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侠之狱:废除新法18项规定,审判结果曝光

郑侠之狱:废除新法18项规定,审判结果曝光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次日下诏开仓救灾,废除新法中的18项规定。郑侠则以擅发马递之罪交付御史台审判,大概不久结案,没有判刑。审判的结果,郑侠被除名编管汀州。另外,郑侠路遇王安国,二人交谈中王安国称赞郑侠“独立不惧”。写作诗文书信为郑侠送行的士大夫也一一受到追究。高太后卒,哲宗亲政,主变法的元丰党得势,元祐党大受摧残,郑侠再度编管英州。及蔡京专权,清洗元祐党,郑侠第三次罢官,穷老而死。郑侠之狱是熙宁时期的一宗大案。

郑侠之狱:废除新法18项规定,审判结果曝光

庆历新政流产后,宋王朝积贫积弱之势日渐严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压迫着一代官僚士大夫,甚至连最高统治者也有深切感受,君臣都在寻求出路。宋神宗支持王安石擘画的变法运动,就是统治集团力图摆脱危机的一次尝试。熙宁二年(1069),锐意革新的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次年进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玉安石以身许国、矢志改革,在初任参知政事至第一次罢相的五年间,雷厉风行地颁布了一系列新法,主要有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等,兵制、学制、科举制等也有重大改革。为了制订和推行新法,专门设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擢用了一批资历较浅的新人做助手,如吕惠卿、曾布、章惇、邓绾等,从而形成了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

新法的颁行和变法派的崛起,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一场新的党争开始。保守派吕诲、范纯仁、司马光和苏轼苏辙兄弟等人,先后与变法派展开激烈论战,富弼、韩琦、文彦博等元老则退居洛阳等地做消极对抗。熙宁七年(1074),保守派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向变法派发起强攻,借郑侠献图上书事件迫使王安石退出相位。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进士出身,最初受知于王安石,后因不满于新法,拒绝王安石的拉拢。熙宁六年初秋至七年春末,中原持续大旱,灾民扶老携幼流离满途。郑侠当时监汴京安上门收税,目睹流民凄惨景象,于心不忍,便绘就一幅《流民图》(一说是请画工绘制),同时写了一篇奏疏,赴投呈遭拒绝,便谎称机密,擅发马递投呈。疏中劝神宗开仓济贫,罢除苛法;说天旱是王安石招致,罢免王安石天必降雨;说采纳他的建议后如果十日之内仍不下雨,甘愿押赴宣德门斩首,以正欺君之罪。

神宗得图与疏,反复观阅,夜不能寐。次日下诏开仓救灾,废除新法中的18项规定。诏书传达后,据说民间欢声雷动(不必讳言,新法并非尽善,况且执行中也不免产生弊病),三日后果然天降大雨,似乎连天公也顺应人心,反对新法。神宗变法的决心发生动摇,加上变法派内部出现分裂,王安石遂自请罢相并获批准,遂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

王安石罢相,吕惠卿、邓绾等人大为恐慌,在神宗面前哀哀哭诉,最终使神宗回心转意,新法得以不废。经王安石推荐,吕惠卿出任参知政事,与宰相韩绛一起继续推行新法,时人分别讥称为“护法善神”、“传法沙门”。郑侠则以擅发马递之罪交付御史台审判,大概不久结案,没有判刑。

郑侠不甘心失败,又取唐人为题材画了两幅图,一幅画魏徵、姚崇、宋璟事迹,另一幅画李林甫、卢杞事迹,题为《正直君子邪曲小人图迹》,以“邪曲小人”李林甫、卢杞影射吕惠卿等人。同时,他写了一篇5000字的奏章,陈述时政得失和民间疾苦,荐扬参知政事冯京(富弼之婿),说可以拜相大用,还写到宫禁内有人披甲登殿诟骂的秘闻等。绘画和奏章呈进,吕惠卿当即劾奏郑侠谤讪时政,使御史中丞邓绾、知制诰邓润甫严究此案。审判的结果,郑侠被除名编管汀州。时为熙宁七年六月。

吕惠卿犹不甘罢休,一心想借端生事,打击更多的政敌。郑侠这一方也毫无畏惧,众人把他当英雄,赠诗赠文为他送行。御史台属吏杨忠信把事先抄好的两册《名臣奏疏》送给郑侠,以表敬仰和勉励。吕惠卿闻知,当即上奏,又唆使御史知杂事张璪上疏诬告郑侠与参知政事冯京、秘阁校理王安国相勾结,说郑侠疏中所写披甲人登殿诟骂事是由冯京提供的,还说王安国审阅过郑侠的奏疏。王安国是王安石弟,与兄异趋,反对新法,与郑侠为知交,而与吕惠卿有私怨。于是已经了结的案子重新审理,郑侠南行已到太康,被追回受审,使者在其行囊中搜得杨忠信所抄《名臣奏疏》以及众人赠行的诗文书信。重审结果表明,郑侠实不识冯京,只是其门人吴无至投呈画幅和奏疏时遇集贤校理丁讽,丁讽说起冯京如何称叹郑侠。另外,郑侠路遇王安国,二人交谈中王安国称赞郑侠“独立不惧”。所谓三人勾结,不过如此。

熙宁八年(1075)正月,最后结案做如下处置:郑侠加重处罪,过大庾岭,编管英州;杨忠信和吴无至编管湖外;冯京罢参知政事,出知亳州;丁讽罢职;王安国罢官,放归原籍。(www.xing528.com)

此外,中书舍人钱藻因起草冯京罢参知政事制书,内有“大臣进退,系时安危;持正不回,一节不挠”等颂扬词句,被劾免职。写作诗文书信为郑侠送行的士大夫也一一受到追究。内有诗人晏几道(宰相晏殊之子),其所作赠行绝句云:

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管繁华得几时?

大意借桃花开落讽刺吕惠卿之流得势横行不能长久。神宗读后赏爱诗人的文才,免其处分。

吕惠卿一伙本来想置郑侠于死地,大概因为宋太祖订下不杀士大夫言事者的规矩(有誓约藏于太庙),郑侠终免一死,在英州住了十年。哲宗继位之初,高太后听政,主保守的元祐党得势,郑侠被召还,授泉州教授。高太后卒,哲宗亲政,主变法的元丰党得势,元祐党大受摧残,郑侠再度编管英州。徽宗即位,想调和元丰、元祐两大朋党的关系,郑侠又被召还授官。及蔡京专权,清洗元祐党,郑侠第三次罢官,穷老而死。一人的荣辱升沉反映党争的激烈和政局的反复,这种现象在北宋后期的政治生活中司空见惯。

郑侠之狱是熙宁时期的一宗大案。作为文字狱,其党争性质和“一网打尽”的结局与庆历党争的同类事件没有多少差别。特别之处在于罗织罪名的材料范围扩大,在有声的文字之外增添了无声的文字,即绘画。郑侠不是画家,而绘画史上经常提到他,称他的《流民图》为现实主义杰作,却不提作为党争杰作的《正直君子邪曲小人图迹》。据说当时善画草虫的画家“雍秀才”也站在保守党一边,所画草虫每一物影射新党当权用事者一人。其中画一蜗牛“爬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见邓椿《画继》)的,是讥刺王安石。如果这类绘画作品流行起来,方兴未艾的文字狱势必产生专门的分支——绘画狱,为文祸史增添几分寒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