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雄史话:古道茫茫,沧桑古道的历史变迁

楚雄史话:古道茫茫,沧桑古道的历史变迁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沧桑古道接天边,山间铃响马帮来。1935年底滇西干道公路通至下关后,古驿道逐渐被现代公路取代。从小甸堡至武定府里程60公里,武定至马鞍山35公里,马鞍山至元谋县城45公里,由此至龙街渡40公里,渡江至姜驿20公里,合计今楚雄境内该驿道长200公里。

楚雄史话:古道茫茫,沧桑古道的历史变迁

楚雄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为滇东往滇西,川西南往南亚各国的必经之地。楚雄地区的交通事业源远流长,有关史料记载, 自秦汉以来,就开辟了很多通道,这些崎岖的山道从千里彝山延伸到了中原。这些古道,分布于山中林间,沟通着祖国内地,汇通于古“西南丝绸之路”与境外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联系。作为滇中地区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脚步“踏”出来的道路,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以及经济文化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驿道的开通和延伸,为滇中楚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交融,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和友好往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人们称为“红土高原上流动的血脉”。

“西南丝绸之路”的“蜀身毒道”,是古中国通向缅甸、印度到南亚、中亚的一条国际古驿道。唐宋以来,有姚嶲道(姚州—越嶲)、滇洱道(滇池—洱海)、中庆建都道(昆明西昌)三条主干驿道分别呈西北向、东北向和东西向从州境穿过。沿此三道,北可经巴蜀进中原,东进可经黔中入湖广,西行可出缅甸达印度,南下可抵印支半岛各国。

沧桑古道接天边,山间铃响马帮来。古老的彝山用博大的身躯支撑着一队队马帮,在重峦叠嶂的崇山峻岭中,延伸“南方丝绸之路”的文明,书写着千里彝山独特而辉煌的交通运输史。

楚雄州境内的各类驿道分为官道、干道、盐铜运道、县间道等类型:

官道属官府管理,设有驿站,馆铺、关津,行政区域性强,主要有姚嶲道、滇洱道和中庆建都道。3条驿道历史悠久,作用重大,一直沿袭至民国时期。

干道主要有元谋至姚州道和威楚开南道,是铜、盐、茶等物资运输的重要道路,沿途设有哨铺,所行马帮由武装护送。

盐铜运道是威楚一大特色。白井盐运道、琅井盐运道和黑井盐运道由产地销往云南各地。明清时期人,楚雄府南安、罗次、定远、大姚县以及武定府的铜矿开采逐步增多,被评为列入“京铜”运至省府再贡朝廷。铜运为云南驿运史上首次中央政府与地方配合的大规模运输活动,由官、商、厂结合,规定了站所和运费。

县间道活跃于元明清时期,至民国时有3条,无运输车辆,靠驿路运输。

姚嶲道 这是古代蜀—身毒道的重要路段,略通于春秋战国间,是中国和南亚古国印度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西汉时,姚嶲道州境北部过金沙江接灵关道,西至大理接博南道。其路线大致由四川成都开始,经雅安汉源、越西、西昌、会理渡金沙江入楚雄州境的永仁、大姚、姚安,西经祥云、弥渡、大理、保山腾冲进入缅甸,再由缅甸西北到达印度。唐代,姚嶲道闻名遐迩,为多种史书所记载。据樊绰《蛮书》以及《新唐书·地理志》等资料记载,唐代姚嶲道由黎溪南下金沙江,从泸津关(今拉鲊)起,大约行20里至末栅馆(大龙潭)、 70里至伽毗馆(永仁县城)、 80里至渠桑驿(江底河)、 74里至藏榜馆(赵家店)、 60里至杨褒馆(大姚城)、 70里至弄栋城驿(姚安城北)、 80里至弥荡馆(弥兴)、 100里至求赠馆(普淜西)、 70里至云南城(云南驿),大约有500里的路段在今楚雄州境内。

