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球之难:三千年文祸,深夜血案!

刘球之难:三千年文祸,深夜血案!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翰林侍讲刘球应诏上疏提了10条建议,劝英宗“政由己出,则权不下移”,又建议选择清慎习礼之臣为太常官。王振决意除去刘球,私嘱锦衣指挥马顺完成此事。深夜,马顺领一小校入狱杀刘球。刘球临难大呼“太祖”、“太宗”,头已断,身躯犹直立不倒。凶手将刘球尸身肢解,草草埋于狱门之下。刘球之子求得父亲一条手臂,便用血裙包裹成殓而葬。翰林修撰钟复与刘球同乡,刘球应诏上疏时曾约钟复一同署名,遭到钟复妻子责骂而罢。

刘球之难:三千年文祸,深夜血案!

英宗9岁即位,太皇太后听政,“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元老辅佐,政事通达,社会安宁,然而宦官干政的危机已在暗暗滋长。明太祖鉴于汉唐宦寺之害,严格约束宦官,在宫门上悬挂铁牌,镌字云:“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从永乐开始宦官已渐渐参预政事,窃弄大权作威作福的“权阉”则自正统时期的王振开始。

王振官授司礼太监,为人狡黠,善于趋承奉迎,博得英宗的欢心和信任,乘机擅权干政,正统七年(1442),太皇太后崩。此时“三杨”有的已不在人世,在世的也老迈休致,王振乘机跋扈,建私宅,造寺院,鼓动英宗发大军远征麓川(今云南瑞丽,当时该地有兵乱),劳民伤财,天下骚动。御史陈鉴上疏反对征麓川,被王振借端下在狱中。

正统八年(1443)五月,奉天殿遭雷击,英宗依例“修省”,下诏求直言。翰林侍讲刘球应诏上疏提了10条建议,劝英宗“政由己出,则权不下移”,又建议选择清慎习礼之臣为太常官。疏入,付众僚廷议,众僚独取选择太常官一条,遂命吏部执行,有翰林修撰董璘自请改官太常。钦天监正彭德清与刘球同乡,此人依附王振,仗势为奸,公卿多趋奉他,刘球独不通问。彭德清衔恨,这时便摘刘球疏中“权不下移”等句挑拨王振,说是针对王振而发。刘球前曾上疏反对征麓川,王振为此怀恨于心,今又闻此言,遂诬刘球与董璘私下勾结为董璘谋求官职,将二人逮入锦衣卫狱。王振决意除去刘球,私嘱锦衣指挥马顺完成此事。深夜,马顺领一小校入狱杀刘球。刘球临难大呼“太祖”、“太宗”,头已断,身躯犹直立不倒。凶手将刘球尸身肢解,草草埋于狱门之下。同牢董璘窃得一件血裙,设法送达刘家。刘球之子求得父亲一条手臂,便用血裙包裹成殓而葬。(www.xing528.com)

刘球字廷振,江西安福人,永乐中擢进士还乡读书10年,出仕以来廉正有操守。翰林修撰钟复与刘球同乡,刘球应诏上疏时曾约钟复一同署名,遭到钟复妻子责骂而罢。钟复没有参预上书,免遭横祸,不久病死寓所,默默无闻。刘球死后名扬天下,景帝时获赠翰林学士,谥“忠愍”,立祠奉祀乡中。钟复妻子这时后悔起来,恨当时胆小怕事阻挠丈夫,使丈夫错过了显身扬名的机会。这件小事多少说明:为什么明代舍命谏诤的官僚士大夫特别多,原来人们普遍珍重名节,甚于珍重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