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耀州窑瓷器: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耀州窑瓷器: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管辖,故名耀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宋代以烧青瓷为主,形成了耀州窑的独特风格,其次烧酱釉、黑釉与白釉。宋代耀州窑瓷器也因此而赢得“宋代青瓷刻花之冠”的美誉,达到了宋代刻划花装饰工艺的最高水平。与孕育它诞生的刻花工艺一样,新的印花工艺因其在纹样题材、图案种类、构图方式等方面的优势,使耀州窑瓷器成为同时代青瓷品种中的佼佼者。

耀州窑瓷器: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耀州窑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管辖,故名耀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烧瓷时间始于唐而终于明中期,有800多年的历史。1959年起,已发掘11500平方米,清理窑炉、作坊各67座,出土陶瓷标本100多万片,是目前国内发掘面积最大、清理窑炉、作坊最多、出土陶瓷标本最丰富的窑址。

耀州窑唐代制瓷有三彩、白釉、黑釉、黄釉、青釉、茶叶末釉、花釉、素地黑彩、白釉黑彩、白釉绿彩、青釉釉下白彩、黑釉剔花填白彩瓷器等,品种之丰富,在唐代瓷窑中首屈一指。五代以烧青釉为主,器物在造型、釉色、纹饰上明显受越窑影响,器形有碗、盏托、执壶、花口杯、套盒等。并发现有“官”字款圈足碗片,为宋代青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以烧青瓷为主,形成了耀州窑的独特风格,其次烧酱釉、黑釉与白釉。于神宗元丰(1078—1085年)至徽宗崇宁(1102—1106年)的三十来年间,曾为朝廷烧制贡瓷。宋代早期(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以前)青瓷以碗居多,中期(仁宗至神宗时期,1023—1085年)为鼎盛时期,造型凡日常所用的应有尽有,如碗、盘、碟、洗、钵、杯、盏、托、注子、注碗、砚、砚滴、瓷塑等。每类器形又有多种式样。装饰上以刻花、印花最具特色。刻花刀法犀利,线条流畅,构图完美,刚劲有力,立体感较强,在诸窑同类装饰之上。纹饰有缠枝莲花菊花牡丹、把莲、海水游鱼、飞鹤、博古、婴戏等。龙凤纹盘、碗制作精美,是为宫廷生产的。装饰除刻、印花以外,有划花、镂雕、贴塑,技法多样。晚期(哲宗至钦宗时期,1086—1127年)器物多为盘、碗,器形制作更为规整小巧,胎体变薄,装饰上印花占主导地位,纹饰布局严整。金代青瓷继续发展,釉色有翠青及姜黄色,器物有碗、盘、狮形灯盏、双龙瓶等。常见纹饰有折枝花卉、犀牛望月、海水游鸭、莲花莲叶等,纹饰趋于简化,开光装饰使用较为普遍。因采用叠烧工艺,一部分碗、盘里心刮去一圈釉。青釉以外,月白釉出现较多,釉色青灰,器形有玉壶春瓶、碗、盘、盏、钵、三足炉、鸟食罐、直腹杯、唇口罐、单柄洗等。元明两代青瓷衰落,只烧造少量的姜黄釉瓷,器形有碗、盘,纹饰有莲、菊、水波、钱纹等。此时大量烧造白地黑花、白釉、黑釉瓷器,有高足杯、碗、盘、碟、折沿盆、双耳瓶、罐、炉,器形较大,纹饰有花鸟、枝叶、蔓草、鱼纹以及诗文等。据《耀州志》的记载及出土资料的考证,耀州窑停烧的时间约为明弘治嘉靖之间,即15世纪末至16世纪早期。

耀州窑瓷器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唐、五代时胎质稍松,呈灰色,釉质失透,有乳浊感;宋代青瓷胎体较薄、坚致,胎色灰褐或灰紫,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釉质莹润透明;金、元时胎质稍粗,胎色呈浅灰或灰色,釉面多数姜黄,青色者少。釉质稀薄而不润。

宋代耀州窑瓷器的装饰手法比较多样,有划花、剔花、刻花、印花、贴花、戳花、捏塑、镂空、绘画化妆土等等。其中最为突出和独具特色的是其刻花工艺,以及与之相同风格的印花工艺。这种刻花工艺出现在北宋初期偏晚一些时候,发展到北宋中期与稍后达到了顶峰。它是一种取刻花为主,又辅以划花而成的刻划花装饰手法。在此之前,耀州窑的装饰手法以简便、流畅的单线划花为主。在五代至宋初,又创新出一种剔花工艺,即将花纹主轮廓以外的背景部分采用“减地”手法进行剔除,使主轮廓纹样突起在器表之上,具有浅浮雕的装饰效果。到了宋代,耀州的工匠对上述划花和剔花两种工艺各取其所长,融会贯通,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刻花新手法。这种刻花工艺分两个步骤:先将刻刀深入垂直地在胎体上勾刻出纹样的主轮廓;再在已深刻出的主轮廓线的外侧,用斜刀削除去花纹主轮廓外的背景。新的刻花手法保留了剔花工艺的浮雕式立体装饰效果,又避免了剔花减地的费时费工和行刀的呆滞,同时,还吸收了划花工艺行刀流畅活泼的优点,使新的刻花手法显现出犀利灵动的立体感。在完成了两步走的刻花之后,再使用一种篦形工具,在突起的刻花主轮廓内精心勾划出叶脉和花瓣纹理的细部,使刻划花花纹粗犷与精细兼容、凸凹有致、大局与细部完美统一。纹饰在润玉般晶莹的碧绿色釉下显现出深浅不同的色调层次,具有一种含蓄典雅、诗境无垠的艺术美。宋代耀州窑瓷器也因此而赢得“宋代青瓷刻花之冠”的美誉,达到了宋代刻划花装饰工艺的最高水平。其后,耀州窑又出现了与其刻花手法相同风格的印花新工艺。这种印花工艺是先采用刻划花手法制作出印花模具(即母范),然后翻制出印花范,再将与之造型相同的器物坯体扣在印花模具上印出纹样,修饰后施釉烧成。印花工艺是由其刻花工艺发展而来,但并非是宋代中期刻花工艺的简单翻版,而是对它的一种发展。新的印花工艺因其制作简捷、方便、快速的优点,一经问世就发展迅速。与孕育它诞生的刻花工艺一样,新的印花工艺因其在纹样题材、图案种类、构图方式等方面的优势,使耀州窑瓷器成为同时代青瓷品种中的佼佼者。(图45)(www.xing528.com)

耀州窑刻、印花装饰技法对其他地区瓷窑影响很大,河南临汝、宝丰、内乡宜阳、新安、鲁山、禹县、钧台,广东西村,广西容县、永福等一批瓷窑都烧制具有耀州窑风格的青釉刻、印花瓷器,形成了一个以黄堡镇窑为中心的庞大的耀州窑系,其产品外销到亚、非各国。

图45 耀州窑青釉刻花盘/北宋(广东省博物馆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