滇洱道 也是一条历史悠久的重要驿道,该道通于战国中期,往东由滇池经滇东北石门道入川,往西至云南驿接蜀身毒道出境,与姚嶲道可谓南北纵横,沟通了楚雄境内的四面八方。

唐代称滇洱道为拓东(昆明)至阳苴咩(大理)的通道。据《蛮书》记载,唐贞元十年(794)十月,袁滋出使册封南诏异牟寻,沿石门道至滇池,于十五日至安宁城,十九日至曲驿,二十一日过舍川(今南华沙桥),二十二日至云南城,二十四至白崖城(弥渡红崖),二十六日过太和城,次日抵大理。所记昆明至大理共13程,其中楚雄境内7程。以通常每驿 30公里计,共约210公里。

元代称滇洱道为中庆(昆明)至哈剌章(大理)道。明清时期,该道是昆明往滇西的唯一官道。清代云南八大驿道中,昆明至缅甸八莫、昆明至西藏巴安均取此路,由下关岔出。沿线马帮、官员、商贾、旅客往来不绝。1935年底滇西干道公路(后称滇缅公路)通至下关后,古驿道逐渐被现代公路取代。

中庆建都驿道 由云南省会昆明起,经富民、禄劝、武定、元谋,由龙街渡江经姜驿入川达会理,往西昌,称中庆至罗罗斯道、中庆建都道或中庆至建都道中路。

元李京《云南志略》载,从滇池至姚嶲道,经金沙江,计程1300里。元《经世大典》载:“中庆经由罗罗斯通成都路,见立纳岭二十四站。其间公岭雪山、大渡河毒龙瘴气、金沙江烟岚,自建都、武定路分立站赤,夏月人马不能安止。”所载中庆至成都的24站中,今楚雄州境内有和曲驿(武定)、虚仁驿(白路)、环州驿(元谋)、姜驿4站。明代的中庆建都驿道由富民小甸堡(今宗管营)至武定12亭,武定起经乌龙洞、跃鹰村(乡鹰)、高桥村、马鞍山厂亭达元谋城(今元谋老城),再经3亭至马街(今元马镇),又3亭至黄瓜园,又4亭至金沙江巡检司,又5亭至姜驿。姜驿至黎溪站8亭后进入四川境内。从小甸堡至武定府里程60公里,武定至马鞍山35公里,马鞍山至元谋县城45公里,由此至龙街渡40公里,渡江至姜驿20公里,合计今楚雄境内该驿道长200公里。清代武定府设储粮道,来往客商络绎不绝。地当该路的元谋老街、老城素有“金马街,银元谋”之称。龙街也由此而成为金沙江上的大型驿渡。

元谋至姚州道 这是由金沙江至元谋,又至大姚、姚安,西出祥云往大理的东路。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徐霞客曾沿此道由元谋一路西下,在大姚、姚安境内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关于元谋土林等记载。《徐霞客游记》对此的记载如:“官庄(今元谋城东)至大姚西界二十四里,又七里至泸头(原属大姚县,今属元谋新华),……泸头至独木桥四十里。独木桥,先为独木,又以石梁一巩,有碑名蹑云:过桥有省道,为过仓屯桥,入大姚。”仓屯在龙街附近,由龙街西行35里至大姚城,南走30里为姚州城。“游记”载姚安四至里程曰:“姚府南随坡上百二十里,镇南州;东逾大山百二十里,定远县;西逾小坡百二十里(至普溯);北随大坞下百二十里达白盐井。”

威楚开南道 于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开通。道路自威楚起,向南经南安州(双柏),进入银生(景东)等地。明代,该路每百里置一营士兵屯田,并于沿途设堡置站。据康熙《南安州志》载:该路由威楚到南安州旧哨后,分为东南行道、南行道、西行道3路。东南行道由旧哨经法脿、三家厂,过星宿江经易门往昆明。南行道由旧哨南行经麻海、六谷、戛洒、普洱、思茅、打洛入缅甸。西行道由旧哨西行经独田、■嘉达景东、景谷等地。

