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陶瓷明器的变化与陶仓楼艺术

西汉陶瓷明器的变化与陶仓楼艺术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汉时期随葬器物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陶瓷模制的使用,随着明器也发生很大变化,两汉时期陶仓楼的出现就是最大的体现。陶仓楼作为随葬明器,是汉代陶瓷雕塑的一大亮点,也是汉族豪强地主强大势力的体现,发现地点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陶仓楼的结构越复杂,价位越高。如在陶仓楼上往往绘制“车马出行图”“收租图”“饲马图”“斗鸡图”“乐舞图”等,各种形态姿势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充满了故事性和艺术效果。

西汉陶瓷明器的变化与陶仓楼艺术

西汉时期随葬器物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陶瓷模制的使用,随着明器也发生很大变化,两汉时期陶仓楼的出现就是最大的体现。这一时期陶塑的种类和型制繁多,体现了两汉时期陶塑制作水平的高超

陶仓楼作为随葬明器,是汉代陶瓷雕塑的一大亮点,也是汉族豪强地主强大势力的体现,发现地点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造型规模宏大,有单层到七层不等。焦作博物馆藏连体陶仓楼(图3-55),造型及结构非常特殊,很有现代设计感,主体阁楼和配楼中间有天桥连接,有猪圈、水井、粮仓、楼台、瞭望口等,是当时地主庄园的真实写照,既有居住作用又有防御功能。

图3-55 连体陶仓楼[93]

陶仓楼的烧制有陶质和釉陶两种。造型虽然多样,但是从制作方法来看,可能当时有专门的作坊制作贩卖出售。陶仓楼的结构越复杂,价位越高。陶仓楼的制作主要在河南境内,以豫北地区的焦作、泌阳、武涉、南乐、新乡;豫西地区的灵宝、陕县、三门峡、洛阳、偃师;豫中地区的郑州、荥阳、新密;豫东地区的淮阳项城;豫南地区的内乡桐柏、南阳、淅川为中心。其形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仓楼、仓房

仓楼、仓房以储藏粮食为主。仓房一般分为平面为圆形和平面为横长方形两种。平面为横长方形的又有带足的和带前廊的。仓房较仓楼比起来,形制相对简单一些。1977年,西安市东车辆段出土三兽足粮仓(图3-56),圆筒形制,拉坯成型,上部泥皮做盖封顶,周身贴泥塑,开粮仓口。施褐色釉,均匀光滑。河南地区有形制简单的陶仓房,也有建造结构十分复杂的仓楼模型,楼层不等,一般为两层,也有四、五、六、七层不等,如荥阳市出土的七层仓楼(图3-57),泥皮压制而成,采用镂雕工艺,雕刻纹样装饰。

陶仓楼的仓身一般密封严实,多数没有设置门,仅有洞窗,在仓身下部设3~6个不等圆形通气孔,使仓楼既防潮又通风,有利于粮食的储藏。有的仓楼制作十分精细,前壁会开设仓门,其上有门扉,并置有凸起的半圆形伏兔,可上锁封闭。相对来说复杂一点的仓楼,在仓身前面会带有前廊或院落,或者为了防潮在底部有用于支撑的足,为了通风就在顶部设置顶窗。

图3-56 粮仓[94]

图3-57 七层仓楼[95]

(二)望楼

用于庄园的防卫、战争瞭望和侦察的陶楼称为“陶望楼”。一般在陶楼的最高一层,设置多个窗口的小房子,显然是为了瞭望而设(图3-58)。望楼有些是独立式样的,四层、五层不等。复杂一点的前面带一个院落,或者前廊,有时还会在门前放置瑞兽或保家护院的狗(图3-59)。

图3-58 陶望楼[96]

图3-59  望楼[97]

(三)楼院组合(www.xing528.com)

楼院组合以楼为主体,前置或者后置院落,比较低矮,内部结构复杂,有些和猪圈、羊圈、厕所组合而成,简洁实用,有一进四合院、三进四合院和小型四合院,可能是一般庶民的庭院。洛阳市博物藏洛阳市张茅出土的东汉绿釉陶院,前排的平房和右侧的矮墙、左侧的两座楼阁以及后部的矮墙围合起来,就是一个小型的四合院。前面平房为长方形,两山墙分别与左右院墙相连。后面有前后两座楼,前楼较小,为坐西向东的二层小楼,后楼较高大一些,为坐北向南的二层楼阁楼。靠近后楼右侧建一两坡棚式建筑长度至右侧院墙,棚内置磨一盘,不能移动,应为磨棚,后院为长方形猪圈,内有一猪。模型较真实地再现了东汉中小地主宅院建筑情况。

(四)百戏楼

百戏楼是专供庄园宴饮娱乐使用的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建筑内部有用于表演的舞台。舞台还细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后台之间有门相通,其模式较现在的舞台已经十分成熟,有些百戏楼的舞台上还置有乐舞俑。舞台在百戏楼中可能被设计在第一层,也可能在第二层,也可能多层都有(图3-60)。

(五)水榭

水榭是一种园林建筑,供人们休息、赏景、交友、书画、赏乐的休憩娱乐场所。一般分为塔式水榭和亭式水榭两种。水榭多出现在东汉中晚期,用于休憩怡情,在底部象征水池的方形或圆形的水盆中,常有鱼、龟、鳖、鸭、虾等各种陶制的动物俑,楼中有不同姿态的人物,有持器械的武士俑、端坐的墓主人、作瞭望状的人物俑等。到东汉晚期,陶水榭楼在造型上就相对简朴得多,楼高也有所下降(图3-61)。

图3-60 百戏楼[98]

(六)桃都树

桃都树西汉晚期开始出现,一般树顶站一大鸟,浅冠,颈较长,应是天鸡。树枝九出,三枝一组,枝上落有小鸟、猴子及展翅的蝉。树脚呈三角锥体,上塑飞蝉、奔马和裸体的人形。雕塑精细,题材奇异,动物塑形极为生动(图3-62)。

图3-61 水榭[99]

图3-62 桃都树[100]

陶仓楼以写实的手法,反映墓主人的现实生活。如在陶仓楼上往往绘制“车马出行图”“收租图”“饲马图”“斗鸡图”“乐舞图”等,各种形态姿势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充满了故事性和艺术效果。这些题材描述的都是当时的现实生活场景,更贴近百姓生活,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具体体现。

陶仓楼是汉代陶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既有供人居住的宅院和楼阁,也有供储藏粮食的仓廪,还有供游览狩猎的苑囿水榭,供瞭望守卫的楼橹坞壁,供表演乐舞百戏的戏台,以及供舂米磨面加工粮食的作坊和供饲养家禽家畜的鸡舍、羊圈、猪圈等。这些陶器建筑结构严谨,形象逼真,反映了当时建筑的结构形制以及精巧的设计、富丽的装饰。完全是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生活的真实写照。此外,低温釉陶雕塑和画像砖,也是汉代陶塑工艺的杰出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