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柯烈然:建水史话中的国际主义战士

柯烈然:建水史话中的国际主义战士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罗马尼亚共产党员柯烈然·布库尔大夫和他的妻子柯芝兰,曾在驻建水的滇军第二十师担任医疗队长和助理护士,为驻地军民防治疾病,救死扶伤,深受建水军民的爱戴。柯烈然来中国之前,就作为国际主义战士参加国际纵队志愿军,战斗在西班牙。抗日战争胜利后,柯烈然继续留在联合国驻中国的善后救济总署,以联合国医务官员的身份,与国民党当局作斗争,使部分救济物资得以运抵解放区。

柯烈然:建水史话中的国际主义战士

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罗马尼亚共产党员柯烈然·布库尔大夫和他的妻子柯芝兰,曾在驻建水的滇军第二十师担任医疗队长和助理护士,为驻地军民防治疾病,救死扶伤,深受建水军民的爱戴。

柯烈然来中国之前,就作为国际主义战士参加国际纵队志愿军,战斗在西班牙。西班牙由共产党、社会党等组成的联合政府因法西斯头目佛朗哥发动军事政变而失败后,他被囚禁于集中营里。获释后,得悉中国的抗日将士急需医护人员和药品援助,便毅然报名参加国际援华医疗队,于民国28年(1939年)8月携带国际进步团体募捐的大批药品和医疗器械,由英国利物浦乘海船抵达香港,准备转赴延安。但是,得到重庆中共代表团周恩来的指示,由于国民党阻挠他们去延安,他们得就近到各个抗日前线的战斗部队,去医治伤病员。

柯烈然被先后派到湖南、湖北的军队工作。他看到中国医务人员奇缺,就写信给罗马尼亚的妻子基泽娜·柯烈然,动员她到中国来参加救护工作。妻子接信后,毅然奔赴中国。民国30年(1941年)初,柯烈然在广东一座未沦陷的城市与妻子相会。他给妻子取了个中国名字叫柯芝兰。

民国32年(1943年)他俩调到驻云南建水的滇军第二十师师部工作。柯烈然在柯芝兰的帮助下,为部队增加医疗器械,添制药品,使部队医疗条件大为改善,并为驻地群众防病治病。当时士兵中疥疮流行,柯烈然大夫经过多次试验,用硫磺石灰制成疥疮膏,疗效显著。这种药膏迅速推广到各地,治愈的患者无以数计。他们还有效地防治当地肆虐的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霍乱等病症。柯大夫还一度为临安中学一女学生治好过精神病。(www.xing528.com)

不料,柯芝兰染上回归热,加上心脏极度衰弱,医治无效,不幸于民国33年(1944年)3月14日病逝,年仅36岁。二十师官兵庄严地给她布置灵堂,用花圈装点她的灵柩,在她的遗像两边贴上一副挽联:“淋惠遽云亡,南国同声失慈母;伤残未尽起,西方何处觅美人。”官兵们像殡葬一名壮烈牺牲的战士那样,把她安葬于建水城北门外普庵寺附近。

抗日战争胜利后,柯烈然继续留在联合国驻中国的善后救济总署,以联合国医务官员的身份,与国民党当局作斗争,使部分救济物资得以运抵解放区。民国37年(1948年)回国,1976年逝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