铜盐运道 驿道中的盐运道有2条,一是黑井盐运道。黑井道路连接滇中四大名井,步行取捷径,驮马则迂回,故分步道和马道,遗迹至今尚存。其里程为:北走60公里到达元谋接昆明西昌道;西走60公里至定远,又60公里接姚州姚嶲道;西南走15公里通琅井,又47公里达广通入滇洱道,东可上滇池,西可至楚雄;东南走25公里经小铺子、20公里通阿陋井、元永井至沙矣旧舍资上滇洱道。

另一条为白井盐运道。白井东有姚嶲古道,西可分别至祥云、宾川,西北可至华坪、永胜。东南约60公里处,便是姚州古城。

古代滇中地区的炼铜业比较兴旺,各地的铜运大致走向为:双柏所产的铜则经易门、安宁入滇洱道至昆明;罗次所产的铜运至安丰营入滇洱道;武定的铜沿建昌道运至昆明;牟定所产的铜经会基关、广通至禄丰入滇洱道;大姚的铜则经姚嶲道转运各地。

此外,还有如织如网的县乡驿道,为当地百姓世代所利用。至1949年,现楚雄境内的县乡驿道共88条,全长5836公里。

这些历经千年沧桑的古道,如今已被现代化的铁路、公路所取代,渐渐被冷落遗弃。古渡桥梁、邮驿站点、关隘哨卡,是保障古驿道畅通、安全、防务、税务行政管理的必须。这些遗迹遗物,见证了古驿道的历史及兴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桥梁渡口是除道路外古道交通的另一重要载体,“南方丝绸之路”楚雄段就有桥梁十余座,有永定河桥、江底河桥、连厂桥、老鸦桥、衍庆桥、启明桥、星宿桥、响水桥、安乐桥、蒙七桥、青风桥、灈缨桥、蜻蛉桥、栋川桥等。

古道必经的重要路口一般建有专门的马站驿馆,配置一定数量的马夫兵丁,承担驿道的日常管养,信函传递和往来官员接待等工作。南方丝绸之路楚雄段的馆驿有:老鸦关馆驿、炼象关馆驿、舍资馆驿、广通馆驿、姚安馆驿等。经历岁月沧桑,这些驿站,大多后来发展成为当地有影响的村落、集镇乃至县城,现不见旧日的风貌,偶有旧铺老宅守候时光的苍凉。

关隘哨卡是重要的防御设施,历朝历代都十分注重它的修建,形成十分严密的边防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南丝绸之路楚雄段的古驿道在历史的车轮碾压中已经模糊难辨。

滇中楚雄处于滇西横断山地和滇池湖盆凹陷之间,山峦重叠,河溪纵横,谷地错落。马帮是滇中乃至云南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滇中驿道主要的运载手段。古驿道从一开始就沾满了乡土气息,有着淳朴原始的味道,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现象。千百年来,无数马帮在各驿道上默默穿行。

古道茫茫,从古到今引起众多的诗人和过客的感叹,他们或歌可咏,发思古之情,抒心中意气,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成为后人了解驿道文化的一个窗口。

《楚雄州旧方志全书》《楚雄历代诗文选》中收录了部分诗词,现摘录如下。

明代邹杰,湖北京山举人。明成化年间任广通县知县,作有《宿舍资驿》(舍资驿为明清时广通县驿站,今属禄丰县)一诗:

匹马留公馆,鸣禽过耳清。

花开秋露白,树隐晚霞轻。

浩邈家千里,呻吟夜五更。

半窗残月影,正此独含情。

明代状元郎杨慎(公元1488—1559),因“大礼仪”事件触怒嘉靖皇帝,被革职贬戍云南永昌卫,从此居滇讲学著书,游历云南各地名山胜水,足迹遍及大理、姚安、武定、楚雄、元谋、临安等府地,写下了许多优秀诗文。

广通县东响水关距县城东七十里,原设流官巡检一员,弓兵十四,明万历年间裁。响水关产兰,绿叶紫茎,春华秋馥。杨慎感怀,作《采兰引》:

