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西万荣稷王庙建筑考古研究:揭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

山西万荣稷王庙建筑考古研究:揭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明清时期稷王庙建筑格局的研究,基于上文所推测的民国时期稷王庙建筑格局,再根据上文第三章中明清时期碑文资料,整理出单体建筑修缮情况、存在年代及所在位置等信息,进而推断明清时期稷王庙建筑格局。3-1.明清时期稷王庙内单体建筑研究根据明天顺八年《重修后稷庙迹》所载“……后稷廟宇正殿五門……”,知稷王庙大殿五开间,与现状同。

山西万荣稷王庙建筑考古研究:揭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

对于明清时期稷王庙建筑格局的研究,基于上文所推测的民国时期稷王庙建筑格局,再根据上文第三章中明清时期碑文资料,整理出单体建筑修缮情况、存在年代及所在位置等信息,进而推断明清时期稷王庙建筑格局。

3-1.明清时期稷王庙内单体建筑研究

根据明天顺八年《重修后稷庙迹》所载“……后稷廟宇正殿五門……”,知稷王庙大殿五开间,与现状同。又根据大殿前檐明间下平槫底部木牌题记“时大明万历三十九年三月□日天启六年正月吉日……”,知在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天启六年(1626)时曾对稷王庙大殿进行过修缮。

图4-3-6 民国时期稷王庙建筑格局推测图

(图中建筑尺寸除大殿和歌舞楼外仅为示意)

根据同治四年的《重修后稷庙碑记》所载“……后稷廟一所正殿周圍共十八間纂頂挑角四檐齊飛功程甚浩大焉居中者后稷邊有坤像下有羅漢雖不詳其神號總之不離德配后稷功崇廟宇者近是左閣祖師諸尊右閣關帝数聖東廊法药马牛王西廊坤后城隍午門將罩累次重修傾圮至今如故……不特修装正殿廟内房宇莫不整新以張大……正殿内加煖閣而觀瞻肅西廊前建香亭而神靈妥至於建馬房以衛牲口開便門以别女路……補葺於二年七月告竣……”及同治八年《重修瘟神庙碑》所载“……后稷廟之功竣……”,知在此时期稷王庙有大殿、大殿前三间小殿[7]、左右阁、东西廊以及午门。且于同治二年开始对稷王庙进行修葺,于第二年竣工,期间对稷王庙的修缮包括:殿宇进行整修;大殿内加设暖阁;西廊前加建香亭;建马房;开便门。

(1)午门

根据《重修后稷庙碑记》知清代稷王庙内有午门一座。另根据中华民国十三年的《重建稷王庙戏楼碑记》上记载的“……而戲楼仍属故舊……將戲樓移建與午門接连……”,知午门创建年代不晚于民国,其位置是现存戏台的南部位置(图4-3-7),故推测该午门有可能就是明清时期遗留下的午门。

(2)东西廊、左右阁及香亭

图4-3-7 明清时期稷王庙午门位置推测图

关于东西廊,根据碑文,此时期稷王庙内东廊供奉“法药马牛王”、西廊供奉“坤后城隍”,与访谈中所指民国时期大殿前东配殿为药王殿供奉药王爷、西配殿为娘娘殿供奉送子娘娘的这一说法相符合[8]。那么,推测东西廊的位置很有可能与民国时期东西配殿的位置相近,并非大殿两侧所出的左右廊。其具体位置很有可能就是宋金元时期东西厢所在位置[9]

关于左右阁,根据“功崇廟宇者近是左閣祖師諸尊右閣關帝数聖”,其中“近是”一词,说明左右阁所供神像距大殿更近。若左右阁不同于东西廊,为独立建筑,那么其应距离大殿比东西廊更近。若左右阁位于东西廊之中,则左右阁的位置应在东西廊所供神像之北,距大殿更近。左阁所供“祖师诸尊”与现庙内神像东侧所供祖师相符,右阁所供“关帝数圣”与现庙内神像西侧所供关帝相符,故推测左阁位于大殿东侧,右阁位于大殿西侧。

