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下结构:隧道内轮廓断面参数

地下结构:隧道内轮廓断面参数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模拟退火法算法参数:初始温度为100;降温系数为0.99;终止温度为1e-3;6.4.2.3隧道内轮廓线优化结果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法的具体结果,案例1中已有具体应用,这里不进行赘述。

地下结构:隧道内轮廓断面参数

6.4.2.1 确定隧道建筑限界

1.隧道建筑限界的定义

隧道建筑限界是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限界;在设计的时候,应充分研究各种车道与公路之间所处的空间关系,任何部件(包括隧道本身的通风、照明、安全、监控及内部装修等附属设施)均不得侵入隧道限界之内;隧道建筑限界是决定隧道净空尺寸的依据,对设计、施工、运营来说都很重要,而且隧道是永久性的建筑,一旦建成,就很难改动。因此,隧道建筑限界的确定,对隧道的设计来说至关重要。

2.武阳隧道建筑限界的确定

一般而言,隧道建筑限界由行车道宽度(W),路缘带(S),侧向宽度(L),人行道(R)或检修道(J)等组成,当设置人行道时,含余宽(C)。

本设计中隧道设计要求为双幅式山岭隧道,双侧设计检修道或人行道,不再设余宽。本隧道为分离式单向双车道,因此本设计只确定单向双车道建筑限界。

根据原始资料武阳隧道为公路山岭隧道,高速公路标准,单向双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100 km/h,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确定武阳隧道建筑限界取值为:

车道宽度:W=2×375=750 cm;

侧向宽度:LL=50,LL=100 cm;

检修通道宽度:J=75 cm;

步道高度:h=40 cm;

顶角宽度:EL=LL=50 cm;ER=100 cm;

余宽:C=0;

隧道内横向采用单向坡,坡度为1.5%;

根据上述参数可得,隧道的建筑限界图如图6-64所示。

6.4.2.2 隧道横断面设计

1.概述

公路隧道横断面设计,除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洞内路面、排水、检修道、通风、照明,消防、内装、监控等设施所需要的空间,还要考虑仰拱曲率的影响,并根据施工方法确定出安全、经济、合理的断面形式和尺寸。所考虑的因素有:

1)须符合前述的隧道建筑限界要求,结构的任何部位都不应侵入限界以内,应考虑通风、照明、安全、监控等内部装修设施所必需的富余量;

2)施工方法,确定断面形式及尺寸有利于隧道的稳定;

图6-64 武阳隧道建筑限界图(单位:cm)(www.xing528.com)

3)从经济观点出发,内轮廓线应尽量减小洞室的体积,即使土石开挖量和圬工量最省;

4)尽量平顺圆滑,以使结构受力及围岩稳定均处于有利条件;

5)结构的轴线应尽可能地符合荷载作用下所决定的压力线。

具体样式如图6-65所示。

图6-65 隧道内轮廓示意图

描述一个四心圆隧道需要21个参数,参数说明如下:R1为拱部圆弧半径;R2为边墙圆弧半径;R3为边墙与仰拱过度圆弧半径;R4为仰拱圆弧半径;θ1为起拱线至左下边墙底部角度;θ2为仰拱圆弧圆弧半角度;θ3为仰拱与边墙过渡段圆弧角度;a为边墙圆弧圆心o2偏离隧道中线距离;H1为路面到起拱线的高度;H2为边墙高度;d0为路面中线与隧道中线偏移的距离;SB1为隧道中线到建筑限界右端的距离;SB2为隧道中线到建筑限界左端的距离;d1~d8为内轮廓线至建筑限界变化点的水平间距。

2.武阳隧道内轮廓线设计

关于武阳隧道内轮廓线的设计,本文主要思想是通过选取四圆隧道的独立变量,然后利用不同智能算法结合罚函数进行优化计算,对比两种智能算法得到的优化值选取最优解。

1)四圆隧道相关参数

对于上述描述四圆隧道的21个参数,我们选择在其中7个作为独立变量(R1,R2,R3,R4,H1,H2,D0),根据几何关系,可以利用这7个变量即表达其余的变量。其中,7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作为部分约束条件。

2)问题分析

在实际工程生产中,隧道断面积的大小对工程量以及工程材料用量的影响很大,如果在设计阶段能够减少隧道断面积,将减少很大一部分工程量从而缩短工期还能节约很多材料,从经济角度而言,在满足正常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找到隧道断面尺寸的最优值意义重大。因此本例目标就是以隧道内轮廓面积为相关目标函数求其最优值,从而使隧道内轮廓断面积最小。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们的断面优化设计最终可归结为一个7变量的最优化问题,如果对于目标函数最优解的搜索精度为0.01 m的话,解空间规模可达1 014,因此考虑采用智能算法,为了和课程紧密结合,本文采用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法,以7个独立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di(i=1~8)为状态变量,通过类似罚函数的方法引入约束条件,以累加罚函数之后的断面面积的作为目标函数值。

3)智能算法优化

本文选取的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法在课堂已有讲解,这里就不进行赘述。本文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实现优化时,算法参数设定如下:

遗传算法算法参数:种群规模为500;进化代数为10 000;交叉概率为0.8;变异概率为0.15。

模拟退火法算法参数:初始温度为100;降温系数为0.99;终止温度为1e-3;

6.4.2.3 隧道内轮廓线优化结果

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法的具体结果,案例1中已有具体应用,这里不进行赘述。最终通过上述具体参数得出,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法最终所得结果相差无几,基本上一样。但由于计算过程中模拟退火法的效率较高,因此本文选取模拟退火法所得结果,即最终四圆隧道参数值为:

R1=5.00 m;R2=7.01 m;R3=17.30 m;R4=1.50 m;H1=1.50 m;H2=1.50 m;D0=0.00 m;a=2.01 m;c1=12°;c2=15°;c3=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