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蜀中三才子:张问陶与成都的不解之缘

清代蜀中三才子:张问陶与成都的不解之缘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成都方志清代,四川文化泰斗频频出现,为中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张问陶、彭端淑、李调元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且三人都与成都有着不解之缘。他是成都的女婿,成都是他的第二故乡。因所写诗歌传抄者众,诗名大噪,林儁慕其才,将女儿林韵征许配给他,张问陶也因此与成都结上缘分。

清代蜀中三才子:张问陶与成都的不解之缘

文/成都方志

清代,四川文化泰斗频频出现,为中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张问陶、彭端淑、李调元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且三人都与成都有着不解之缘。

《彭端淑诗文注》

李调元雕像

张问陶

张问陶,号船山,是巴蜀元明清三代最有成就、最有影响、最有名气的大诗人、书画家。他是成都的女婿,成都是他的第二故乡

他本是遂宁人,22岁那年来成都参加乡试,寄住在父亲故交四川盐茶道林儁(号西厓)家中。因所写诗歌传抄者众,诗名大噪,林儁慕其才,将女儿林韵征许配给他,张问陶也因此与成都结上缘分。林韵征也是一位富有才情的女诗人。更为凑巧的是,张问陶兄张问安、弟张问莱、嫂陈慧殊、弟妇杨古雪均是诗人,其家里因此出现了中国诗坛罕见的“三兄弟三妯娌诗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张问陶一生致力于诗、书、画,皆卓有成就。对于诗歌创作,他主张抒写性情,强调独创,反对模拟,是乾嘉时期“性灵诗派”主将,袁枚称其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更有论者称其为“乾嘉诗坛泰斗、清中叶诗冠、三百年来第一人”。诗作5000余首,今存3500余首。当时名流如袁枚、赵翼、宋湘、洪亮吉、石韫玉等,皆心折其诗。诗作流播海内外,日本商人愿以高价相购,奉使来朝者皆以得其诗为荣。朝鲜士人争相传抄,致使“朝鲜纸贵”。

彭端淑(www.xing528.com)

彭端淑与成都的缘分,在于锦江书院。他本是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进士出身,与其弟彭肇洙、彭遵泗以文知名当时,号称“丹棱三彭”。晚年(乾隆时期)倦于宦海,辞官归蜀,在成都石室书院旁建白鹤堂居住,致力于古文辞的研究,同时在锦江书院主讲,并两度担任山长(即校长),开始了他一生中“诲人不倦”的教学生涯,直至生命的终止,时间近20年。

在成都,他用广博的学识专心于教书育人,声望渐大,许多学生慕名来投,其中就包括李调元。除了教学外,彭端淑文学造诣颇高,尤以励志散文最有特色,文章笔力刚劲,气势浑厚,激昂奋进,常给人以鼓舞和教益。

他一生著述较多,以写于成都的《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散文《为学一首示子侄》(简称《为学》)即出于本书,如今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文章开篇即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哲理深厚,堪称经典。

李调元

李调元与成都的缘分,也在于锦江书院。他是锦江书院培养出来的明清时期继杨慎、费密之后,巴蜀地区又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他在锦江书院学习期间,名列“锦江六杰”,风云一时。

他一生对经史、音韵、文字、方言、戏曲、碑刻、地理、风俗、博物皆有深入研究,著述极为丰富,按照杨懋修《李雨村先生年谱》统计,一共有130种(尚未包括《童山诗集》《童山文集》)。尤其在戏曲理论方面,其更是在清代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是元明清三代西部戏曲第一人。

他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其所编纂的大型丛书《函海》。《函海》辑存了自汉迄明的蜀人著述及罕传秘籍163种,合编为40函,852卷,内容涵盖历史、考古、地理、文学、语言学音韵学金石学、书画、农学、姓氏学、民俗学等,是集巴蜀文化之大成的学术总构,被誉为“巴蜀百科全书”。《函海》辑成付印后,即被列为清代四大著名私刻丛书之一。著名诗人、学者袁枚赞其为“海内宗”,更有学者称其为“天下奇书”,认为其辑《永乐大典》之佚书,补《四库全书》之遗憾,有功于巴蜀典籍文献之传承、蜀学文脉之延续,在清代丛书编纂史、文献学史和蜀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德阳市罗江区李调元祠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