关于香亭,根据“西廊前建香亭而神靈妥”,知于西廊前加建香亭来安置神灵,又根据访谈,知民国时期东配殿前有八卦亭一座,故推测同治时期西廊前加建香亭之前,东廊前就已存有香亭一座,有可能就是访谈中所提到的八卦亭,但后来西廊前加建的香亭损毁了,则在民国时期仅遗留下东廊前八卦亭一座。根据中国古建筑群中轴对称的一般规律,推测西廊前所加建香亭应是与东廊前八卦亭相对称的。

综合以上信息,推测东西廊、左右阁及香亭位置主要有二:

图4-3-8 明清时期稷王庙内左右阁、东西廊及香亭位置推测分析图一

a.大殿两侧有东西廊,东廊前建有八卦亭,西廊前建有香亭,且左右阁位于东西廊之中(图4-3-8),由于阁为多层建筑,其屋顶应比东西廊屋顶更高。这种布局方式可参考山西大同善化寺的建筑格局:大雄宝殿前东西两侧原建有文殊阁与普贤阁,两座建筑东西对峙,分别位于东西廊之中,现文殊阁及东西廊已毁[10]。若明清时期稷王庙也是这种布局方式,限于稷王庙大殿与午门之间的距离,若在此进院落的东西廊中既要设阁,又要在东西廊其他开间中供奉神灵,则布局似显局促。

b.大殿两侧有东西廊,东廊前建有八卦亭,西廊前建有香亭,且左右阁位于大殿旁边左右两侧(图4-3-9)

比较分析以上两种布局方式,笔者认为第一种可能性更大,但尚待进一步考古工作验证。

(3)戏楼

明清时期碑文虽没有关于戏楼的任何记载,但根据稷王庙相关碑文、题记及访谈信息等,推测明清时期戏楼有可能就是元代所建舞厅。下文将从民国时期开始,对该戏楼的历史沿革进行详细论述。(www.xing528.com)

图4-3-9 明清时期稷王庙内左右阁、东西廊及香亭位置推测分析图二

根据上文对现存戏台的分析,知其是民国时期移建后与午门接连所形成的,戏台北部是旧有戏楼从庙内某处迁建过去的,戏台南部是碑文所指午门。在明清时期的相关记载中并未查到与“戏楼”相关的信息,而在元至元八年《舞厅石》中记载“……既有舞基自来不曾舆盖今有本村等謹發虔心施其宝钞二佰貫文创建修盖舞厅一座刻立斯石矣……”,知在元至元八年以前,稷王庙内已有舞基一座,元代在此舞基上建造了舞厅。由于现存戏台的某些构件具有元代特征,如斗栱、大额等,故推测这些构件很有可能是迁建时从原有戏楼上拆卸下来的,后在修建新戏台时被再次使用。那么,移建前的戏楼有可能就是元代时所建的舞厅。元代舞厅是在“既有舞基”上所建造的,而“既有舞基”之上是否曾建有建筑物,后损毁,亦未可知。根据近期学者们对北方地区、尤其是山西境内现存大量庙宇碑刻的考察,表明“露台”已广泛分布于宋金时期的神庙之中,在《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蒲州荣河县创立承天效法原德光大后土皇地氏庙像图》及“宋阙里庙制图”[11]中就展示了宋金时期庙内大殿前的露台。那么,稷王庙在元代前没有建房的“既有舞基”,很可能是宋金时期所建造的露台。

故综合以上信息,推测关于戏楼的历史沿革如下:宋金时期在大殿前建舞基,元至元二十五年在旧有舞基上建舞厅,明清时期一直存在,直至民国十年左右,舞厅(民国时期又名“戏楼”)迁建至午门北部,与其接连合并为现存之戏台(民国时期又名“歌舞楼”)。

