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代瓷器的高度发展及其特色窑口

宋代瓷器的高度发展及其特色窑口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瓷的这一发展,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加以说明。这说明了制瓷业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广泛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显而易见,瓷器的大量出口,又反转过来推动了制瓷业的发展,以至在港口附近出现了新的瓷窑。其次,宋代制瓷业的高度发展也表现在瓷窑规模的扩大。宋瓷的高度发展更表现在烧装、制作等一系列的技术上。下面简略地说明各窑的特色,借以说明我国制瓷的发展水平。钧窑是北宋初年在钧州建立的,制作青瓷。

宋代瓷器的高度发展及其特色窑口

瓷器的制作,为我国古代独创的一种工艺。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宋代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宋瓷的这一发展,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解放以前,全国发现的唐宋窑址,包括文献上的记录,不过数十处。解放以后,经过各地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发见了许多古代窑址。1956年发表的《唐宋古窑地分布简图说明》一文[1],唐宋窑达八九十处之多。近二三十年来又不断发见,瓷窑分布全国十七省一百三十余县,其中以两宋统治区域内的瓷窑为数最多。从分布地区看,在前此生产落后的两广路,也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建立了瓷窑。这说明了制瓷业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广泛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值得提出的是,由于宋瓷大量向海南诸国出口,成为风靡当时世界的名牌货,因而在对外贸易的港口附近建立了不少的瓷窑。如福建路泉州、同安、南安、安溪莆田所制瓷器,多通过泉州港出口,两浙路武义、东阳以及其他州县的烧瓷,则通过杭州、明州出口。显而易见,瓷器的大量出口,又反转过来推动了制瓷业的发展,以至在港口附近出现了新的瓷窑。

其次,宋代制瓷业的高度发展也表现在瓷窑规模的扩大。以座落在徐州萧县北白土镇的萧窑而论,在宋代它虽然不是规模最大的,但也有“三十余窑,陶匠数百人”[2]。在宋代崛兴的耀州窑,座落于铜川黄堡镇(《清波杂志》谓之黄浦镇)立地坡和上店村等地,仅黄堡镇就有窑址十二处、作坊四间,被《耀州志》称之为“十里窑场”[3],以说明其规模之大。至于久负盛名的景德镇窑,也有镇窑、湖田窑、湖坑、岭背、界田诸窑的分别,虽然统称为景德镇窑。总之,宋代瓷窑的规模,远比前此诸代扩大得多了,唯其如此,才能适应国内外不断增长的需要。

宋瓷的高度发展更表现在烧装、制作等一系列的技术上。过去烧瓷,所采用的匣钵法是在一个匣钵内正放着一件瓷器烧做。北宋中期,定窑对这一装烧技术进行了重大变革,它采用了覆烧法,即将碗盘之类的瓷器若干件,反置于由垫圈组合而成的匣钵内进行烧做,一次可以烧若干件。这样一个变革,大大提高了产量,提高了生产率。而在制作技术上,从各种器物造形、装饰图案花纹和釉色,斗艳争奇,百花齐放,形成了南北诸窑的独特风格和窑系,从而使我国的瓷器在适用的同时,达到了水平极高的艺术境地,为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增添了异彩。下面简略地说明各窑的特色,借以说明我国制瓷的发展水平。

柴窑 明人论瓷,“今论窑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这是五代到宋的五大名窑;宋代以钧窑代柴窑,为宋五大名窑。[4]唐人陆羽论瓷,认为代表白瓷的邢瓷,不如代表青瓷的越瓷;实际上是说白瓷不如青瓷。周世宗柴荣建立了柴窑之后,将越窑的“千峰翠色”继承过来,发展为“雨过天青”色。后人称柴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制作色异,为古诸窑之冠”,北方青瓷为之突飞猛进。明人文震亨在其《长物志》中说:“柴窑器最贵,世不一见”,从而有“片柴千金”之论,“世传柴瓷片宝莹射目”,“得残器碎片制为冠饰绦环玩具亦足珍贵”[5]

