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滨水景观设计:结合娱乐设施与特色特点

滨水景观设计:结合娱乐设施与特色特点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滨水区的景观要结合整个空间的需要设置必要的休闲娱乐设施以及休息座椅,同时符合滨水景观的特点,体现其特色 。

滨水景观设计:结合娱乐设施与特色特点

一、滨水区的概念

滨水区是指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是水陆结合处,既是陆地的边沿,也是水域的边缘,包括滨海、滨湖、滨河等。现代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在整个景观学的各类设计中无疑是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具有特色的一类,因为其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陆地和水体,还有水陆交接地带和滨河(湖)等湿地类区域。

二、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

滨水景观是自然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开放空间,生态性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既要最佳地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的美景和生态。应以绿化为主体,大量使用当地植物,运用天然材料建设生态岛、亲水湖岸,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重视生态环境的重建,形成城市滨水生态廊道。

2.整体性原则

滨水景观带应该是连续不间断的,并与城市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在交通和绿化系统上,滨水景观带可以和城市绿地空间、公园、广场等结合,使绿化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营造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应处理好滨水景观和城市道路的关系,当城市道路穿过滨水景观区时,要解决好车行和人行的道路组织关系,让人可以便捷地进入滨水地带,提高其可达性(图6-98)。对于滨水景观带的处理应该是连续、有节奏的,在适当的地点进行重点处理,放大成滨水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景观设施(图6-99)。

3.文脉延续性原则

滨水景观的设计和其他景观类型一样应注重对历史人文景观的挖掘。很多城市的发展都是从滨水地带开始的,这就赋予了滨水区丰富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含义。设计时,应利用和改造滨水区的各种自然景观资源,挖掘和继承优秀的人文景观资源(图6-100 和图6-101)。

图6-100 青岛五四广场上的雕塑

图6-101 岐江公园

4.以人为本原则

设计时应满足人在滨水区的各种心理需求,如亲水性设计。亲水性主要体现在临水空间的营造以及驳岸的处理上,可在适当的滨水区域布置临水广场,设置各种栈桥,或把驳岸处理成阶梯式,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水,增进人们的空间体验(图6-102 至图6-105)。滨水区的景观要结合整个空间的需要设置必要的休闲娱乐设施以及休息座椅,同时符合滨水景观的特点,体现其特色 (图6-106)。

图6-102 临水的休憩场地 

图6-103 深入水中的栈桥

图6-104 临水的弧形栈道 

图6-105 临水区呈阶梯状 

图6-106 滨水景观设施

三、滨水景观设计要点

滨水景观设计的要点如下:

(1)注重滨水区的共享性和开放性。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富魅力的地方,应为全体市民无偿拥有;应创造连续的近水公共空间以保证滨水地带的连续性和共享性(图6-107)。

(2)将滨水景观设计纳入整个城市景观规划的整体框架,增强滨水带和其他地带的相互联系,包括在视觉和交通上,以滨水景观带的开发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和整体居住环境品质的提高。

(3)注重开发水上活动项目,以增强滨水区的特点和吸引力(图6-108)。将陆上和水上项目结合在一起。在创造亲水环境的同时,应设置安全和防洪设施。

图6-107 连续的滨水景观绿地 

图6-108 朝阳公园中的水上游乐设施

(4)强调滨水景观的整体性,防止建筑设计的个性化元素过于突出、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或缺乏统一规划,以致破坏滨水景观的轮廓线。(5)注重对滨水区的历史建筑名胜古迹的保护和再利用,提高滨水区的文化氛围。(6)保持原有物种的丰富性,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保持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

四、滨水驳岸的形式(www.xing528.com)

园林的滨水驳岸是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湖岸不被冲刷或不被水淹设置的构筑物。园林驳岸也是园景的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好坏,决定了水体能否成为吸引游人的空间;而且作为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带,驳岸的处理对于滨水区的生态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在我国城市水体景观的改造中,驳岸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模式。

1.立式驳岸

立式驳岸的护堤是直立的(图6-109)。这种驳岸一般用在水面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面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也包括因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分的空间而不得不建的驳岸。

2.斜式驳岸

斜式驳岸的护堤倾斜,有一定坡度(图6-110)。相对于直立式驳岸来说,更容易让人观察到驳岸的形式,所有大型的斜式驳岸都要设计一定的造型变化,防止过于单调乏味。斜式驳岸比直立式占用更多面积,使用这种驳岸必须有足够的空间。

图6-109 立式驳岸

图6-110 斜式驳岸

3.阶式驳岸

阶式驳岸指驳岸呈阶梯状分层设置,与前两种驳岸相比,这种驳岸更容易让人接触到水,可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也可以近距离嬉水(图6-111)。阶式驳岸体量较大,要进行一定的针对性设计,合理的造型处理能形成丰富的驳岸形态,成为滨水区景观的亮点;但处理不当也会给人过于人工化的生硬感觉,要注意和绿化形式的结合(图6-112)。

图6-111 小尺度的阶式驳岸

图6-112 阶式驳岸和绿化的结合

4.生态驳岸

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者是具有自然河岸生态特点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图6-113 和 图6-114)。生态驳岸又包括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图6-113 生态驳岸

图6-114 人工生态驳岸

五、滨水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以苏州金鸡湖景观设计为例,金鸡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部,距苏州古城约4 km,水域面积7.38 km2,是构成苏州工业园区新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州市总体规划中最大的市内景观区。其规划目标是使金鸡湖成为以游憩为主的大型城市湖泊公园,并作为苏州市未来现代化城市景观的重要体现。

金鸡湖景观总体规划遵循了开放空间设计的主要原则。如为了吸引大量的市民和游客,创造了一个具有多种功能、多种用途、多种结构的开放空间系统;将滨水空间与周围已建成的建筑环境融合起来,精心处理开放空间和建筑地区交界的边缘线,使之富于变化,以创造一个充满趣味的空间和生动的湖滨环境;将商业零售业和公共建筑融入一些重要的开放空间区域,在公共空间设置一些文化、体育、娱乐性的场所,给开放空间带来生气;整个环湖区在创造视觉与形态的内在凝聚效果的同时,注意营造各景区独特的风格特色。

在金鸡湖景观的总体设计中,环绕着金鸡湖,共设置了八个特色景区,其各自均有独特的功能,并通过绿地系统和步行系统连接为一体,环湖的建筑结合湖面制造特色,并且尽可能与湖畔的公共空间连接在一起(图6-115 至图6-120)。

图6-115 苏州金鸡湖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图6-116 滨水景观大道

图6-117 连续的滨水绿地系统 

图6-118 亲水平台

图6-119 滨水广场 

图6-120 滨水景观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