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路交通路面工程结构组成

道路交通路面工程结构组成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数据管理系统路面管理系统必须建立在大量信息的基础支撑上,才能保证系统提出的对策具有客观性。数据管理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数据库和路况监测系统。当路面的使用性能达不到这要求时须采取养护或改建措施,以恢复路况到可接受的状态。养护费用则是路面在使用期间的日常养护费。目前,各国和各地区所建立的网级管理系统各具不同的形式。(三)项目级管理系统项目级管理系统的组成基本与网级系统相同。

道路交通路面工程结构组成

路面管理系统通常由三个子系统组成:数据管理系统、网级管理系统和项目级管理系统。

(一)数据管理系统

路面管理系统必须建立在大量信息的基础支撑上,才能保证系统提出的对策具有客观性。在数据管理基础上,必须以数据作为其子系统,通常包含下述四类信息。

(1)设计和施工数据:交通参数、道路等级及几何参数、路面厚度、所用材料及性质试验结果、路基土性质及试验结果等。

(2)养护和改建数据:曾进行过的养护和改建的类型、实施的日期和费用等。

(3)使用性能数据:行驶质量、路面损坏状况、结构承载能力和抗滑能力4方面,通过路况监测系统定期采集得到。

(4)其他:环境降水、温度、冰冻及材料单价等。

数据管理系统由两部分组成:数据库和路况监测(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是一项既费时又费钱的工作,而数据库的容量又有一定限制,因此,在采集数据前,必须先仔细分析哪些数据是必需的,避免把非必需的数据纳入系统。

(二)网级管理系统

网级管理系统通常由下述几部分组成。(www.xing528.com)

(1)使用性能评价模型:对通过监测系统采集到的路况资料进行评级或评分,要由多方面的属性来表征路面所处的状态,例如损坏、平整度结构承载能力或抗滑能力等。

(2)使用性能预估模型:仅靠路况数据和评价,难以比较各种对策方案,或难以保证得到最佳对策,这是因为尚不知道采取某项对策后的效果(路况的变化)。因此,需建立使用性能预估模型,即建立处于某种状态的路面在采取某项养护或改建措施后路况的有关属性(使用性能参数)随时间或交通的变化关系。

(3)使用性能标准和养护改建对策模型:根据使用要求、经济分析和经济条件,为公路网规定路面使用性能标准。当路面的使用性能达不到这要求时须采取养护或改建措施,以恢复路况到可接受的状态。同时,要为不同等级和不同路况的路面,按当地的经验、条件和政策,制订出若干典型的养护和改建对策,供需提出各种对策方案时参考。

(4)费用模型:包括建筑费用、养护费用和用户费用三部分。建筑费用是指新建或改建时的一次投资。养护费用则是路面在使用期间的日常养护费。用户费用是指使用道路的车辆所担负的运行费、行程时间费和延误费等。它反映了公路部门提供的投资和服务水平所产生的直接社会效益。

(5)优先次序或优化:建立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最佳的路网养护和改建对策。这些对策能使整个路网在预算受约束的条件下维持最高的路况(服务)水平,或者使整个路网在满足最低使用性能标准的条件下所需的投资最少,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优先规划或优化方法。

目前,各国和各地区所建立的网级管理系统各具不同的形式。有的包含使用性能预估模型,有的并未包含,有的简单地按路面服务水平的高低规划先后次序,有的则采用线性规划或整数规划法,以达到优化的目的。

(三)项目级管理系统

项目级管理系统的组成基本与网级系统相同。由于项目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网级系统所确定的工程项目提供在预定分析期内的费用-效果最佳的改建方案,因此,必须采集更为详细和结合当地情况的资料,并进行具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项目级和网级所采用的使用性能参数基本相同,但在数据采集和路况评价方面有重要差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