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官杨楷:《建水史话》中的老将军

文官杨楷:《建水史话》中的老将军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任山东文登、利津等县知县,广东佛山、肇庆等府知府,在外为官30载,73岁告老还乡。五四运动提倡写白话诗文,而杨楷的白话诗作于新文化运动之前100多年。杨楷同情他的遭遇,赠给他旅费,他才得返还故乡。此时郑德谦已移居广州,并成为富商。不料,在兖州患了重病,只得告假前往广东就医。新任两广总督那彦成很敬重他,有一次见面就称他“老将军”,于是老将军的称号就不胫而走,成为人们对他的尊称。

文官杨楷:《建水史话》中的老将军

杨楷(1740~?年),字桂林,又字士标。清代建水县狗街人。历任山东文登利津等县知县,广东佛山肇庆等府知府,在外为官30载,73岁告老还乡。留有纪事诗96首,后人将其编为《杨桂林太守历官纪事诗》一册,民国10年(1921年)前后在武汉付梓,建水、个旧一带购者踊跃,供不应求。著名白族文人赵藩阅后,嫌编次凌杂,加以厘定,并作序一篇,由云南新文石印馆重印。其诗虽属旧体,但全用白话写成,读来朗朗上口。五四运动提倡写白话诗文,而杨楷的白话诗作于新文化运动之前100多年。民国年间有人读这册诗后,在书中写有批语:“今人喜作白话诗,不知古已有人也!”

杨楷诗

纪事诗从杨楷幼时蹉跎写起,先讲他登上仕途的经过。他在省城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遇到一个叫郑德谦的福建商人,被盗贼抢光钱财。杨楷同情他的遭遇,赠给他旅费,他才得返还故乡。事隔多年,杨楷功不成名不就,只得去广东给一个地方官做幕僚。此时郑德谦已移居广州,并成为富商。两人相遇,喜出望外。郑邀杨至家,畅叙离情,留宿月余,尽情款待,情投意合,竟成莫逆之交。郑说他面相端庄,品貌不凡,将来必有三品四品的官位,劝他出去捐个官做。清代有纳资买官的规定,叫捐官。郑德谦慨然送他白银三千两,催他雇船进京,报捐府经历的官职。因府经历官额满员,便先分发到山东候补。

山东巡抚见他写得一手好字,暂留他在抚台衙门书写奏折。随后,派他到历城担任县丞。后历任文登、利津、章邱和单县知县。在单县清理了十年积案,弥补了前任的七万元亏空,并四出缉捕盗匪,受到巡抚长龄的器重,提拔他担任兖州府同知。(www.xing528.com)

不料,在兖州患了重病,只得告假前往广东就医。痊愈后,正要回归故乡,恰好山东巡抚长龄调任两广总督。长龄念旧情,留他暂在盐务缉私馆任职。答应他如能捕获要犯,就保举他继续任府同知。半年之内,果然拿获多年在逃案犯黄亚基,并捕捉海盗多名。于是得以出任佛山府同知。任内剪除抢劫民财的巨匪何德广,又往长安远道解运军粮,继而率船队出洋捕盗,驶至大金岛遇飓风,16条船被海浪击破12条,壮丁漂没过半,他也船破落水,幸被救起。以后他又多次带领乡兵捕盗缉匪,屡建奇功。新任两广总督那彦成很敬重他,有一次见面就称他“老将军”,于是老将军的称号就不胫而走,成为人们对他的尊称。

再后升任惠州府知府,继任雷州、兼州、高州、肇庆、韶州府知府,屡有政声。这时他已年逾七旬,思乡心切,三次辞官而未允。直到嘉庆十八年(1813年)才获准致仕归里。还乡后,耕读教子孙,过着节俭清贫生活,在《家居写怀》诗中吟道:“告致归来计数年,囊中空乏讨人嫌。明知利是于今重,我纵无钱胜有钱。”“问余何事告休归,只为年高力量微。荣禄二千非愿弃,一心要顾锦衣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