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钟公庙街道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

钟公庙街道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结构调整,带来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发展都市型效益农业步伐进一步加快。粮经比例逐年压缩。2000年6月15日,县首家镇级农产品发展协会在钟公庙镇成立,旨在促进生产经营一体化,形成效益农业新结构。进入21世纪后,街道农业产业化发展尤为明显。多种经营生产第一次超过粮食生产。

钟公庙街道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

农业结构调整,带来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发展都市型效益农业步伐进一步加快。

粮经比例逐年压缩。街道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搞好统筹规划,优化区域布局,引导农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和落实蔬菜瓜类、花卉、畜禽、特色水产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1999年规划发展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种养业专业户达到349户。2000年6月15日,县首家镇级农产品发展协会在钟公庙镇成立,旨在促进生产经营一体化,形成效益农业新结构。

进入21世纪后,街道农业产业化发展尤为明显。2001年,全街道播种粮食面积为31868亩,总产量达14760吨,农业总产值达1.32亿元,多种经营产值为1.17亿元,粮经比为59:41。2002年全街道播种根食面积24245亩,比上年减少7623亩,总产量10741吨,农业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是年,全街道的经济作物面积累计已达30000亩以上,其中发展城郊蔬菜17500亩、瓜类4500亩、创汇蔬菜4000亩、其他经作和水产养殖4000亩,多种经营产值为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粮经比为40:60。多种经营生产第一次超过粮食生产。

2003年,街道继续发展近郊经济作物,是年,经济作物面积新增6000亩,累计达到36000亩,粮经比压缩到25:75。通过优化农作物品种,提高品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年农田亩均产值达到50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0%。农民当年人均收入达8029元,比上年增长10.8%。

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基地。1997年,街道在石路头辟出土地300亩,创建钟公庙农业示范园区。2002年在石路头村和石家村之间,又规划建设1000亩“绿由”农业示范园区,成为街道内新品种引试区、设施生产区、人和精品农业区以及本地农户生产区,加速了无公害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为全街道在都市效益农业生产上起到辐射作用。

培育都市农业。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各村均建立和完善了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如石路头村的大棚蔬菜,石家村的莲藕,前周、高塘桥村的大棚西瓜,鲍家耷村、金家漕村的淡水观赏鱼以及桃江村200亩花木,600亩桑果等。村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连片种植都在100亩以上。人和精品农业示范区(又称人和现代农艺园)建设,投资500万元,占地320亩,种植各种花卉苗木,构建垂钓休闲中心,2003年全面建成对外开放,2004年被区政府列为农业“百家园”工程。鲍家耷观赏鱼休闲园2003年养殖面积由30亩扩大到120亩,其中标准化水泥育苗池328口,占地10亩,在原来养殖珍珠、龙睛、虎头、水泡等金鱼日本锦鲤各类淡水观赏鱼品种20余种的基础上,试养热带鱼。实行自繁、自养、自销一体化经营,产品长期销往宁波杭州等地的花鸟市场。2006年成为继人和现代农艺园之后,又一个区农业“百家园”工程。

创建蔬菜品牌“绿由”。为抓好新品种引试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推广,2002年街道创建了蔬菜品牌“绿由",意为绿色蔬菜必由之路。2003年在市农科院、区农林局有关专家指导下,制定出台《绿由农产品管理办法》。2003年6月28日一30日,“绿由”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在市名优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举力、,并设立两个“绿由”优质农业品专卖店,向广大市民长期供应优质农产品,同年在东海菜场、太古城菜场设立摊位,扩大了“绿由”品牌的知名度。

2003年,街道的“绿由”农业示范园区相继被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宁波市农业局授予和认定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与市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004年,“绿由”农业示范园区被省农业厅评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

2005年3月25日,街道农业科为铜盆闸村44户蔬菜种植户送去一张蔬菜身份证——自产蔬菜上市证。实行自产蔬菜上市证制度为鄞州区首创,铜盆闸村成为街道推广这一制度的第一村。

1986年一2008年蔬菜、瓜果种植情况

单位:亩、吨(www.xing528.com)

1979年—2008年生猪生产情况表

单位:头

1986年—2008年畜牧业生产情况表

单位:头、只

1992—2008年花卉园艺栽培情况

单位:亩

1994年—2008年淡水产品生产情况表

单位:吨

1992年—2007年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

单位: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