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风巴韵:土家族传播研究

土风巴韵:土家族传播研究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司文化是土家族文化的核心,延续800余年的土家族土司体制对于土家族的稳固与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土司问题自然也成为土家族研究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众多土家族学者展开了深入的土司研究,形成了大量的学术成果,限于篇幅,本书仅论及土家族学者的部分著作,但估计仍只能挂一漏万,遗漏了许多有价值的论著。

土风巴韵:土家族传播研究

土司文化土家族文化的核心,延续800余年的土家族土司体制对于土家族的稳固与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土司问题自然也成为土家族研究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众多土家族学者展开了深入的土司研究,形成了大量的学术成果,限于篇幅,本书仅论及土家族学者的部分著作,但估计仍只能挂一漏万,遗漏了许多有价值的论著。

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主编的《土家族土司史录》[38]是有关土家族土司制度研究的早期成果之一,作为一部土家族古籍,大量辑编了散见各类典籍、方志、族谱、家谱中的土家族地区土司史料,通过梳理厘清了各土家族聚居地区的土司建制沿革,土司时期的官制、兵制、土地、生产状况等,书中还收录了清朝前期有关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的上谕和奏议,以及《容美纪游》、《田氏一家言》、《复溪州铜柱记》、汉土疆界碑、保靖宣慰司彭鼎自述与墓志等直接关涉土司体制及土司文化的碑铭或著作(其中有一些是节录、选录),等等。从总体上看,该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史料汇集方面。

与《土家族土司史录》相比,同时期出版的王承尧与罗维庆(笔名罗午)两位先生合作的《土家族土司简史》[39]一书则更见学术价值,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本12万多字的论著可能会湮没于土司研究的浩瀚文章之中,但在20多年前,其价值却是异常明显的。著名土家族学者彭英明为该书撰写的序言对此赞誉有加:“在土家族的历史发展中,土司制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术界对我国土司制度的研究日趋活跃,但系统地探讨土家族土司制度史的专门著作却还缺乏。王承尧、罗午同志撰写的这本《土家族土司简史》,则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彭英明先生还以精练的语言概括了该书的学术内容及价值:本书篇幅不长,然容量却不小,上至土家族族源诸部,下至清代“改土归流”,均有论及;其中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也有精辟的文字。可谓一书在手,则土家族历史大体了解。而且,书中关于土司制度之渊源上溯至远古部落。历代王朝与土著首领之关系亦与土司制度有关,以及对元代以来土司制度建立以后的经济分析,对“改土归流”原因之探讨,诸如此篇,都不乏巧妙之处。此外,书中一些新材料的发掘和利用,也有许多新的功夫。故此,依个人之管见,本书问世,在当前薄弱的土家族历史研究中,定会起到推动鼓舞的作用。

以上述两部著作为发端,土家族土司研究的论著日渐增多,探讨的内容也更趋向细化,如田敏的《土家族土司兴亡史》就侧重研究了土司的兴盛与衰亡,该书研究了中国土家族土司自元至明至清从兴起、兴盛到衰亡的全过程,描绘了土家族土司兴亡的历史全景图。从元初湘鄂西洞蛮活动,到元末土司势力之坐大;从明初诸土司之归附,到明中后期之控蛮策略;从清初换篆,到改土归流土司覆亡。文中论述与考辨相结合,对众多相同史实但记载矛盾之史料,尝试着进行了考辨源流、去伪存真的艰苦研讨。论述以土司的兴亡作为贯穿全文之主轴,由此出发,刻画出土家族土司发展的历史轨迹[40]

进入21世纪后,专门论述各土家族聚居地区本地土司沿革等方面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吉首大学专门设立了中国土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是全国第一个专门研究土司学的学术机构,该中心主任成臻铭教授是中国首位提出“土司学”及其理论建构的学者,其长达60余万言的专著《清代土司研究——一种政治文化的历史人类学观察》于200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该书侧重对于延续了近千年的土司制度所反映出的特有政治文化现象进行研究,著名历史学者李世愉教授在序言中赞誉此书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在书中,作者对土司的分类,对土司机构职能的归纳总结,对土司地方行政系统的探讨,将土司制度的研究推向了深入;此外,作者以极大的篇幅论述了土司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土司与地方政权、社会阶层的关系,土司与土司的关系,土司宗族内部的关系,以及数百年间土司的生活方式,在深入研究中央王朝实行土司制度的同时,还研究了土司之间相互牵制和土司管理家族村社的制度,研究深入到了土司衙署的内部和地方各级基层组织的内部。由于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出版后获得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相关专业学术机构加大土司研究力度的同时,民间更出现了“孤独的土家族文化守望者”彭剑秋等一批热心土司学术和文化研究的土家族人士。与专业的研究人员相比,彭剑秋的土司研究活动更加艰辛,创作且不论,比写书更让他头疼的是出书。彭剑秋退休时任湖南永顺县县委史志办主任,他凭借自己的人脉,跑遍了县直的几十个单位找资金,“像讨米一样讨钱”。不仅如此,为节约费用,彭剑秋还自己设计封面。最让彭剑秋感到遗憾的,是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来研究土家族文化。他说,三个女儿的工作都跟文化研究无关,自己也没有助手或徒弟。所以,他把土家族文化研究的希望寄托在社会,希望整合社会的力量来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41]。不过,即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彭剑秋仍醉心于永顺土司等方面的研究活动,十年时间里自费走遍了多个土家族聚居的县市,先后出版了《溪州土司八百年》、《溪州土司全传》等相关著作。同为永顺县的民间研究人士,向盛福先生的研究环境更显艰难,因为他完全没有从事土司文化研究的背景,但他努力克服了自己仅有初中学历、在职工作时为肉食行业干部等诸多困难,在退休后开始溪州土司文化研究。其撰写的《土司王朝》于2008年2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一年后由同一出版社再版,后又在2011年10月第二次印刷,足见社会反响较为热烈。实际上,类似的情形在其他土家族聚居地区同样存在:2008年1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邹明星的《酉阳土司》(电子书),2010年6月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了林永仁的《容美土司》,等等。

