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与香港回归前后的故事及李东海小学的巨大贡献

中山与香港回归前后的故事及李东海小学的巨大贡献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8年,东华三院于香港天水围兴建了李东海小学,以纪念李东海对东华三院作出的巨大贡献。很多评论家指出,太平绅士是由香港总督委任的,但在香港前途处于关键时刻的紧急关头,能发表联署公开声明,对这个事件作出理性的呼吁,表达了李东海对历史的负责和担当,这对香港市民了解整个事件的真实情况,以及对香港前途可能带来的重要影响,是非常重要之举措。

中山与香港回归前后的故事及李东海小学的巨大贡献

李东海身兼多间公司主席及上市公司董事,生意的繁忙、时间的宝贵不难想象,但即使再忙再累,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为社会服务。

1964年起,李东海开始在工作之余投身青少年服务。他对香港童军总会制定重要政策、密切与各阶层联系、筹集活动经费等贡献良多。1970年是香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慈善机构——东华三院成立一百周年,年仅48岁的李东海被推举出任董事局主席。任内,他策划了多个重大庆典,完成多项工程建设,编订了东华三院百年史略,提出了长远发展的思路,为东华三院进入新世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东华三院于香港天水围兴建了李东海小学,以纪念李东海对东华三院作出的巨大贡献。

“每一位热爱香港的中国人,都应自觉为香港作出贡献。”李东海常说,检验一个企业家是否热爱香港,不能仅看他资产的多少,更要看他给予社会多少。

2005年,在中山市扶困助学基金捐赠仪式上,李东海向中山市委副书记彭建文转交捐赠一百万元的支票

在香港站稳了脚跟的李东海没有忘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随着1997年7月1日的逐步临近,他也开始频繁地来往于香港与内地之间。(www.xing528.com)

为了促进1997年前香港过渡期的繁荣安定,推广宣传基本法及支持落实一国两制的措施,1989年,李东海联合香港地区的全国政协委员,发起成立了“香港友好协进会”,以团结爱护香港之人士,推广与中外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该会成立后,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如1993年编撰发行《基本法一百问》,第一版三万册售完后又再版发行;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15集《基本法与香港》,用中英文播送到世界各地;1997年香港回归后,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第一次赴港演出,也是由该会赞助协办的。该会还经常邀请内地知名人士到港演讲交流,并与香港《文汇报》联合举办了多次“香港特区区情讲座”培训班,使国务院、各省市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了解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情况。如今,该会会员人数已由40多人发展至200多人。

1992年10月,到任不久的港督彭定康,强行推出了严重违反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的所谓《政改方案》,即著名的“直通车”方案,挑起了中英双方对于有关香港民主选举办法的争执,严重干扰了香港的平稳过渡。危急之际,李东海一改平时低调严谨的作风,联合香港21位太平绅士,签署了一份给立法局议员的公开声明。声明摘录了报刊中多位对香港有深切认识的英国官员,包括英国议员兼任国会中国事务小组主席艾德礼、英国前驻华大使及前首相外交政策顾问科利达爵士、前任港督麦理浩勋爵及卫奕信勋爵等人否定港督彭定康提出的政改方案的言论,呼吁考虑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珍惜来之不易的中英合作良好局面,以贯彻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保持香港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稳定为要,否定彭定康“三违反”的《政改方案》。声明指出:“任何政制改革建议,应由中英政府双方取得共识后,才付诸立法局实施,才符合香港利益,切合实际情况。”声明的发表,无疑如同一声春雷,吓退了不少想浑水摸鱼的邪恶势力。这无疑也是香港过渡史上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

很多评论家指出,太平绅士是由香港总督委任的,但在香港前途处于关键时刻的紧急关头,能发表联署公开声明,对这个事件作出理性的呼吁,表达了李东海对历史的负责和担当,这对香港市民了解整个事件的真实情况,以及对香港前途可能带来的重要影响,是非常重要之举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