关于移建前戏楼的位置,首先,在古代建筑群中戏台一般“位于庙宇所形成的院落内,且坐落在中轴线上,面朝正殿”[12],故推测民国时期移建前戏楼也应位于稷王庙的中轴线上,且位于大殿和午门之间。其次,按照山西祠庙建筑群的布局规律,明代以前的戏台、舞厅、献殿等同类建筑,应与主殿保持一定距离,明清时期,献殿等改为紧邻主殿[13],故稷王庙原有舞基(舞厅)应与大殿和午门均保持一定距离。再次,受明清时期所推测的稷王庙内八卦亭及香亭位置的限制,戏楼所在区域进一步缩小。综合以上信息,推测得出宋金“舞基”、元至民国移建前“舞厅”(民国时期又名“戏楼”)所在区域(图4-3-10)。

图4-[14]-[15]0 宋金“舞基”、元至民国移建前“舞厅”(民国又名“戏楼”)所在区域推测分析图

图4-3-11 宋金时期稷王庙内舞基位置推测分析图

根据考古勘探资料,在舞基、舞厅所推测的区域内,探到一方形坑K6,位于庙内中轴线上,四边较为整齐,其有可能为一处建筑基址所在。又根据下文运用模数对考古勘探图进行的分析[16],知K6的位置应与大殿的位置具有一定比例规律,其很有可能是在稷王庙始建时建造的。综合以上两点,推测K6可能就是宋金时期舞基所在。但由于对稷王庙没有经过全面的考古发掘,对于方形坑K6是否为一处建筑基址所在仍待进一步考古确认。

除此之外,在舞基、舞厅所推测的区域内,还探测有一长方形夯土墩——夯8。夯8长约为1.8米,宽约为1.4米,其位于稷王庙中轴线上稍偏东侧。根据夯8的位置及大小尺寸,推测夯8有可能为舞厅的南部台阶所在,但在夯8北部的区域并未发现夯土层,那么,对此情况也是存有一定疑议的。

根据现有资料,笔者认为宋金时期的舞基很有可能是建于方形坑K6之上的(图4-3-11)[17],平面为边长4米左右的方形。又根据现存的金元时期所遗留下的舞厅“台基平面大多为长、宽各10米左右的方形,或接近于方形”,推测有可能元代时将该舞基扩建为边长10米左右的方形,其南部边沿扩建至夯8北部边沿处,夯8为其台阶所在,之后依照碑文所述,在舞基上加建了舞厅(图4-3-12),明清时延续(图4-3-13),直至民国时期移建于午门处。

图4-3-12 元时期稷王庙内舞厅位置推测分析图

图4-3-13 明清时期稷王庙内戏楼位置推测分析图

按照此推测,该舞厅与山西临汾牛王庙戏台是具有一定可比性的。临汾牛王庙戏台为元代建筑,平面近方形,边长约10米,开间、进深均为一间[18],那么,推测稷王庙舞厅也有可能开间、进深均为一间,其斗栱布置可能与牛王庙戏台相似,即四个柱子上有四朵柱头斗栱,每面补间斗棋各两朵。稷王庙内现存戏台所含斗棋中具有元代斗栱形制的有两朵柱头斗栱及六朵补间斗棋,少于推测的舞厅所用斗棋数量,可符合栱从元代舞厅拆卸下来移建于现存戏台之上的推测。

(4)马房

马房一般是养马或者马休息的地方,且其在建筑群中的位置一般不会处于主院落内。由于对明清时期稷王庙的院落构成并未从相关文献中获得具体信息,根据碑文中所提的单体建筑的信息,也只能推测出大殿所在的主院落,故关于马房具体位置的推测,只将其限定为旁院落,在明清时期稷王庙平面格局的推测图中将不予表示。

(5)便门

碑文中记载“开便门以别女路”,推测便门有可能位于山门旁边,成为稷王庙整个大门的一部分,也有可能位于其他位置,不属于大门的一部分。且该便门有可能仅是开在院墙上的一扇门而已,并非类似于山门那种具有建筑形式的门。由于其位置及具体形式均不确定,故在明清时期稷王庙平面格局的推测图中将不予表示。

3-2.明清时期稷王庙平面格局推测

综上所述,以大殿为基准,将以上各单体建筑位置关系进行叠加。由于明清时期相关碑文及文献中并未有关于山门及院墙的信息,故假设山门的位置及大殿所在院落的范围均与民国时期相同,得明清时期稷王庙建筑格局推测图如图4-3-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