当然,土家族学者、人士著述的有关土家族语言、民居、饮食等民族文化方面的著作、文章可谓浩如烟海,笔者在此不尝试对其进行穷尽式的论述,因为这根本就是无法完成的使命,只是我们不要忘记这些学术活动都对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足够了。

【注释】

[1]陈心林:《南部方言区土家族“红衣老师”信仰调查报告》,《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4期。

[2]彭荣德:《梯玛与梯玛歌》,《鄂西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3]王承尧、罗午:《土家族土司简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173页。

[4]田荆贵主编:《中国土家族习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5]杨选民、杨昌鑫:《文化人类学的湘西文本》,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62页。

[6]杨选民、杨昌鑫:《文化人类学的湘西文本》,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62页。

[7]赵书峰、刘能朴:《湘西土家族梯玛神歌调查研究综述》,《中国音乐》2007年第1期。

[8]柳倩月:《地方性知识:从民间文学到文人文学——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学为例》,《文艺争鸣》2011年第1期。

[9]孙健忠:《文学与乡土》,《湘江文艺》1981年第5期。

[10]邓立平:《湖南乡土小说六十年》,《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5期。

[11]吴正锋:《孙健忠:土家族文人文学的奠基者》,《文学评论》2008年第4期。

[12]吉狄马加:《叶梅和她的恩施》,载《白虎文丛·文学评论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3页。

[13]吴道毅:《叶梅和她的土家族文化小说》,《文学报》2003年5月29日第3版。

[14]向笔群:《土家族语言:当代土家族青年诗人的传统文化承载》,《民族文学》2011年第2期。

[15]参见陈正慧:《土家族族体形成问题研究综述》,《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

[16]载《土家族历史讨论会论文集》,湖南省湘西州民委编,1983年。

[17]载《土家族研究论文选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资料室编印,1985年。

[18]同上。(www.xing528.com)

[19]李绍明:《川东酉水土家》,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

[20]段超:《土家族文化史》,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21]杨昌鑫:《对土家族民族共同体形成时间的再认识》,《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22]田荆贵:《土家族源流综论》,《土家纵横谈》1995年版。

[23]田荆贵:《古代賨人与现今土家族的共同之处》,《民族论坛》1994年第2期。

[24]王承尧:《古代的乌蛮与今天的土家族》,《土家族历史讨论会论文集》,湖南省湘西州民委编,1983年。

[25]罗维庆:《土家族源于乌蛮考》,《土家族历史讨论会论文集》,湖南省湘西州民委编,1983年。

[26]彭英明:《试论湘鄂西土家族“同源异支”》,《土家族历史讨论会论文集》,湖南省湘西州民委编,1983年。

[27]彭英明:《试论土家族形成和稳定的历史过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8]王承尧:《古代的乌蛮与今天的土家族》,《土家族历史讨论会论文集》,湖南省湘西州民委编,1983年。

[29]彭南均:《源远流长 正本清源——关于土家族的几个问题》,《土家族历史讨论会论文集》,湖南省湘西州民委编,1983年。

[30]段超:《土家族文化史》,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31]彭武文:《从葬俗特征论述土家族的族源》,《土家族历史讨论会论文集》,湖南省湘西州民委编,1983年。

[32]胡挠、刘东海:《鄂西土司社会概略》,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

[33]彭武一:《潘光旦〈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巴人〉一书再读之后》,《土家族历史讨论会论文集》,湖南省湘西州民委编,1983年。

[34]彭武一:《“土家”这一汉语称谓的由来》,《土家族研究论文选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图书馆资料室编印,1985年。

[35]王承尧:《古代的乌蛮与今天的土家族》,《土家族历史讨论会论文集》,湖南省湘西州民委编,1983年。

[36]罗维庆:《土家族源于乌蛮考》,《土家族历史讨论会论文集》,湖南省湘西州民委编,1983年。

[37]杨昌鑫:《对土家族民族共同体形成时间的再认识》,《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38]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主编:《土家族土司史录》,岳麓书社1991年版。

[39]王承尧、罗午:《土家族土司简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40]田敏:《土家族土司兴亡史》,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41]邓莉:《彭剑秋——一个孤独的土家族文化守望者》,新华网长沙2011年9月14日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