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窦太后排儒引发三千年文祸

窦太后排儒引发三千年文祸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窦太后是景帝之母,好黄帝、老子之术,即道家清静无为的学说,不喜儒术。窦太后是个性格倔强、作风蛮横的老妇人,凡事可顺不可逆,对于不顺从自己意旨的儒者态度恶劣,甚至于加害。窦太后对此非常不满,一场大祸已不可避免。窦太后大怒,借此发难罢免丞相、太尉,把赵绾、王臧投入监狱,逼武帝放弃了建明堂等一系列计划和制度。建元六年,窦太后卒。

窦太后排儒引发三千年文祸

窦太后是景帝之母,好黄帝老子之术,即道家清静无为的学说,不喜儒术。景帝也随太后习黄老之书,身边虽有儒学博士,不过是做样子,但他内心似乎倾向儒学,对儒者多加庇护。有一回,《诗》博士辕固生与黄生在景帝跟前争论商汤王和周武王的是非,黄生说:“汤武称帝是篡弑,不是受命。”辕固生反驳道:“不对。夏末商末桀纣虐乱,汤武顺应民心诛灭桀纣,受国人拥护不得已称帝,这不是受命是什么?”黄生争辩说:“帽子虽旧,一定戴在头上;鞋子虽新,终须穿在脚下。这是上下之分。桀纣虽然失道,毕竟是君上;汤武虽圣明,终究是臣下。君上有过失,臣下不能匡正,反而因过加诛,取而代之,这不是篡弑是什么?”这时辕固生转移辩旨,发问道:“照你说的,那么高祖代秦即天子位,难道也不对吗?”这一问把学术话题引向敏感的政治话题,眼看就要诱发一场言祸。这时景帝岔开说:“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按:据说马肝有毒,故云;一说千里马肝味美,燕太子丹杀马,以肝饷荆轲。见《燕丹子》),讨论学问不谈汤武受命的事,也不算昏愚。”就这样把争论打断了事,保护了黄生。此后学者再也不敢谈论汤武受命或放弑的话题。

窦太后是个性格倔强、作风蛮横的老妇人,凡事可顺不可逆,对于不顺从自己意旨的儒者态度恶劣,甚至于加害。有一回召见辕固生,问《老子》义旨。辕固生随口说:“《老子》不过是家人之言罢了。”语意贬刺道家思想无关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犹如普通人家老太婆的话,且“家人”一词又似别有所指(当时宫女无位号者称“家人”)。曾经身为后宫“家人”的窦太后听罢大怒,反唇相讥道:“难道要我用司空城旦之书吗?”(按:“司空城旦之书”是对儒家春秋公羊之学的贬称,言其惨刻甚于法家申商之学,犹如决狱的法律。)竟逼辕固生赤手空拳入兽圈斗野猪,想让野猪把他蹂践死。幸亏景帝给了辕固生一把利剑,一刺正中野猪要害,惨剧得以避免,但窦太后还是把辕固生的博士之官罢免了。

景帝卒,16岁的武帝嗣位。武帝自幼跟随祖母窦太后读黄老之书,也许是逆反心理,即位后立即抛弃黄老术,采纳名儒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任命儒者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制订巡狩、封禅、建明堂、改正朔、易服色等项制度和计划,征聘名儒申公为指导。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也嗜好儒术,积极辅助武帝兴礼制乐。窦太后(实为太皇太后)对此非常不满,一场大祸已不可避免。当时武帝和群臣经常要到东宫(即长乐宫)向窦太后奏事请训,赵绾嫌太后掣肘,提议今后不往东宫奏事。窦太后大怒,借此发难罢免丞相、太尉,把赵绾、王臧投入监狱(后二人自杀),逼武帝放弃了建明堂等一系列计划和制度。(www.xing528.com)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窦太后卒。武帝起用田蚡为丞相,原先放弃的计划和制度次第实行。还根据公孙弘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即在文、景之世已有的《诗》、《书》、《春秋》三经博士的基础上增设《易》、《礼》博士,允许招收官费的博士弟子员(其名额为50人,以后各朝逐渐增加,至成帝时达3000人)。博士及其弟子员可以升官、授职,从而使读书业儒成为常规的仕进之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