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游洽湾:探索中国古镇

深度游洽湾:探索中国古镇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距离南丰县城约10公里的沧浪河畔,有座镇吻水、水抱镇、青屋与绿水相依的小镇,这便是洽湾古镇。洽湾原名“漯溪”,因地处沧浪河湾,在前方500米与桨坑水汇合注入盱江而改名“洽湾”,取河湾曲折逢水之意。胡龙仔告诉我们,这座独特的船形小镇正是源于一位名叫保堂的胡姓人士。走出小巷,往河边漫步,便来到了堪称一绝、犹如大船甲板的马口街,而它,更是见证了古镇商业的发达。究其原因,却不得而知了。

深度游洽湾:探索中国古镇

幽深小巷,斑驳木门青砖黛瓦,嵌满青苔的白石,以及那屋檐上瑟瑟摇曳的野草枯茎,似乎都在向世人展示这座小镇的古老,时间仿佛在此凝固。然而,当听见老屋内孩子们嬉闹的清脆笑声,你还是意识到,时间的转轮并不曾停歇,洽湾这艘“巨轮”从历史的长河向我们缓缓驶来,历经沧桑,以古朴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距离南丰县城约10公里的沧浪河畔,有座镇吻水、水抱镇、青屋与绿水相依的小镇,这便是洽湾古镇。洽湾原名“漯溪”,因地处沧浪河湾,在前方500米与桨坑水汇合注入盱江而改名“洽湾”,取河湾曲折逢水之意。

洽湾胡氏家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在这个0.5平方公里的小镇生活了几十载的村民胡龙仔,对古镇的一砖一瓦都熟稔于心。在他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河水对岸的高处。抬望眼,只见东西长、两头尖的椭圆形古镇,活像一艘远航归来的巨轮,而那略高的东头地势,巨石昂起,一排房屋顺势而建,恰似昂扬的船头,勇往直前。继续放眼望去,沧浪河对岸的长嶂山,形如卧龙,龙头朝东,与船头平行相望;龙尾入水,河上架有两座桥,双桥飞虹,将船与龙相接,使龙、船相伴而行,并为轮船保驾护航……此种壮观,让我们不禁赞叹。胡龙仔告诉我们,这座独特的船形小镇正是源于一位名叫保堂的胡姓人士。据《胡氏宗谱》记载,元末,胡保堂(人称均保公)迁址游源,游源在盱江畔,距沧浪河入江处不远,均保公撑筏逆水而上,见此处山势盘曲,清潭秀丽,虎踞龙蟠,正合祖先逢塘逢井逢源逢溪注水之地必昌之训,遂携妻迁至洽湾,开基创业,繁衍子孙,为其始祖。

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踩在用碎石累就的村道,徜徉在充满着历史厚重感的古建筑群中,宛若与数百年的古镇对话。镇里百余幢瓦房高高低低,曾经居住着千余人家,胡氏宗祠、智房祠、大夫第等古建筑虽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依然蔚然壮观。

走出小巷,往河边漫步,便来到了堪称一绝、犹如大船甲板的马口街,而它,更是见证了古镇商业的发达。正坐在马口街板凳上、与邻居闲聊的一位老者告诉我们,古镇的祖先们中,有不少人逆水而上,去往浙江、福建等地闯荡。在外做生意顺利的他们,便回乡谋划,并精心打造了这条沿河而建、长400米、宽5米的马口街。一排排整齐的商铺沿街而建,马口街犹如大船走道,充当甲板,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店铺便是船舱。每日清晨,周边村民不约而同相聚于此,很快马口街上便人来人往。街中心一缺口处便是老码头,装载着大米、蜜橘、油盐等物品的无数船只沿河水顺流而下,异常繁忙,火热的水运吸引了更多商客于此,站于此处,米铺、酒铺、当铺……当年的火热景象好像重现眼前。(www.xing528.com)

此时,码头旁的一块形如舌头、光滑如玉的双层渔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胡龙仔告诉我们,这是块奇石,因为大伙发现它会长高长大。究其原因,却不得而知了。

不知不觉,太阳已渐渐落山,村民们也纷纷将街面上的板凳拾回屋内,准备可口的晚饭。清澈的河水在炊烟袅袅的古镇旁静静地流淌着,仿佛在低声细语,回味着曾经的往事,憧憬着更加精彩的明天……

(刘勤耕 洪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