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决策》:由《天津日报》头版推出的重磅报道

《决策》:由《天津日报》头版推出的重磅报道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日报》头天下午已预拼出大样,“决策”两个粗黑特号大字异常醒目,配发的几张图片也很有气势。《决策》一稿,是石坚同志命题,由我具体负责采写,三人联署的重头稿子。《决策》无疑是不计其数报道中的重中之重。用引滦精神,采写引滦稿子,经过十几天不分昼夜奔忙,《决策》终于成稿。于是,《经济日报》以一整版篇幅将《决策》推出,不过那已是通水半个月后的1983年9月29日,并加注为“报告文学”。

《决策》:由《天津日报》头版推出的重磅报道

1983年9月,引滦济津工程竣工通水前夕,有一篇题为《决策》的长篇通讯,拟在《人民日报》和《天津日报》头版头条同一天发表。《天津日报》头天下午已预拼出大样,“决策”两个粗黑特号大字异常醒目,配发的几张图片也很有气势。就在这天晚上八九点钟,《人民日报》突然接到市委办公厅电话通知,要求停发此稿。《天津日报》理所当然也随之撤换版面。

《决策》一稿,是石坚同志命题,由我具体负责采写,三人(石坚、肖荻、王学孝)联署的重头稿子。引滦工程几年建设过程中,媒体报道声势之大,篇幅之多,为建国以来所少见。《决策》无疑是不计其数报道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开篇写道:“虽然报道篇章,浩如烟海,却绝少工程是怎样决策的翔实的报道。本文意在于兹:为中国人民在80年代初创作的这支壮丽的交响乐,添补上它的序曲——”

这点题之笔,拉开大幕之序曲,是绝对不可或缺的。没有序曲,不可能演出威武雄壮的整本活剧。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引滦工程不可能干起来,更不可能又快又省又高质的干成功。

引滦工程不搞不得了。1981年夏天最紧张的时候,海河存水只有可供天津人民7天的用水。用水量由每天110万吨缩减到60万吨,为保证全市人民生活用水,宁可把数百家工厂停产,万不得已时还要做好市区居民向农村疏散的准备。天津是我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停产风暴无疑会影响全国。为保首都,密云水库已停止向天津输水。借黄河水,远水解不了近渴。无论从长远或眼前,解决天津用水的问题,引滦入津,势在必行。然而,中央有关部委的某些领导未必都有像市委和全市人民那样的紧迫感。所以,引滦工程最最关键就在中央的决策。

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跑北京,引滦工程报告在京起草当天,常委来不及开会讨论,采取传文签阅办法,转天呈报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当即批示:“我意请万里同志一抓到底,决不可误事。”万里同志马不停蹄,率中央有关部委领导亲临天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批示,蕴酿许久的引滦工程,终得落定。

没有中央及时、正确、果断的决策,引滦工程断然难成!

是谁带领全市军民在短短两年内完成了4年难以完成的这一伟大工程呢?是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了中央决策。这项重大工程的总指挥是市长李瑞环。引滦工程,是向天要水的一场大会战、大决战。李瑞环是会战前线总指挥。战斗在数百里战线的十万大军,悉听指挥,他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要怎么干就怎么干。他是个能打硬仗的杰出的指挥员,这是参与引滦工程建设的人们有口皆碑的。(www.xing528.com)

《决策》的主旨十分鲜明:一写中央的伟大决策,二写李瑞环的指挥若定,二者缺一不可。

用引滦精神,采写引滦稿子,经过十几天不分昼夜奔忙,《决策》终于成稿。石坚同志在送审稿上写道:气势磅礴,气魄大些,节奏宏阔。李瑞环同志看后批示:写得不错,同意发表。

稿子同时发表是两报约定的。稿子主旋律之高昂是引滦工程报道诸篇难以相匹的,稿子送审也获通过。为什么临见报的最后一刻又给抽掉了呢?20年过去了,至今还是萦绕我心头的一个谜。

兴许是我在该稿花了些力气,对稿子被“扼杀”心有不甘,于是向《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林钢同志,倾诉了心情和原委。林钢向时任《经济日报》总编的安岗同志谈及,安岗是原《人民日报》副总编,有名的新闻强人,“稿子拿来,我发。”于是,《经济日报》以一整版篇幅将《决策》推出,不过那已是通水半个月后的1983年9月29日,并加注为“报告文学”。

引滦工程竣工通水后,拍了一部电影抑或电视剧,题名也叫《决策》。不过我没看过,只是听说。

最近上网浏览,偶见石坚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涉及《决策》的文段,转引如下:“令我难忘的是,天津引滦工程完成后我和肖荻、王学孝合作(王学孝执笔)写了一篇《决策》的文章,反映党中央、国务院对引滦工程的关心,全文长达八千多字,经市领导审查后,本来准备在《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同时见报,没想到市里另一位领导同志不同意,一句话就否了这篇文章。安岗得知后,全文在《经济日报》刊登。市委一位领导十分恼火,提出尖锐批评,并责问《经济日报》说:‘你们在政治上要负责!’安岗未予理睬,事后对我说:‘我们既然发表就敢于负责!你天津市管不着我《经济日报》!’”这篇文章发表后,李瑞环同志告诉我,万里、胡启立同志给予肯定。他说,如果不是万里、胡启立肯定,你少不了挨批评。我听了,更加敬佩安岗同志有胆识、热情支持新生事物和尊重记者劳动的气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