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母亲河乌江两岸的壮观古樟林:中国第一古樟林

母亲河乌江两岸的壮观古樟林:中国第一古樟林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就听说乌江两岸樟林如阵,初次踏入其中,果然深深地被周围的景色所震撼。从流坑古村绵延数十里直至乌江河下游的峡圳村,两岸古樟达10000多株,被誉为“中国第一古樟林”。其中,以水南村东头洲上的古樟群落最为壮观。丁老还告诉我们,这伫立千年的古樟林,正是依靠村民们的守护才保存到现在。在1000多年前,他们沿着恩江河上游两岸种植了大量的樟树,作为防护林,并精心呵护它们。

母亲河乌江两岸的壮观古樟林:中国第一古樟林

乐安县城西南,乌江如带,一个名叫水南的村落环山绕水,镶嵌在奔腾的河流旁。错落有致、深邃厚重的建筑,以及那隐藏着无数故事的古码头,都透露着这个村庄往日的繁华;连绵十里的千年古樟林,也诉说着村民对它们的守护。

早就听说乌江两岸樟林如阵,初次踏入其中,果然深深地被周围的景色所震撼。从流坑古村绵延数十里直至乌江河下游的峡圳村,两岸古樟达10000多株,被誉为“中国第一古樟林”。其中,以水南村东头洲上的古樟群落最为壮观。江南的初冬还没有凛冽的寒风,漫步在卵石铺就、蜿蜒曲折的林间小道,吮吸着樟林间弥散着樟脑芳香的清新空气,真是无限惬意。此时,水南洲古木参天,香樟中夹杂有少许楠木、青枫,遮天的碧绿树冠宛如一片绿色海洋。三五株成群,七八棵连片,走进其中,只见樟树的姿态千奇百怪,树干也越来越粗,而其中被称为“三仙樟”的最粗树木,要8人手拉手才能合抱住。这里的樟树树龄大都几百年,有的甚至上千年,如今依然郁郁葱葱。不仅是我们喜爱,白鹭、子规、斑鸠白头翁等130多种飞禽更是流连其中,把这当成了自己的家。

80多岁的村民丁隆贤在充满香氛的樟树群旁生活了一辈子。老人说,经常行走于树丛中,是他保持平和心态的秘诀。聊得兴起时,老人还向我们讲述,水南古樟群落不仅四季风光迷人,还流传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奇趣故事。

在洲口河岸边,有棵主干分三支、长有三凹、生长了500多年的古樟,被乡民称作“马鞍樟”。相传,在南宋时期,文天祥曾在他出资重新修缮的石桥寺内潜心读书。一日,文天祥到流坑游历,路过水南村古樟林,无意间看到这棵奇特的小樟树,好像一匹跃身上岸的龙马,于是心血来潮地跨了上去,并作勒马提枪状,口呼:“青龙驰骋收北疆。”就在这个时候,村中的一周姓长者恰巧路过,抚须赞曰:“此君定是帅将之才也!”此后,乡民为纪念一代忠臣文天祥,便把他骑跨过的这棵樟树命名为“马鞍樟”。

丁老还告诉我们,这伫立千年的古樟林,正是依靠村民们的守护才保存到现在。勤劳智慧的水南村先民,为保护自己的美好家园免受洪水之患,着手修建防护堤。在1000多年前,他们沿着恩江河上游两岸种植了大量的樟树,作为防护林,并精心呵护它们。历代先贤们对樟树洲的修建、樟树的保护均族法严明,千年樟树群才得以保存下来,而每一棵樟树在村民们心中,都是富有生命和灵性的,是祖祖辈辈心目中的“神树”。

嗅着浓郁的樟树香气,河边古老的码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丁老告诉我们,这是水南村曾经的运输要道“百景门”码头。虽然现在码头的台阶上已长满了杂草,可穿流而过的乌江水依然能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的繁忙。另一老者向我们说道,这还不是百景门码头的原址,由于河床的抬高,曾在河流下游(现在的村口处)的码头便被迁到这里。曾几何时,水南村旁的乌江曾是附近客流、物流的集散地,为重要的交通枢纽。特别是明清至民国时期,码头上每天往返的百余艘船只装载着各种物品,如粮食、竹子、布匹等,应有尽有,它们顺着河流被运至村子,或继续被运往南昌、九江、吉安、永丰等地。繁荣的商业也随着水流来到了村子里,在水南村内,云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地客商,精美的绸缎店、浓郁的白酒坊、洋油公司、爆竹店、药材房、食油行……那时的水南村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无数客商前来选购,一个个满载而归。彼时,水南村真可谓是“日磨千斤铁,夜照万两油”。(www.xing528.com)

如今,古朴的水南村虽没有了曾经的繁华,却在苍翠的古樟林和碧绿的乌江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祥和与恬静。在这座古老的村庄中,200余栋精美的古建筑在岁月的沉淀下,显得愈发沉静安详。

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60多岁的村民张理南,对每一条小道、每一块砖瓦都如数家珍,跟随他漫步在村庄中,只见亭台楼阁,飞檐斗拱,祠堂、牌坊星罗棋布。踏在青石与卵石相嵌的四通八达、笔直纤长的小巷中,我们来到了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的百岁坊。它为六柱三间三楼式砖木结构,用红石雕刻的4块抱鼓石上的石狮形态逼真,且每块抱鼓石基座为须弥装饰,工艺十分精细。张老向我们介绍,它始建于明朝,是为水南丁氏始祖焕章公第六世孙、丁春魁三世百岁寿诞而兴建。百岁坊虽历经修葺,可那四角飞檐的精美构架仍显示出当年建造时的匠心独运。

高大宏伟的红石牌坊,儒、释、道三教一体的特殊建筑万寿宫、莲花庵、关帝庙,这些曾经的建筑让我们感受到了水南村独特的文化

徜徉在光彩夺目的精美古屋旁,流连在青翠浩瀚的十里香樟林中,好不惬意。

(苏同 林师 洪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