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赤壁市发展史:兴工强市战略的实施

赤壁市发展史:兴工强市战略的实施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力争到200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5%,企业利税年均增长保持在10%左右,争取用3年时间使企业走出困境,尽快实现“兴工强市”历史性跨越。“兴工强市”战略的实施思路。2002—2005年,市纪律、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对市直职能部门进行“满意”“不满意”测评活动,对连续3年被评为“不满意”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撤换。2002年7月,市委、市政府印发赤壁市招商引资项目资料3000份,推介赤壁市工业招商引资项目37个。

赤壁市发展史:兴工强市战略的实施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落实省委七届三次扩大会议咸宁市委一届二次扩大会议精神,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1999年11月30日,市委下发《关于实施“兴工强市”战略若干问题的决定》,坚持“全党抓经济,着力抓工业,重点抓效益”的指导思想。力争到200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5%,企业利税年均增长保持在10%左右,争取用3年时间使企业走出困境,尽快实现“兴工强市”历史性跨越。

“兴工强市”战略的实施思路。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产权改革为主线,以资本营运为手段,以壮大企业集团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推进县域经济民营化为突破口,全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抓住重点、培育亮点”,把握“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公私兼营,全面放开”,把握“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坚持“有分有合、有生有死”,把握“不求面子、只有搞活”的原则;坚持“一级抓一级,重点抓本级,抓好本级带下级”,把握“整体推进、全面搞活”的原则。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体素质。

企业改制的基本政策。1998年年底,市委颁布了企业改制的基本政策和改制形式。1999年12月,市委签发《赤壁市出售公有企业产权暂行办法》;2002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意见》。要求全市工业企业按照“公私兼营,全面开发,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改革思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改制的基本方法是通过企业转换产权,职工转换身份,实现企业产权转民、职工身份转民、经营机制转民。改制的核心是职工身份置换到位(由“企业人”变为“社会人”),职工移交安置到位(企业改制后,职工的人事资料移交其所居住社区),企业售价还债到位,隔断旧账,不留尾巴。工业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通过采取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资产重组,推动企业二次创业

改制的基本形式。2000—2001年,全市企业改制以国有、集体企业民营化为目标,虽困难多,阻力大,但工业战线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大胆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使改制工作打开了局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两年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76户(不含中央、省、咸宁市驻赤企业),共改制企业60户,占78.9%。改制的基本形式共有5种:(1)以卖盘活。2000年后,全市共拍卖国有、集体企业30家,拍卖标的三千多万元。仅经贸委(工口)2000年就出售企业6家,出售收入1300万元;通过一次性经济补偿或买断保险方式,安置职工1031人。2001年,批复改制企业25家。(2)以股盘活。在推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以民有资本控股为主要模式,原则上国有、集体资本不入股,2000年13家企业实现了以股转民。(3)以破盘活。对资不抵债又无发展前途的企业,在保证稳妥安置职工的前提下,依法破产。2000年年底,对市棉织厂、市化肥厂依法申请了破产。(4)以租盘活。对一时难以卖出或者暂时不宜破产的企业,采取先租后卖的办法,先对其实行经营权民营化,即把企业租赁给个人经营,待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经营者积聚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后,再将企业出售给经营者,实现产权民营化。(5)嫁接盘活。夏日啤酒公司嫁接金龙泉啤酒集团的品牌、技术、市场,发展壮大自己。从2000年8月联营后,金龙泉投入资金1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日产量提高了30%,由原来的3.5万吨提高到5万吨。2002年,全市改制后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45640万元,较1998年增长45%;实现利润6040万元,较1998年增长近1倍;上缴税金7494万元,较1998年增长39.6%。(www.xing528.com)

蒲圻建材工业城管委会的成立。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好“湖北南大门”的指示精神,加大蒲圻市改革开放力度,搞好招商引资工作,1994年5月,经市委批准,成立“蒲圻建材工业城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1999年3月,聘请市特惠公司总裁和总后勤部新兴集团董事长等4人为市政府经济顾问,与建材城配合做好蒲圻火力发电厂的引进和落户。蒲圻电厂项目自1994年向国家计委申报到2002年10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艰难地完成了数百轮商务谈判,并取得成功。

招商引资的启动。为加速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根据省、地委要求,市委组织了全面招商、全方位招商引资。2002年,市委下发《关于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明确建立“招商引资奖励基金”。3月,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规定》;6月,发出《关于实行部门涉个检查、收费、罚没准入制的通知》。2002—2005年,市纪律、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对市直职能部门进行“满意”“不满意”测评活动,对连续3年被评为“不满意”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撤换。2002年,设立“市经济环境整治办公室”和“企业服务110”热线,对38家重点企业由38名市级领导挂牌服务;市法院、公安局安排三十多名联络员、特派员服务对口企业。是年,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全市共取消收费项目196个;对新办企业降低、简化、统一收费标准,实行“一厅式办公”“一单式收费”“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

2002年7月,市委、市政府印发赤壁市招商引资项目资料3000份,推介赤壁市工业招商引资项目37个。是年,共实现招商引资项目110个,协商投资30亿元,到位资金16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