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朝史:揭示天下大权掌握的专栏

清朝史:揭示天下大权掌握的专栏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者从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和侍郎中选拔,也有从军机章京中升任的。军机大臣与军机章京直接获取奏折,并在皇帝的指示下直接办理;皇帝一有事情,军机处官员立刻奉召入宫,办理公务,而且不许隔夜完成。这些工作由军机章京完成,而军机章京则根据资历深浅,分别保管不同内容的档案文书,彼此之间互相牵制,避免了舞弊之嫌。

清朝史:揭示天下大权掌握的专栏

在紫禁城乾清门外内右门西侧有一排逼仄低矮的小平房,乍看上去平淡无奇,甚是不起眼,不仅没办法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样的中轴建筑相提并论,甚至连东六宫西六宫等偏副殿也比它来的气派。然而,倘若历史的时钟倒流200年,那么在此地出没的,不是股肱大臣,就是青年才俊,几乎聚集了清廷所有的才智之士,这里就是军机处,雍正以后200年,大清王朝的中枢神经。

这军机处麻雀虽小,但位置却极其重要,就安排在内宫的外墙边儿上,与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只有一墙之隔。因此,有什么军国大事皇帝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从而着手处理。

军机处的职官大约可以分为两种: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前者俗称“大军机”,后者俗称“小军机”。前者从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中选拔,也有从军机章京中升任的。军机处的编制也没有定额,军机大臣最初时仅有三人,后来政事日繁,军机大臣也逐渐增多。

需要提出的是,入军机处当值,只是一个差使,而不是一个实缺,也就是说,进入军机处工作的大臣并不丢掉其原有的职位,而称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而军机章京则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军机章京上行走”。所谓“行走”,指的是临时办事的意思。

通常,军机大臣每日清晨五六点就要入宫,首先将各地官员发来的奏折送到皇帝处,由皇帝决定奏折中的事情应当如何办理,皇帝在上面说,军机大臣在下面将其拟成谕旨,交给皇帝过目,之后皇帝若有觉得需要修改之处,再以朱批改定。最后军机大臣再将谕旨下发给相关衙门处理。这之后,军机大臣还要回到自己本来的衙门中处理公务。

军机章京是军机大臣的助手,有的时候,军机大臣根据皇帝的意见草拟谕旨时并不亲自动手,而是交由军机章京处理,之后由军机大臣略做修改,再交由皇帝最终决定;军机处所处理的奏折,按例也要由军机章京抄录副本归档;三年编修一次;此外,军机章京还要负责军机处的值班记录,称为“随手档”,方略馆纂修方略时,军机章京也要帮忙处理。(www.xing528.com)

和内阁相比,军机处的办事效率要远胜于前者。军机大臣与军机章京直接获取奏折,并在皇帝的指示下直接办理;皇帝一有事情,军机处官员立刻奉召入宫,办理公务,而且不许隔夜完成。中央与地方之间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皇帝对基层的指挥也如臂使指,办事效率提高了许多。

此外,军机处的保密工作也较以前更为严格。军机处的奏折要抄录副本归档,并且装订成册,每月清理,秘密存放。这些工作由军机章京完成,而军机章京则根据资历深浅,分别保管不同内容的档案文书,彼此之间互相牵制,避免了舞弊之嫌。

如果说,明代内阁对皇权还能实行一定程度上的约束;那么雍正建立的军机处,则使他以后的皇帝拥有了空前的权力,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内阁大学士都被排除在外。

六部已经没有权力直接向下发布命令,也就失去了其原本作为管理机关的职能,而成为单纯执行皇帝意旨的机构。只有皇帝能够乾纲独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