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BIM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它重新整合了建筑设计的流程,其所涉及的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又恰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注和影响对象。绿色建筑与BIM技术相结合带来的效果是真实的BIM数据和丰富的构件信息,给予了各种绿色建筑分析软件以强大的数据支持,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包括Revlt在内的绝大多数BIM相关软件,都具备将其模型数据导出为各种绿色建筑分析软件专用的gbXML格式。

BIM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BIM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它重新整合了建筑设计的流程,其所涉及的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管理(BLM),又恰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注和影响对象。绿色建筑与BIM技术相结合带来的效果是真实的BIM数据和丰富的构件信息,给予了各种绿色建筑分析软件以强大的数据支持,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个跨学科、跨阶段的综合性设计过程,BIM模型则正好从技术上满足了这个需求,真正实现了单一数据平台上各个工种的协调设计和数据集中。同时,结合Navisworks等软件加入4D信息,使跨阶段的管理和设计完全参与到信息模型中来。BIM的实施,能将建筑各项物理信息分析从设计后期显著提前,有助于建筑师在方案、概念设计阶段进行绿色建筑相关的决策。当我们拥有一个信息含量足够丰富的建筑信息模型时,就可以利用它做任何我们需要的分析。一个信息完整的BIM模型中包含绝大部分建筑性能分析所需的数据。

目前,包括Revlt在内的绝大多数BIM相关软件,都具备将其模型数据导出为各种绿色建筑分析软件专用的gbXML格式。BIM的某些特性(如参数化、构件库等)使建筑设计及后续流程针对上述分析的结果有非常及时和高效的反馈。

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这些概念近几年已深入人心,其主要目的是在尊重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建造与自然共生的建筑。

近年来,国内在某些地区及某些方面已向“绿色建筑”这一目标迈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人们已不只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开始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

今天,人们除了对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他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自己息息相关,因此由于居室空气污染导致的法律纠纷屡屡见诸报端。

传统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是天然资源消耗最高、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大、污染大气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随着对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重视新的建筑材料的研究,寻求既能满足材料性能的要求,又不破坏环境,还能改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材料。

1988年,国际材料科学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绿色材料”的概念。随后,各国纷纷制定了“绿色建材”的性能标准,提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reen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GHPC)的新概念,并致力新材料的开发。经过不懈地努力,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已经面世,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日本建造的世界最长的悬索桥——明石跨海大桥,总长3910米,中跨为1990米,在两个锚墩中使用了40万立方米高性能混凝土,其预期使用寿命为100年。连接英法两国之间的跨海隧道,其HPC要求使用寿命为200年。

法国成功研制出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RPC),其中的一种活性细粒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强度可达到800 MPa。利用超高性能,采用新的结构和构件制成的型材,甚至可以代替某些金属材料

加拿大舍布洛克镇修建了一座有名的步行桥,该镇处于严寒、高湿地区,最低气温达-40℃,其使用RPC-200钢管混凝土桁架桥,混凝土强度达200 MPa。另外,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乳胶漆等建材也已广泛应用。(www.xing528.com)

我国已出台的与绿色建筑有关的标准、规范包括:JGJ26—19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121—1988《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J 118—198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89—1993《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DBJ/T01238—1998《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GB50189—1993《天然石材产品放射防护分类标准》、JGJ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等,这些标准正在成为项目建设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还将不断出现新的标准,以更新旧的标准。

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为绿色建筑的实施提供了保证。原建设部、原国家经贸委、原质量技术监督局、原国家建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建住房〔1999〕295号)。《通知》中规定,从2000年6月1日起,在新建住宅中,淘汰砂模铸铁排水管,推广应用硬聚乙烯(UPVC)塑料排水管和符合《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及管件》(GB/T12772—1999)的柔性接口机制铸铁排水管。禁止使用冷镀锌钢管,推广使用铝塑复合管、交联聚乙烯管等。同时,规定各直辖市、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530平方米的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应逐渐限时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积极推广采用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新型墙体材料。

建筑施工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原国家环保总局、原建设部于2001年6月7日联合发出《关于有效防治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要求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扬尘和其他扬尘污染防治进行监督管理,防止建筑、拆迁和市政等施工单位现场的扬尘污染,并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实施“黄土不露天”工程。有许多企业通过了ISO 14001环境管理标准。

从1992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河北、辽宁、甘肃、宁夏等地开展了8个城市的建筑节能试点工程和试点小区建设。1999年,先后组织了20个试点工程与试点小区,一些地区也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建筑节能试点,带动了节能建筑的建设。

我国在农村建设了一批生态农业园,如张家港生态农村建设,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们针对张家港地区的地貌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条件、阳光、空气等自然条件,建成农田种植、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庭院种植、房屋种植等融为一体的生态农宅区,使生产、生活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连生活中的垃圾和动物的粪便都用来发酵,所产的沼气用来发电、烧饭等,沉积物用作农家肥。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垃圾的排出,又保护了环境。

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组织起来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名为“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美国匹斯堡(Conservation Consultants Inc,CCI)中心是美国著名的绿色建筑,也是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典型,现成为展览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回收利用能源和相关技术之所。

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绿色环保奥运会,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本届奥运会的主题,其绿色环保思想渗透在方方面面。比如,比赛场馆路灯电力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体育场利用两个天然气发电机同时供电,功率各为500千瓦,发电机产生的有害气体比传统上利用干线输电的方法减少了40%;在跳水游泳比赛的场馆里,空调系统只为观众供冷,而不包括游泳池,这就意味着在运动中心的观众席面积降温和给游泳池加热过程中减少了能量消耗。以运动村为代表的节能型建筑也提供了广泛应用太阳能技术的新范例。运动村的动力能源(包括照明、供热)来自屋顶安装的太阳能光板;在新闻中心,太阳能转换装置还能通过屋顶通风起到空调作用。

建筑材料尽可能多地使用可回收材料,如新闻中心房间分割材料就是木框加上稻草和纸板,奥运会后,这些建筑材料还能再被利用。

回顾“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国内建筑可持续设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绿色建筑=节能建筑=墙体保温隔热”;绿色建筑符号化;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成熟;国内建筑单位使用节能分析仍然处于验证阶段;政府在绿色建筑优惠政策上缺乏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