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水史话:逢春向陶艺大师请教

建水史话:逢春向陶艺大师请教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王”即王永清、王受之、王式稷,“碗窑一向”则是指后来居上、青出于蓝、建水紫陶书画集大成者向逢春。当时建水制陶名家辈出,但以向逢春制作的陶器最为精美,故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称。建水紫陶能够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共享我国“四大名陶”的美誉,向逢春对建水紫陶的传承、创新、超越功不可没。

建水史话:逢春向陶艺大师请教

清末民初,建水紫陶书画界流行这么一种说法:“城内三王,不如碗窑一向。”“三王”即王永清、王受之、王式稷,“碗窑一向”则是指后来居上、青出于蓝、建水紫陶书画集大成者向逢春。向逢春为罕见的全才,集烧制、绘画、书法雕刻于一身,将建水紫陶书画艺术提升到至今无人超越的新高度。

向逢春(1895~1964年),建水县碗窑村人,自幼聪颖,11岁读旧学,13岁开始随父亲向汝生制作粗陶器皿,14岁学做紫陶。他刻苦钻研,敢于创新,在汽锅、花瓶茶具、文具等在造型上作革新,邀请县城喜爱书画的绅士名人萧茂园、王勉旃、李月桥等在坯体上装饰书画。为了更好地掌握绘画、书法技巧,向逢春购置前人字帖、名家书画,日夜刻苦临摹,书画技艺有了较深造诣。在紫陶制作中,他将诗文、书画装饰于汽锅、烟斗、花瓶、茶具、文具等器型上,在无釉半成品上进行书画雕镂,然后填入红、白、黄、蓝各色粘土,制成残帖断简作品,古朴典雅,更胜一筹。他的产品,刻画雕填很注意书画家的运笔气势,刀法刚劲,抑扬顿挫,很是优美,诗情画意,耐人寻味。尤其是长期精心研究改进了汽锅的制作工艺,使紫陶汽锅成为驰名中外的烹饪器具。他设计制作的各类茶具、酒具、花瓶、花盆、笔筒、水盂等,丰富了建水紫陶品种。

1954年向逢春残帖《菊石图》双耳兽头博古瓶(www.xing528.com)

1954年12月,向逢春出席北京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所制汽锅、花瓶、直口瓶、美女瓶、文具等80余件产品,送京展览,受到专家和观众的赞誉。1955年,向逢春任云南省首届政协委员。1956年加入陶器生产合作社,社里设美术陶生产小组,与何本金、徐家元等人积极发展紫陶工艺品。当年8月和年底,两次选送产品至中央手工业合作总社参加出国展览。同年12月任建水县手工业联合社主任,并被选为建水县人民代表。1957年7月出席北京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会,因产品参加出国展览获得纪念章和奖金,受到朱德委员长的亲切接见。10月,任建水县工交局副局长。12月,建水紫陶参加中央文化部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等并列为全国名陶。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4月平反,恢复政治名誉)。1959年2月在家养病。1964年6月病故,享年69岁。

向逢春的紫陶产品,以造型优美、书画精湛、磨光工艺精细而被誉为“向氏三绝”。当时建水制陶名家辈出,但以向逢春制作的陶器最为精美,故有“向氏紫陶,价同黄金”之称。建水紫陶能够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共享我国“四大名陶”的美誉,向逢春对建水紫陶的传承、创新、超越功不可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