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与香港回归前后的故事:容闳的留学首次

中山与香港回归前后的故事:容闳的留学首次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容闳,是在香港走上赴美留学之路的。同治五年,容闳向曾国藩建议,在江南制造总局内设立兵工学校,培养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成为中国第一家培训兵工技术人才的学校。容闳并在国内大力推广新式教育,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中国新式教育的催生者”。

中山与香港回归前后的故事:容闳的留学首次

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容闳,是在香港走上赴美留学之路的。

1828年,容闳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南屏村,原名光照,族名达萌,号纯甫。

清末洋务运动中,他因促成并且经历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

1835年,容闳随父亲到澳门,就读于由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夫人所办的,当时仍附设于伦敦妇女会女校的马礼逊纪念学校,并由其教导。1839年,中英关系紧张,郭夫人因此离开澳门,但容闳仍在学校就读。同年,美国教育家勃朗牧师抵达澳门,马礼逊纪念学校正式独立。其后学校一度停办,容闳也因父亲去世,只得返家往来于本乡和邻镇间贩卖糖果以补贴家用。1841年,在郭夫人旧友霍白生医生的帮助下,容闳回到马礼逊纪念学校继续学业。1842年,香港被割让给英国,马礼逊纪念学校迁往香港,容闳亦随学校迁往香港继续学业。1847年,勃朗校长夫妇回美治病,容闳也随之赴美,就读于当时在美国颇负盛名的孟松预备学校,从此开始了他作为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不断学习,为了早日使“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实现而不懈奋斗的求学史。咸丰四年(1854年),容闳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其后返回中国。

容闳在美国留学期间,目睹了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主张“西学东渐”,大力鼓吹学习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 。(www.xing528.com)

同治二年(1863年),他到安庆拜见曾国藩。同治三年(1864年)冬,受曾国藩委派,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次年回国。所购一百多种机器,成为第一个洋务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设备。容闳先后翻译了《地文学》《契约论》等书,为当时兴起的西学提供了教材。同治四年(1865年)9月20日,李鸿章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又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同治五年(1866年),容闳向曾国藩建议,在江南制造总局内设立兵工学校,培养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成为中国第一家培训兵工技术人才的学校。

同治七年(1868年),容闳向清政府提出以选派幼童出洋留学为重点的四项条陈。同治九年(1870年),在容闳的反复劝说下,曾国藩终于表示愿意向朝廷奏请派留学生。获得朝廷的批准后,同治十年(1871年)8月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由陈兰彬任出洋局委员、容闳为副委员。陈兰彬负责留学学生在美期间的中文学习,容闳则负责孩子们在美国的教育,直至同治二十年(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

由于容闳首倡、策划、促成和领导,近代中国第一代官费留美学生学有所成。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他们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容闳并在国内大力推广新式教育,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中国新式教育的催生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