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风巴韵:哭嫁歌的土家族情感传递

土风巴韵:哭嫁歌的土家族情感传递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时代,许多人认为哭嫁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诚然,哭嫁并非土家族的“专利”,不是土家族独有的民族风情,但如今土家族的哭嫁歌堪称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哭嫁仪式,它抒情性强,曲调低沉,十分悲戚,哀婉动人,催人泪下,被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由于土家族哭嫁歌具有独特的魅力,以至于成为人们视“土家族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民族之一”的重要理由之一。

土风巴韵:哭嫁歌的土家族情感传递

当今时代,许多人认为哭嫁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确切的,我国许多民族,如汉族、土家族、藏族苗族畲族彝族壮族哈萨克族哈尼族撒拉族、闽西客家、仡佬族黑河俄罗斯族等都曾有哭嫁习俗。据顾希佳《礼仪与中国文化》记载,这一风俗在各地的称呼各不相同,或叫“哭出婚”,或称“哭嫁囡”,或称“哭轿”等,但方式大体上一致,当新娘出嫁时都要举行哭嫁的仪式,其场面浩大隆重,气氛热烈、凄楚。这种民俗性质的哭嫁活动通常要进行几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十天半个月。这些少数民族潜意识中还认为,新娘出嫁“不哭不发,越哭越发”,哭得越热闹越好。

诚然,哭嫁并非土家族的“专利”,不是土家族独有的民族风情,但如今土家族的哭嫁歌堪称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哭嫁仪式,它抒情性强,曲调低沉,十分悲戚,哀婉动人,催人泪下,被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由于土家族哭嫁歌具有独特的魅力,以至于成为人们视“土家族是世界上最浪漫的民族之一”的重要理由之一。土家女儿的哭是高兴的哭,幸福的哭,每个女人都把哭嫁当成是人生中最浪漫的一件事情。哭嫁是一种临别嘱托、孝敬长辈和教育子女的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课,父母的哭声中教会了女儿去婆家后如何为人处世;哥嫂哭是嘱托小姑常回家看看;新娘哭是一种幸福的诠释。这里的哭嫁已经上升到文化的层面,是土家儿女最浪漫的独特表现形式[6]。(www.xing528.com)

从民间文艺学的视角而言,哭嫁歌属于仪式歌,它饱含女性浓郁的情感,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呈现出奇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民间文艺研究者的目光。同时,哭嫁歌兼具载体和内容两方面的传播功能,是土家族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应当纳入传播学观照的范畴。“哭嫁歌”作为土家族民间歌谣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特定的哭嫁仪式里成为参与者的一个主要沟通媒介。因为作为一种人际传播,传统音乐文化的“口语传播”主要依靠的是一种口头接力式的个体到群体的“多级传播”。而“哭嫁歌”这种具有人际传播特性的、“面对面、近距离”的口语媒介传播,作为人类早期的一种音乐风格和民间音乐的主要技术手段,对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过去土家族姑娘普遍缺乏受教育的机会、识字的人很少的情况下,她们采用“哭唱”这种情感传播形式来表达意见,传闻叙事,抒发感情乃至进行讽喻或颂扬,它的功能是独特的[7]。哭嫁歌作为一种土家族文化现象,受到了广大族群内人士的喜爱,女性用它来表达心意,体现了淳朴的民风和热爱生活的理想;哭嫁歌生活气息浓,情愫内涵丰富深厚,若悲若喜,悲喜交融,把迎娶嫁送的喜悦与哀怒通过哭唱结合在一起,用哭声来庆贺看似欢乐无比的婚嫁仪式,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独特的禀性及区域文化意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