秋风众草歇,丛兰扬其香。

绿叶与紫茎,猗猗山之阳。

结根不当户,无人自芬芳。

密林交翳翳,鸣泉何汤汤

欲采往无路,踞步愁褰裳。

美人驰目成,要予以昏黄。

山谷岁复晚,修佩为谁长。

采芳者何人,荪芷共升堂。

徒令楚老惜,坐使宣尼伤。

感此兴中怀,弦琴不成章。

文中“踞步”指的是拘谨不敢自由迈步。“楚老”:西汉末龚胜,楚鼓城人,曾任谏官。及五莽篡汉,不再应征做官。病中曾言“岂以一身事二主,下见故主哉”;死后,有老父来吊,曰:“嗟呼!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趋而出,莫知其谁。后因以指乡里故旧的贤者。南朝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宣尼”:汉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在吕合,杨慎亦留有诗文《晚晴登吕合驿楼》:(www.xing528.com)

云迷沙桥雨,风迎品合花。

长虹垂涧断,落景避风斜。

隐几庄周籁,长吟谢朓霞。

登临存二仲,谈笑竟昏鸦。

文中的庄周即庄子,是战国时的哲学家、思想家。籁,指的是古代时一种三孔管的乐器,此处指隐居的生活。谢朓,南朝齐诗人,善于熔裁,风格清俊。谢朓霞,此处借指描写晚霞景色的诗句。二仲:汉羊仲、裘仲二人,皆推廉逃名。

杨慎的《蜻蛉谣》在民间广为传诵:

蜻蛉川,峨碌野。

铁箐穷崖,飞鸟不下。魋结成群行, 白日腥风洒。

击我牦牛驱笮马,金鸡庙前无行者。

使君坐紫城,桴鼓臣不鸣。

苍山平,洱水清。

守犬元夜惊,行商达天明。

白羽蠹,青苗生。

南山踏歌北山耕,愿留使君住。

只愁使君去,畏途前番君不闻。

高车驷马亦使君,劫商车下殷车轮。

诗中“蜻蛉”指的是姚安蜻蛉河,“峨碌”指楚雄古名,原为“峨碌赕”,“铁箐”指大姚县西北的铁锁箐,地势险恶。“紫城”:大理古城为南诏故都,名紫城。

此外,杨慎《博南谣》《元谋县歌》《宿金沙江》《乌蒙山》《过江咏梅》等诗歌都还多还少同古驿道、古渡口有一定的关系。

如《博南谣》:

澜沧自失姜兵备,白日公然动行李。

博南行商丛怨歌,黄金失守泪滂沱。

铁索箐边高嵯峨,金沙江头足风波。

为客从来辛苦多,嗟尔行商奈若何。

如《宿金沙江》: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 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清代黄枢,康熙禄丰县令,广东人,庚午年(1706年)进士。为禄丰星宿桥作有一诗《星桥远眺》:

星桥西郭驾长虹,万象登临霁色中。

水底有天流化日,山间飞瀑响清风。

深林茅屋烟初散,古寺鸣钟韵暗通。

忽听隔溪田父语,又麻从此喜芃芃。

南华县沙桥历史上是重要的关隘,明、清时设驿站,民国设凤册镇,现为沙桥镇。清代夏宗尧,白井提举,奉天人,作有《宿镇南沙桥》一诗:

数载滇南吏,劳劳过楚城。

晚寒山涧落,夜静戍楼更。

草舍灯挑暗,沙桥月出明。

驱驰皆鸟道,憔悴客中情。

故天营,彝语为“固布鲁”,位于金沙江南岸,地形险要,属武定环洲土司扼守金沙江的营盘。李斯盛,清代武定环洲四世土司李小黑之子,重他儒学,诗书俱佳,作有《固布鲁升天台壁》诗:

金沙原不比洪沟,蒙段天涯古渡头。

浪诵金沙千百石,绿波万里入洋流

李宗堂,清代武定环洲土舍六世土司, 自号“环居主人”作有《固布鲁卧云石题壁》诗:

功名宝贵酌杯酒,得失荣枯只作歌。

非是我来忘岁月,只因身卧云石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