定窑 窑址在河北曲阳县磁涧村、燕川村[6]和灵山镇,笔者于1981年前去访察,磁涧村遗址仍历历在目。从窑址发见的白瓷片中,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足证定窑的一部分是为官府和宫廷烧制瓷器;其余部分产品则作为商品,外运各地。定窑除上述在装烧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在制作技术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重大贡献。笔者在定县博物馆见到的定窑白瓷,就造形而论,不但优美,而且有的器物造形难度很大,即使在今天制作也相当困难。定瓷“土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所制作的各种花纹,如在器物上突出来的素凸花,用刀刻划而成的各种划花,用针剔刺而成的绣花,以及用陶制成的各种花纹印于器物上的印花,千态百姿,洵称佳美。评论定瓷的,以为“白色滋润为正,白骨而加以泑(即釉)水有如泪痕者佳,俗呼粉定,又称白定”,这是最好的。还有红瓷,即苏轼所谓的“定州花瓷琢红玉”;黑瓷,即黑定;以及土黄色的谓之土定。南宋吉州永和镇的吉窑,多仿造定瓷,称为南定,终不如定瓷;景德镇窑的仿造,也达不到定瓷的标准。[7]这可见定瓷有它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而为他窑所无法仿造。

官窑 北宋官府建立的官窑有汝窑、钧窑和官窑。钧窑是北宋初年在钧州建立的,制作青瓷。瓷器在窑中悬烧而成,“釉具五色”,“俗取梅子青、茄皮紫、海棠红……天蓝等名”[8]。各种釉色,以“红若胭脂朱砂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者次之”[9]钧瓷以釉色见长,故无其他装饰,素烧之后上釉特厚,由于配料中含有铜的化合物,故造成胭脂红这一鲜艳色彩,是谓窑变;又因窑中温度变化,釉子流入胎上的裂纹中,鉴赏家称这种花纹为“蚯蚓走泥”,成为钧瓷的一个特色。汝窑建于宋徽宗年间的汝州神垕镇,产品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在花纹上吸收了定瓷印花的技术,将用各种陶范制成的各种花纹图案印在瓷胎上烧成,青瓷也出现了印花,这是汝窑的一个贡献。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汴京建立的。大观年间,釉色以月白、粉青、大绿三种时兴,官窑瓷“体薄,色青带粉红”。后人评论说:“其妙处当在体质油色,色带白而薄如纸者,颇亚于汝。”[10]或谓,柴窑建于汴,官窑是继柴窑而建立的,因而在制作上受到柴窑的影响。宋南渡后,后苑修造司在杭州凤凰山下继续建立官窑,也叫“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制,釉色亦莹澈,为当时所珍”。其后又在郊坛下别立新窑,“式制不殊,比之旧窑,内窑大不侔矣!”[11]官窑产品主要供应官府和宫廷需要,不具有商品性质。由于官窑人力财力雄厚,制作的器物都是非常精美的

除官窑外,北方民窑值得提出的是磁州窑和耀州窑。

磁州窑 建立于河北磁县观台镇,系北方著名的民窑,影响所及,在河北、河南、山西一带形成为磁州窑系,其中以河南修武当阳峪和汤阴鹤壁集二窑最称重要。磁窑烧造碗、盘和大型盆罐之类的用品,同时还烧瓷枕以及各种儿童玩具。瓷胎坚细,釉色白,微带黄色,采用绘花、剔花等技术绘制各种花纹图案。这些花纹和图案,富有生活情趣,给人以活泼清新的美感,从而使这些产品增色不少!(www.xing528.com)

耀州窑 是唐代建立起来的一座民窑,烧制白瓷和黑瓷,以供社会的需要。这座民窑很富有创造性,北宋时改烧青瓷,造型也有所创新。陶谷曾说:“耀州陶匠,创造一等平底深碗,状简古,号小海鸥。”[12]产品也多样化,有碗、盘、罐、盒、炉之类。花纹装饰有刻花印花两种,都很精美。宋神宗以后,耀瓷曾作为贡品而进入宫廷。

