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蒲圻撤县建市以来,赤壁市实施大城建,城市面貌翻天覆地

蒲圻撤县建市以来,赤壁市实施大城建,城市面貌翻天覆地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蒲圻撤县建市以来,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规模大拓展、市容市貌大改观、城市功能大提高、城市环境大改善。新城区第二轮扩建。为尽快推进强而优中等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2011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扩大新城区,建设生态新城。2008年,蒲圻石城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赤壁商城等建筑实施外迁。

蒲圻撤县建市以来,赤壁市实施大城建,城市面貌翻天覆地

蒲圻撤县建市以来,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规模大拓展、市容市貌大改观、城市功能大提高、城市环境大改善。至2012年,建城区面积由1978年的4.63平方千米扩大到27.8平方千米;城区人口由7.2万人口增加到26万人;城镇化水平由18.5%增加到49.2%;城区道路面积由85万平方千米增加到315.5万平方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由3.6平方米增加到17.5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由1997年的8400亩增加到14670亩;小集镇区域总面积由2000年36.5平方千米增加到40平方千米。2009年,赤壁市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新城区第二轮扩建。1994—2007年,新城区第1轮建设按规划完成。2011年,市委决定对新城区进行两轮扩建。1.生态新城建设。为尽快推进强而优中等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2011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扩大新城区,建设生态新城。新开发的生态新城紧连赤马港城区,东至华新(赤壁)水泥有限公司、南至陆水湖、北至京港澳高速公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6平方千米,其中重点建设区约8平方千米。生态新城定位为:“生态宜居新城,城乡服务核心”。是年,新城共征用土地面积216公顷,平整土地113公顷;拆迁房屋71栋、14500平方米;拆迁还建房屋59处、九千多平方米;开工建设和改造建设、赤壁、河北和赤中4条大道,新修了东风周瑜、站前、福康、光华、兴生6条小区道路,完成货币工作量4.2亿元。同时,将坐落在生态新城内的赤马港工业园和中伙光谷产业园纳入赤壁经济开发区统一协调管理。新城区引资开发房地产76.4万平方米,兴建了亿丰国际商城、赤壁润园、凯旋名都、雍景花园、铜锣湾等一批精品项目,生态新城骨架基本建成。2.蒲纺新城建设。2004年2月,省政府将坐落在荆泉山的湖北蒲圻纺织总厂(以下简称蒲纺)下放赤壁市,实行属地管理。7月,市委、市政府将原凤凰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北起蒲圻火车站、南连蒲纺红旗桥,面积8平方千米)申报成立湖北赤壁经济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有二十多家工业企业落户于此,使蒲纺与老城区连成一体。2006年蒲纺总厂改制后成立蒲纺工业园区。2012年赤壁市在建设生态新城的同时,按“生态、宜居、兴业”的总体规划,启动蒲纺新城(面积3平方千米)建设。决定对棚户区及道路、供水和文体中心等进行全面改造。至2012年,蒲纺新城共兴建和改造住房30栋、5万平方米;改造道路2.18千米,并进行硬化、黑化、立体绿化和铺设人行道板及配套设施建设;新铺设供水管道1.5万米,改造入户水管2015米;桃花游泳中心一期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老城区第二轮改造。老城区原为蒲圻古城。该城北起河北大道、南至凤凰山路、西起赤壁大道、东至陆水湖大道,总面积8.61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4.63平方千米。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配合城区第一轮扩建,对老城区部分地段进行了改造。根据城区总体规划要求,对蒲圻古城第二轮改造原则:疏通山水廊道,凸显历史文化风貌,营造“一河两岸”景观,合理规划路网,确定地块开发强度,促进新老城区协调发展。2002—2012年,老城区第二轮重点改造项目:一是完成蒲圻石城修复和改造。2008年,蒲圻石城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完成城区陆水河道改造。2002—2007年,市水利部门利用日元贷款折合人民币6300万元兴修城区沿河两岸防洪工程。2009年在晨鸣纸业附近的陆水河段兴建26.5米高的橡胶坝,以稳定河滨公园河段水位,扩大水面生态景观,保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休闲、垂钓环境。三是完成拍卖、搬迁地段的开发与改造。200—2003年,兴地、中昊、东日等房地产开发公司分别对市委原机关大院、市人武部原驻地及西湖公园进行开发,兴建兴地购物广场、三国商业城步行街、西湖休闲广场三处开发改造工程,共兴建商店560间,住宅15栋,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四是实施人流、物流密集地段的开发与改造。对赤壁商城等建筑实施外迁。五是进行改制企业场地和居民散居地的开发改造。2000年将停产改制的化肥厂改建成怡景花园住宅小区。蒲圻大桥至原河沙厂(河滨公园)地段过去居民少,闲散地较多,2004年由市城建开发投资公司投资,将该地段改造成银河湾住宅楼群,总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

城市功能的进一步优化。赤壁市为建设宜居宜业山水园林城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1.城区道路工程。2012年,市城区道路总长度由1978年的42.1千米增加到102千米,总面积由85万平方米增加到221万平方米;改造刷黑城区道路48千米,改造人行道65.5万平千米。2.绿化、亮化工程。2012年,改造了龙翔路小游园、龙翔山森林公园、东洲带状公园和赤壁人民广场,完成了部分居住小区绿化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8%;人均公共绿地由1977年的4.5平方米增加到9.5平方米。城区路灯装灯率、亮灯率、主要街道亮化率均达100%。3.城区供水工程。2012年城区供水管道长度由1978年的5千米增加到292千米;年供水量由45万吨增加到3450万吨,供水区域由3平方千米扩大到27.8平方千米。污水处理及排水工程。2011年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2012年处理污水1450万吨,日处理4万吨。城区排水管道总长度由2005年的85千米增加到252千米,共有沉井4200口。4.城区公共交通。城区建有公交始发站6个、公交线路9条,2012年更新公交车辆51台,新建彰显赤壁文化元素的公交电子站台50个;年末实有公交车307辆,年客运总量5397万人次;全年发放老年人免费公交IC卡8994张、残疾人免费公交卡515张;成功应用公交GPS智能调度,公交服务形象大幅提升。5.城区环卫保洁。2012年,城区清扫面积由1986年的20万平方米增加到337万平方米;全年清运生活垃圾12万吨,日洒水压尘225万平方米;新建无公害垃圾处理厂1座,年处理垃圾十余万吨;兴建城市公厕18座、垃圾中转房13座、地埋式垃圾中转箱22处;成立了机械化垃圾清扫队,实施“垃圾不落地”工程。(www.xing528.com)

赤马港湿地公园

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为搞好城市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素质,确保社会稳定,市委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的管理。2002—2007年,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个关于加强市容管理的文件,明确创建文明街道标准,做到“八无”:无出门经营、占道经营、乱牵乱挂、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泼乱倒、乱停乱靠、游商游贩。2007年将1990年成立城市管理监察队更名为城市管理局,2011年更名为城市管理执法局,至2012年,在市城区共开展市容环境集中整治活动168次,教育处理违章商店、占道经营六千八百多处,拆除违章棚停176处,开展拆违专项一百六十余次、拆违面积5.9万平方米,开展经常性管理执法宣传,城市管理执法逐步迈向规范化、长效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