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水史话》记录古道津梁大新桥亮相

《建水史话》记录古道津梁大新桥亮相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法华寺内一通未刻完的碑刻载:大新桥与法华寺同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是古西南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津梁,处古通海城路和步头路上的交通要冲。明万历三十二年改建石桥,工程艰巨,历时两年始完工。大新桥大新桥的设计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由于曲江河洪发期水势汹涌澎湃,故建盖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情势,才有了大新桥桥孔宽大、空高的泄洪和厚实、坚固的抗洪设计。2007年9月,大新桥被红河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史话》记录古道津梁大新桥亮相

大新桥位于建水曲江坝子北缘的太平庄村前,距县城47千米,桥横亘曲江河上,连通东西。据法华寺内一通未刻完的碑刻载:大新桥与法华寺同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是古西南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津梁,处古通海城路和步头路上的交通要冲。

早在汉、唐时期,这里就是由云南通往安南的交通孔道。但曲江河横亘其间,阻遏着行人和马帮,全靠摆渡过往行人和马驮,而每当夏秋河水猛涨,腾涌澎湃,渡船和行人常被浪涛吞没,以致如碑刻所记载的“川中之骨可掬也”。明代天顺年间(1457—1464年)曾架以木桥,亦常被洪水冲毁。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改建石桥,工程艰巨,历时两年始完工。大新桥为三孔石拱的风雨桥,东西向,桥面平直,全长82.5米,宽12.2米,高12米,桥两侧有高1米的石围栏,桥中部原建有阁亭一座,后坍毁。现存阁亭为1982年集资重建。大新桥两个桥墩由数万块巨石砌就,于川流不息的曲江河中托起平坦的桥面,三孔拱洞似圆弧相连,犹如水波曲线。其桥跨于两山之间,下临峡谷急流,“望之若渴虹下饮玉池”,壮观而又险要。桥孔等距、等高,厚实,孔距净跨约12米,拱高约10米,是建水古代石拱桥中桥孔最宽大、最空高、最厚实、最坚固的桥梁

大新桥

大新桥的设计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由于曲江河洪发期水势汹涌澎湃,故建盖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情势,才有了大新桥桥孔宽大、空高的泄洪和厚实、坚固的抗洪设计。大新桥建成后还经历过数次大地震的考验,特别是1970年的通海大地震,仍巍然屹立,这是大新桥的价值所在。桥对面,太平庄方向的山坡上,有一座用于祭祀的大殿,1985年重建后仍不失当年的风姿。站在殿前,可鸟瞰曲江坝子。(www.xing528.com)

大新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选址恰当,作用巨大,功用性强,是滇南建造年代最早,最富历史价值的古桥之一,在建水的交通和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

2007年9月,大新桥被红河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