔二爷的威逼利诱:“老狗你不要耍威风,大风要吹灭你这盏破油灯!”“我一个死了不要紧,千万个穷汉后面跟!”“我王贵虽穷心眼亮,自己的事情有主张”,“闹革命成功我翻了身,不闹革命我也活不长”,“趁早收起你那鬼算盘,想叫我当狗难上难”。这些坚定豪迈的语言,表现了王贵对革命的认识和忠诚,也表明了他为阶级利益奋斗不怕牺牲的决心。这是王贵成为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的标志。正因为他有了这样的觉悟和认识,所以当死羊湾获得解放,穷苦农民获得翻身,他和李香香结婚时,他就满怀深情地对李香香说:“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太阳出来一股劲地红,我打算长远闹革命”。这是他亲身经历的真切体会,也是翻身农民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拥护革命的赞歌。他们的幸福正像革命大树上结出来的甜果子,所以他们由衷地拥护革命。(www.xing528.com)

李香香是作品塑造的另一个成功的形象。她是李德瑞的独生女儿,自小死了母亲,过着贫苦的生活。“脱毛雀雀过冬天,没有吃来没有穿。”她形象俊美,心地善良,勤劳勇敢,爱憎分明,而且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作品不只是写出了她对于爱情的忠贞不二,还写出了她在斗争中逐步觉醒。当王贵遭到毒打时,她为了救亲人,充分认识到游击队才是自己的救星。当崔二爷领着白军回村,支走了她的父亲,强迫她成婚时,她的反抗意识猛然增长了。她愤怒地抓了崔二爷的“狗脸”“两个血疤疤”;她当众痛斥崔二爷,“有朝一日遂了我心愿,小刀子扎你没深浅!”在孤立无援被软禁的情况下,她更加懂得了自己和王贵是命运相同、患难与共的夫妻,“五谷里数不过豌豆圆,人里头数不过咱俩可怜!”她热切盼望革命胜利,盼望游击队快打回来,把“狗腿子白军一扫光”,“公仇私仇一齐报”。这些强烈的反抗,表明了李香香思想的觉醒和成长,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坚贞和对革命的向往。这个形象在当时是很有典型意义的,她是千百万劳动妇女的代表,体现了广大妇女要求婚姻自主、忠实于爱情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她们渴望革命胜利的急切心情

作品对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崔二爷的刻画也是生动的。他形象丑恶,内心更狠毒狡诈,他依仗伪政权,勾结伪军,豢养走狗,自立反动武装,草菅人命,妄图霸占李香香。他干的种种罪恶勾当,正说明了他是腐朽的封建统治的社会支柱,是广大农民的敌人。在土地革命烈火面前,他极端恐慌,极为顽固,也极其愚蠢,进行了疯狂的挣扎和反扑。最后,他和他拼命维护的腐朽的封建统治,一起遭到了覆灭的下场,这是历史的必然。

王贵和李香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革命斗争的觉醒了的农民形象,他们为了自己的和阶级的利益进行了勇敢的斗争,他们对于革命的拥护是发自内心的。这样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本身就是对于人民革命胜利的赞歌。这样的形象在新诗作品中出现,意义尤其重大。

1946年9月22日至24日,延安《解放日报》连载《王贵与李香香》。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高度评价了《王贵与李香香》,陆定一称它是“新诗歌的方向”。接着,《王贵与李香香》又由延安广播电台广播并由新华社用电讯发出,不少解放区出了单行本,盛况空前。《王贵与李香香》从盐池走向了全国,轰动了新诗文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