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有为与张之洞:清朝历史中的潜流

康有为与张之洞:清朝历史中的潜流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车上书”事件以后,康有为的名声迅速在北京一带传播开来。8月,在康有为的组织下,又成立了强学会。有论者认为,这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前身。于是,10月的时候,康有为南下南京,拜访当时被认为是具有维新思想的两江总督张之洞。然而,她始终认为,改革需要在不危及清廷统治基础和可控制的范围内逐渐进行。

康有为与张之洞:清朝历史中的潜流

“公车上书”事件以后,康有为的名声迅速在北京一带传播开来。在刚刚结束的会试中,他被点为进士,并被授工部主事之职。但此时的康有为并不在意这样的职位,随着名声的高涨,他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的地方。

光绪二十一年(1895),康有为在北京率先兴办了《万国公报》,这份刊物有力地推行了维新变法思想,给予当时北京思想界以强烈的震动。

8月,在康有为的组织下,又成立了强学会。强学会的人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康有为、梁启超等持维新变法思想的知识分子,还包括文廷式、杨锐、沈曾植等帝党成员,李鸿藻、翁同龢等帝党元老虽未直接入会,但也在暗中给予了支持。有论者认为,这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前身。伴随着强学会的成立,《万国公报》在同情维新人士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建议之下也改名为《中外纪闻》,其影响力较以前更为强大。

由于保守派人士的攻击和诋毁日益激烈,强学会众人开始担心康有为的人身安全,与此同时,康有为也认为应该南下,在江南地区宣传和推广维新变法思想。于是,10月的时候,康有为南下南京,拜访当时被认为是具有维新思想的两江总督张之洞。出乎康有为意料的是,张之洞极其爽快地同意了他在上海成立强学会的请求,甚至还赞助1500两白银作为活动经费,并且要求列名其中。康有为随即开始出版《强学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尽管清廷的顽固派坚决反对维新派的任何主张,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甲午战争以后,正在步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列强看到日本这个后起之秀都能够在对清帝国的争夺中获利甚丰,于是纷纷扑向远东,对清帝国展开了疯狂的侵略。一时间,整个清帝国面临着被西方列强蚕食鲸吞,顿成分崩离析之势,亡国危机就在眼前。(www.xing528.com)

这时候,康有为等人再也坐不住了。光绪二十三年(1897)康有为赶到北京,接连两次给光绪皇帝上书,痛陈清帝国目前面临的危急局势,要求立刻变法。为了准备维新变法,康有为与梁启超又再次在北京成立了“保国会”。28岁的光绪也决心向慈禧太后要实际权力,进行朝政改革。

此时的慈禧对维新变法的事情并非一无所知,康有为第五次和第六次的上疏她都通过光绪帝之手看过了,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统治者,慈禧非常清楚清帝国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因此实际上她并不反对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甚至对某些措施还颇为赞成。然而,她始终认为,改革需要在不危及清廷统治基础和可控制的范围内逐渐进行。这种思想一方面促成了她对光绪变法改革的默认,一方面又为后来变法的悲剧性失败埋下了伏笔。因此当光绪皇帝向慈禧要求改革时,慈禧并没有表示反对,而是放手让光绪去做,自己则移居颐和园修养。

等待了10余年的康有为终于等到了扬眉吐气的这一天,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月八日,康有为拟定《请明定国是疏》,由大学士徐致靖代为上奏,请求光绪帝正式开始变法。三天之后,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变法运动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