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实例:水域文化的呈现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实例:水域文化的呈现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上海徐汇滨江景观设计徐汇滨江地区,位于上海市黄浦江发展轴南端,是徐汇区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地区。本案例主要以上海徐汇滨江地区公共开放空间来具体分析滨水景观设计,以下将具体说明其设计内容。(二)希腊塞萨洛尼基滨海景观设计塞萨洛尼基又译作萨洛尼卡、塞萨洛尼卡、萨罗尼加,是希腊北部的最大港市及第二大城市,是塞萨洛尼基州首府。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实例:水域文化的呈现

(一)上海徐汇滨江景观设计

徐汇滨江地区,位于上海市黄浦江发展轴南端,是徐汇区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地区。规划总面积约731hm2(7.31km2),其中街道与河道面积约为56hm2(0.56km2)。对于土地资源原本就十分稀缺的上海而言,徐汇滨江地区是少有的可供大规模规划开发的沿江中心城区。

徐汇滨江地区现有的规划是将这一地区形成“一带”“三核”“三区”的布局。

“一带”是在龙腾大道和黄浦江之间,利用滨江公共绿地和公共开放空间形成滨江功能发展带,适当安排低密度的商业文化设施,充分体现生态、休闲、公共活动等功能。

“三核”是建设产业升级和公共活动全面发展的以滨江高端生态休闲商务为主的“云锦路—龙耀路核心功能区”,以滨水开敞的大公园空间为核心,发展具有研发、会展、商业、文化、休闲等综合功能的“枫林路—龙华路核心功能区”,以及以龙华寺和龙华烈士陵园为主题,发展具有文化展示、宗教交流、旅游观光、休闲游憩、商业服务等功能的“龙华历史文化风貌核心功能区”。

而“三区”是滨江生态休闲商务区,以深化研究复合居住、文化、教育、休闲、体育、生态等功能为主的国际社区,以居住为主导功能的地区级滨江生态休闲居住区。滨江生态休闲商务区以总部经济、国际高端医疗服务为发展重点,建设高档商务楼宇与会展中心,形成大型企业总部集群,重点发展高端商务、配套精品商业、文化展示、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成具备国际化水准的总部经济集聚区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创新基地,形成徐家汇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延伸,成为今后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增强综合竞争力新亮点。

交通方面,内环线、中环线和外环线贯穿徐汇滨江地区,3号线、4号线、7号线、11号线、12号线贯通或途经徐汇滨江地区,加上“七路二隧”道路工程的建成,使得徐汇滨江地区的交通十分便利。

本案例主要以上海徐汇滨江地区公共开放空间来具体分析滨水景观设计,以下将具体说明其设计内容。

1.工程概况

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属于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区中南延伸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配套建设工程。该项目总面积约为404400m2,在完成地块内单位动迁、地上建构筑物拆除、地下原有管线拆除或迁移、绿化移植、场地自然平整和部分地块的临时绿化等工作基础上,主要规划建设内容为绿地景观建设,含配套建筑、亲水平台及码头改造和防洪墙体改造等建设内容。

绿化景观工程区域分为休闲文化区、文化艺术区、自然休闲区三大功能区。其中绿地面积约为283300m2绿地率在70%以上,地下停车位有1000个。根据该项规划,徐汇滨江区域将建设集滨江休闲、观光和绿地构筑于一体的徐汇滨水生态系统,同时提高滨水空间的亲水性、公共性和可达性,创造优美、丰富、层次明晰的景观体系,构建徐汇滨江地区的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和公共活动空间。

2.设计目的

作为公共空间,首先,必须满足空间开放性的要求,其次,在设计时也应考虑到公众的隐私。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在设计时注重功能性,配备亲子平台、公共娱乐广场等,目的是让大众在公共空间中拥有休憩和娱乐的场所。该滨水空间还建造了防洪带,目的是后期在出现洪水时能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二)希腊塞萨洛尼基滨海景观设计(www.xing528.com)

塞萨洛尼基又译作萨洛尼卡、塞萨洛尼卡、萨罗尼加,是希腊北部的最大港市及第二大城市,是塞萨洛尼基州首府。该市地处哈尔基季基半岛西部,濒临塞萨洛尼基湾,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冬温夏热。该市人口为40.6万,包括郊区在内人口数量达80万。该市经济与港口密切相关,是海陆交通枢纽,在海上与东地中海各国港口均有航线联系。该市有大量古希腊遗迹,保存了4世纪时的大理石结构拱门以及城市和要塞的围墙。市内著名的建筑有建于1430年的白塔、希腊东正教大教堂、希腊军分区司令部以及建于1925年的亚里士多德大学等。

塞萨洛尼基海滨重建项目竣工后,迅速地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人们不仅可以在海滨区内散步、阅读、垂钓、跑步、陪孩子玩耍,还可以进行其他运动项目,如骑行、室外集体健身等,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兼具娱乐功能,人们可以在此野餐、学习园艺、跳舞、喝咖啡、会朋友等等。

新海滨的改造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新型都市滨水开放空间。人们在此处开展日常活动,使这个公共空间得到持续发展。

海滨步道具备休闲功能,这条步道正好位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分界线上,是散步的理想场地。

坚实、稳固的巨型防波堤与动荡而清澈的海水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从白塔到音乐厅,整个滨水区都进行了统一的铺装,没有高差,宽度一致。只要是硬质地面,都浇筑成一个整体。在防波堤的内侧沿步道栽植树木,树木之间设置长椅,方便人们休息、放松。

亲水平台的建立有助于增强人们与自然的亲切感,有利于营造轻松、舒适的滨水氛围。

整体海滨空间由不同的围合空间组成,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私密性,且不同空间的特色组成了塞萨洛尼基海滨空间的立体化效果,增加了视觉层次感。

在重建塞萨洛尼基海滨时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材料、植被的选择以及照明手段的选择,不仅是为了建造一个高质量的公共空间,还是为了使空间的组织融入原有的城市景观中。关于能源消耗问题,新海滨采取最优的照明管理措施,可在深夜里减少照明以降低能源消耗。此外,独立于城市供水系统的灌溉手段也引人注目。最后一点,新海滨的设施没有使用液体燃料,所以不会产生相应的污染。

整个海滨建设设计材料的选择、植物的种植、灯光的设计等不但有助于建设高品质的公共空间,而且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空间景观资源,使其不被浪费。塞萨洛尼基海滨的重建还能促进生态系统在大海与城市之间的界限上再生发展。

(三)烟台滨海广场

烟台滨海广场以诠释海文化为主,在景观亭设计中突出地方特色,强化地理特征,利用张拉膜,形成景观架廊——如等待起航的白色风帆,迎着海风,体现着力度美和轻盈美。设计尺度上也适度放大,和海的开阔形成呼应。

烟台滨海广场座椅的设计借鉴了海豚的造型,进行仿生设计,增加了广场的海洋气息,材质使用花岗岩,环保、耐用,这种设计避免了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谐趣的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生活的调味品,又是组成环境设计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