南方诸窑大都是民窑,其中最著名的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和哥弟窑等。

景德镇窑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早在唐代即以制瓷出名,有“假玉器”之称,“置务设镇,历代相因”[13]宋真宗时改为景德镇,设置建镇,建立了官窑。这里制瓷胎的高陵土藏量丰富,制瓷业自宋以来极为兴盛,成为我国产瓷的中心,称之为“瓷都”,并不过誉。景德镇瓷的特色是,用青白釉,白中透青,是介乎青白二者之间的一种釉彩,故有“影青”之名。据专门家研究,影青是在北宋中叶才出现的,尔后便流行于东南诸路。景德镇窑制瓷“尤光致茂美”,受到当时士大夫的好评。彭汝励《送许屯田》诗中说:“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14],就是赞美这里的烧瓷的。这个窑制瓷之所以好,一方面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也善于仿制、吸收其他各窑的长处,并在仿制、吸收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创于北宋中叶的官窑虽以影青为主,但到北宋晚期天青、月白釉色为时所尚,景德镇窑立即吸收了这一时尚,造天青、月白釉瓷,并因窑变而呈现了朱红、粉红等艳丽色彩,堪与定瓷比美,甚而有过之而无不及。景德镇瓷不仅仿定,也仿钧、仿汝,以及仿制其他窑瓷,不一而足。它们从定窑学来了刻花技术,但在所刻花纹上涂以青白釉,花纹因而表现了青色。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显然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此外,它们还以自由绘描的方法代替雕划摹印的方法,从而使花纹图案更富于变化,在白釉下更加突出了红、青两种色彩,使色彩既多样化又富丽堂皇。景德镇窑推动了我国制瓷业的更进一步的发展。

龙泉窑座落于处州龙泉县琉田市,它是继五代越窑(在绍兴)衰落之后而兴起的烧制青瓷的窑场,浙东各县诸窑与龙泉窑同为一个窑系,因而形成为宋代南方烧制青瓷的中心。龙泉窑窑床依山坡建成,长达数十米,谓之“龙窑”。龙泉窑所烧器物的釉色纹饰受越窑的影响,到南宋以后有了较大的变化。在产品上除烧制日常用品外,还烧制笔筒等文房用具以及仿古器物等;在釉色上烧制出代表龙泉青瓷特色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这两种釉色,前者有如青玉,后者则如碧玉,从而在诸大窑系中树立了自己的独特的青瓷风格,在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弟窑这是南方民窑中为人们所乐于称道的。据说窑的建立者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他们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因而有“哥窑”“弟窑”之称。哥弟窑都属于浙东诸地以龙泉县为中心的青瓷系统。哥窑“土脉细紫,质颇薄,色青,浓淡不一”,“惟米色、粉青二种汁纯粹者贵”。它的特色是,器物黑胎、釉面因烧造温度的差别而形成了许多裂纹,因而称之为“铁骨”、“百圾碎”;沿口釉薄,显出胎色,圈足底也露出瓷胎,故又有“紫口铁足” 之称。弟窑也“质薄,亦有粉青色、翠青色”,“较古龙泉更觉细巧”,“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哥弟窑生命力甚强,一直延续到明代[15]

总起来看,宋代官窑因人力财力雄厚,技术力量也强,因而制造了许多名贵器物,尽管器物上反映了这样或那样的封建意识形态,但同样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杰出成就,同样值得继承和发扬。可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官窑往往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而兴衰不已,以至成为历史的遗迹。就此而论,它们远不如民窑更富有生命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民窑之所以富有生命力;首先是它的生产是面向广大群众的商品生产,能够满足社会广泛需要。因此,它的产品,既有价格甚贵的高档产品,也有一般的大路货。“黑定”固然为封建士大夫“无足重”者,但它是劳动人民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官窑在技术上产品上一般地都超过了民窑,但它的产品只为少数人服务,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一当改朝换代,也随之倾圮。其次,一些民窑为了使产品畅销,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技术,更新自己的产品。诸如耀州窑、定窑和景德镇窑在技术上产品上就富有创造和更新。特别要指出的,一定要吸收先进的技术充实自己。仿造就是吸收先进技术、充实自己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做法。尽管吉窑之仿定没有达到“北定”水平,但它毕竟吸收和推广了定窑的技术,丰富了吉窑的制作。谁认识到仿造的重要性,善于仿造,善于吸收,就一定能够不断进步,并有所突破。从仿造中创造了新技术的景德镇窑就是一例。民窑之比官窑更富有生命力,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