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县金箔制品,采金历史悠久

礼县金箔制品,采金历史悠久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负责采铁,先秦时有“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斸,试诸壤土”之说[32],美金者铜,恶金者铁。所以,礼县、天水一带有部分个体采金者往往是寻古代采金的旧坑进行采掘的。至于个体采沙金从古及今从未间断。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全民采金,共同致富。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已造成生态失衡,礼县、西和及天水的当地政府已经明令限制,并封闭了不少小金矿。可见,清水出土的金箔饰片的黄金当产自本地。

礼县金箔制品,采金历史悠久

秦早期发达的手工业不仅仅是生产兵器,而且还生产生活用品。早些年韩伟先生曾经在国外见到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金箔饰片,回国撰文予以公布,反响极大,并且结论说:“据文献考古发现,知西周晚期秦族拥有甘肃东部之清水、秦安、天水西和、礼县等地。这里并不产金。春秋之时,秦与晋以河为界,河东为晋,河西为秦。因其疆域偏小势弱,为晋所限阂不得越河而东。所以,西周晚期之秦,仅为西陲附庸,在为秦仲或庄公制作天子制度的棺具金饰时,自然得不到东方诸国及周王朝提供的黄金。因此,这些黄金很可能来自黄金产地的河西走廊阿尔泰地区。”[30]其实韩先生的结论不确切。礼县一带在地质上称作“西成盆地”,属于西秦岭西段,该盆地有层控型铅锌矿,其储量和品位都居全国前列,还有铜、锑等,是著名的有色金属矿带,伴生的有砂金矿和含金石英矿,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

最近,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一对鸱鸮形金箔饰片,称之为“马胄饰”,制作精美体量硕大(如图),应该出自礼县一带。还有前几年出的秦代封泥有“西采金印”[31]。即秦在西县设置的采矿机构,采金,当具有三种职能:一是负责采铜。二是负责采铁,先秦时有“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斸,试诸壤土”之说[32],美金者铜,恶金者铁。三是负责生产真正的“金”,这也是我们看到秦早期活动区多有黄金箔饰的原因之一。天水、礼县、西和一带采金的历史十分久远。据我了解,在一些小型金矿的开采中,在掌子面上曾发现有古代遗留下来的青铜采矿工具镐、凿等,并且发现古代采矿的一个规律,将富矿采完后立即将矿渣回填、封堵,另开工作面。所以,礼县、天水一带有部分个体采金者往往是寻古代采金的旧坑进行采掘的。

今天仅礼县一地探明的黄金储量为66.3吨,远景储量在100吨以上。现已开采的中型金矿有李坝、金山和马泉三金矿,年产纯黄金在63千克以上,还有西汉水支流燕子河流域数十处沙金矿[33]。至于个体采沙金从古及今从未间断。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全民采金,共同致富。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已造成生态失衡,礼县、西和及天水的当地政府已经明令限制,并封闭了不少小金矿。因此,秦人的金箔饰片所用的原料就来自于当地的砂金。当然也不能排除与河西等地的交往。另外,礼县西和一带还有铁矿、铜矿、锑矿、水晶矿、煤矿、冰测石、铀、钨、硫等23种,矿藏十分丰富。这是在礼县发现的金箔饰片,同时又在渭水以北的清水一带也发现了大量的金箔饰片,造型多达十余种,其黄金也是来自当地。

据勘探,清水县除了出产铜、铁、铅、锰、钴、镍以外,还产黄金。主要在白驼乡一带,其品位为178克/吨[34],该金矿与被盗的刘坪早期秦墓不足五里。可见,清水出土的金箔饰片的黄金当产自本地。(www.xing528.com)

从工艺上讲秦早期出土的金箔饰片是用锤制成型,并用木器冲打而成,有些部位运用金属工具进行修饰,点缀花纹。但都有一个特点,即无论是镂空的鸱鸮图案、虎食羊图案,还是整片的牛、日月图案等,均在饰片中心有一凸出的圆,四周有四小孔,以便钉在棺本或其他器物上[35]。其制作之精美,工艺水平之高都是以前秦器当中少见的。诚如韩伟先生所言:“过去在西周晚期秦文化考古中只接触到秦人鬲、盆、豆、罐之类陶器,金属质地之器物很少见到,更不消说黄金饰片了,这次大批发现如此富丽堂皇的黄金饰片,应对西周时期秦人文化内涵重新认识与评价[36]。事实确乎如此,秦所在地与西犬丘所在地同时发现金箔饰片,决不是偶然的。作为棺木上的饰品,当地人称(棺花),它表明秦人对黄金有着特殊的嗜好,同时也展现出发达的采矿、冶炼及成熟的生产工艺。

不过这一高超的生产工艺应来自甘肃当地,系秦人吸收转化而成。考古发现甘肃最早的黄金饰品出土于距今3600年前的玉门火烧沟遗址,发现了一些用黄金制成的耳环,而且“金耳环男女都有佩戴”,还有用金银或铜制的“鼻饮”等[37]。1976年,玉门火烧沟齐家文化墓的发现,表明甘肃黄金的采选技术早在三千五百年前就已经形成,并且河西地区已进行黄金开采[38]。而火烧沟类型,专家们认为“可能是古代羌族的一支文化”[39]。如是,羌族作为西戎的一支主要生活在甘青地区。秦为宗周牧马保西陲,常期与羌、氐等民族共处。吸收学习他人的先进技术不是不可能的。

历史悠久的甘肃省在中国冶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据北京科技大学的孙淑云、韩汝玢先生研究,在商代以前发现的铜器当中,甘肃占了总数的80%以上,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中的地位有重要的意义[40]。其中有甘肃东乡县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中国第一把青铜刀[41]。研究表明“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含锡6%~10%的青铜刀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一件青铜器,它的年代(前2740年)与世界范围内最早出现青铜的时代相当”[42]。其后在甘肃齐家文化的武威皇娘娘台、永靖秦魏家、广河齐家坪,四坝文化的玉门火烧沟、民乐东灰山、酒泉丰乐乡干骨崖、安西鹰窝村等出土了红铜、青铜等匕、刀、镞、锥、耳环、泡等器物,这些器物既有铸造的,也有锻造的,包括干骨崖和东灰山出土的砷铜器。砷铜器在中亚和近东地区早于青铜使用,而在中国的中原地区早期遗址中尚未发现砷铜器[43],干骨崖、东灰山均地处河西走廊,其砷铜器的出现或许与中西交通有关,但在时间上却晚于河西地区青铜的出现与使用。总之,甘肃大地上悠久的冶金、铸造及手工业,是促成秦早期手工业发达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我们为礼县大堡子山及圆顶山等出土的金器及青铜器感到震惊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