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滨水景观设计与实例分析:驱动世界滨水区发展

滨水景观设计与实例分析:驱动世界滨水区发展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滨水区的开发与城市及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滨水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驱动因素和发展途径,并形成了对应的空间模式,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过程为主要参考,大致可以按照滨水区驱动模式分为以下几种发展模式。通过发掘滨水区独特、优美的自然地貌和气候环境,发展旅游度假等产业。生态修复需求驱动——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为目标的滨水区改造驱动。

滨水景观设计与实例分析:驱动世界滨水区发展

滨水区的开发与城市及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滨水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驱动因素和发展途径,并形成了对应的空间模式,以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过程为主要参考,大致可以按照滨水区驱动模式分为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商贸驱动——工业革命以前的滨水贸易驱动(18世纪以前)。早期的滨水城市以发展贸易港口为主,如德国汉堡、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作为水陆交通枢纽分别在中世纪、13世纪、16世纪就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美国历史上最早兴起的一批城市(17~18世纪)也是新大陆贸易港口,如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承接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往来。这些城市的滨水区在历史上以码头、仓储、集市、居住为主要用途,至今仍保留一些历史街区,但滨水区的使用性质经历了多次变革。

生产驱动——工业化与铁路时期的滨水生产驱动(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的兴起使滨水区成为生产制造和仓储运输基地。19世纪工业化的发展和铁路的大规模修建催生了一大批工业城市的兴盛,如美国的巴尔的摩在这个时期开始成为工业港口。滨水区成了工业物资经由铁路转航运的枢纽,如底特律芝加哥、匹兹堡等。这个时期的滨水区规划以码头、仓储、工业用地、居住为主,围绕铁路建设,密度高,缺乏现代基础设施与防火、卫生等方面的基本措施。作为铁路和航运转接枢纽的工业城市如查特努加,其铁路的地位突出,水系尚未成为生活休闲和景观的重要资源,而只是运输通道。

产业转型驱动——现代化复兴阶段的滨水区转型驱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二战”以后,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和资本扩张使得城市规模急剧扩大,由此带来城市环境恶劣和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在美国,汽车的普及和高速网络的大规模建设使得城市化的格局由铁路节点转向公路节点,河流和铁路的运输优势逐渐被公路取代,滨水高速路成为主要的滨水空间利用方式。西方国家现代化交通设施和汽车业的发展使居住的空间范围前所未有地向外扩张,郊区化带来城市人口流失、工业衰退和经济转型,老的以铁路为主的工业城市滨水区面临双重挑战。因此,西方国家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政治经济政策来改善滨水区的环境,吸引居民重返内城,以恢复滨水区的活力。近年来,滨水慢行系统和社区重建取代了高速路建设成为新趋势,水在工业化时期作为生产资源的使命开始得到重新审视,滨水区的景观、休闲娱乐功能逐渐被强化。像底特律这样在历史上作为铁路和航运枢纽的工业城市,其滨水区经历了40年由工业用地向居住、零售、娱乐用地的转型。由于大的经济环境汽车工业衰退)等不利因素,其转型困难重重,但也有较为成功的案例,如匹兹堡。

旅游资源驱动——阳光产业主导的滨水区发展(20世纪70年代至今)。通过发掘滨水区独特、优美的自然地貌和气候环境,发展旅游度假等产业。美国一些在建设初期没有经历过大规模工业化的城市,如以旅游、养老、娱乐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其滨水区在规划上重视景观要素和居住功能。典型的案例如美国的“阳光产业带”,佛罗里达州的黄金海岸、棕榈海滩,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的多个城市。继“铁锈带”城市逐渐衰败以后,“阳光带”城市发展迅速,结合铁路、公路的发展,滨水区成为酒店、度假公寓、豪华住宅和餐饮、零售、娱乐活动的聚集地,交通便利,景观得天独厚。(www.xing528.com)

创意产业驱动——后工业时代的滨水创意区产业驱动(20世纪80年代至今)。后工业时代的产业更加多元化。创意产业包括文学、电影、音乐、手工艺和民间艺术、设计、媒体艺术以及美食。在滨水工业改造中以创意产业为动力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地区品质,吸引人气的做法在许多城市都颇有成效。如法国巴黎贝尔西地区的更新改造、南特岛老港口区改造都融入了地方文化传统和城市总体空间结构。

生态修复需求驱动——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为目标的滨水区改造驱动。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加强,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在应对资源消耗型发展、气候恶化等问题上采取了许多新举措,例如低碳生态新城示范区建设以及地表水系破坏区域的植被修复和水文环境治理,使水环境与人类聚落之间形成可持续发展首尔清溪川、天津的堆山公园、成都活水公园等都是滨水生态环境修复的范例。

城市扩张驱动——在滨水区建设新城,以我国香港的沙田为典型代表。新城集中体现了集约化用地、人车分流、交通方式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是汇集商业、旅游、居住、教育、政府保障房等多项功能的综合型新城。在交通拥堵的疏通、慢行系统连续性的优化、立体景观的打造等许多方面攻克了旧城的难题。其滨水空间以连续的步道、自行车道、公园绿地营造丰富的亲水活动,并通过纵向的步行道和带状绿地与周边社区联系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