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袁浪潮:揭露中国北洋军阀统治真相

反袁浪潮:揭露中国北洋军阀统治真相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袁世凯的称帝复辟活动,进一步激起了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强烈反对,打倒袁世凯成为举国一致的目标。此外,由中华革命党人发动的其它零星起义遍布全国各地。尽管如此,这些武装起义,对于全国的反袁斗争起到了激励和鼓舞作用。江苏将军冯国璋对复辟帝制持敷衍态度,并与反袁势力暗通声气。国务卿徐世昌对复辟帝制既不阻止,也不赞成,并于10月辞职离京。这一幕丑剧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反袁浪潮:揭露中国北洋军阀统治真相

袁世凯的称帝复辟活动,进一步激起了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强烈反对,打倒袁世凯成为举国一致的目标。人民群众是反袁的主力军。除上海等城市的工人积极开展反袁斗争外,许多地方的农民也实行武装起义,攻州占县,动摇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基础。

在政治集团方面,国民党被袁世凯非法解散后,孙中山于1914年7月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继续坚持武装讨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成为资产阶级各派中反袁斗争最坚决的革命力量。1915年夏,该党决定组建“中华革命军”,指派干部分赴上海、山东、陕西等地,筹设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四个军的总司令部,联络军队和会党,策划武装起义或进行暗杀活动。1915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广东革命党人在惠州、博罗佛山等地组织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1月10日,上海革命党人刺死了袁的重要爪牙、上海镇守使郑汝成,接着发动了“肇和”舰起义。1916年2月,山东的革命军积极开展武装斗争,连克十余县,威胁省城济南。此外,由中华革命党人发动的其它零星起义遍布全国各地。但是,由于中华革命党人仍然不注意发动群众,仅仅依靠暗杀或策动一些会党和旧军队进行军事冒险,最后都难免失败,因而并没有对袁世凯的反动统治造成重大的威胁,也未能把全国的反袁力量领导起来。尽管如此,这些武装起义,对于全国的反袁斗争起到了激励和鼓舞作用。

在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的同时,一部分拒绝加入该党的前国民党骨干,在东京成立了“欧事研究会”。由于他们开始时没有提出反袁的口号和纲领,因而在群众中影响不大。后李烈钧、方声涛、熊克武等人投入云南的讨袁行列,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李根源、程潜、钮永建、柏文蔚等后来也先后参加了护国战争

梁启超领导的进步党,本为袁世凯的追随者,后来由于遭到袁的冷落和遗弃,同时也看到袁的复辟帝制活动遭到广大群众的激烈反对,一个“普天同愤”的局面即将出现,才决定改弦更张,转而反袁。当时的进步党,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实力和影响,并得到一些官僚、政客和军阀的支持。他们利用革命党人脱离群众的弱点,把领导反袁斗争的旗帜抓到了自己的手里。梁启超与进步党军人蔡锷密商后,决定了一文一武两步方案:梁启超发表文章,夺舆论先声;蔡锷伺机离京回滇,策动军事讨袁。袁世凯复辟帝制,在北洋军阀内部也产生了离心倾向,甚至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等心腹干将,亦纷纷离袁自保。1915年5月末,陆军总长段祺瑞称病退居北京西山,不问政事,不久便被免职。江苏将军冯国璋对复辟帝制持敷衍态度,并与反袁势力暗通声气。袁对冯拥兵外省很不放心,12月调其任参谋总长。冯以“害病”为借口,拒不到任。国务卿徐世昌对复辟帝制既不阻止,也不赞成,并于10月辞职离京。北洋军阀集团内部的分崩离析,直接削弱了袁世凯的统治力量。(www.xing528.com)

袁世凯

甲午战争后,清廷看到原来的湘军、淮军都已经不中用,决定编练新军。这个差使便落到了袁世凯(1859年—1916年)头上。袁世凯字慰庭,河南项城人,官僚世家出身。光绪二年(1876年)和五年两次乡试都名落孙山,乃决定弃文习武。七年,至登州(今山东蓬莱),投靠其叔父袁保中的结拜兄弟、淮军统领吴长庆,任营务处会办。次年,朝鲜发生政变,随吴军开赴朝鲜,负责前敌营务处,受到直隶(约今河北)总督李鸿章的赏识。十年,经李鸿章保举,在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二十年,他见中日战争一触即发,化装逃出汉城,回到天津。甲午战争后,清廷酝酿编练新军,他抢先上书朝中权贵,提出训练新军的方案,经多方钻营,得到李鸿章和慈禧的亲信荣禄的推荐,于二十一年底被派至天津小站,接管“定武军”十个营,作为编练新军的基础。袁又增募两千人,仿德国军队的编制,组成新建陆军,聘请德国军官进行训练。“小站练兵”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为控制这支军队,他网罗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勋等人作为他的亲信和爪牙。此前,他见维新运动高涨,曾参加维新团体“强学会”。二十四年,在光绪帝支持下,维新运动达到高潮,他派徐世昌到北京进行联络。此时,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正准备发动政变,推翻光绪帝实行的新政。为同守旧派抗衡,光绪接受维新派的建议,召见袁并特赏候补侍郎。维新派潭嗣同又秘密见袁,要求他率新军入京,除旧党,帮助推行新政。袁当面应允,但随即向荣禄告密。不久,慈禧囚禁光绪帝,宣布重新临朝“训政”。袁得到慈禧的宠信,次年升工部右倚郎,年底署理山东巡抚,率全部新军至济南,镇压义和团。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他在济南按兵不动。二十七年,继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二十八年,兼任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军。至三十一年,共编成六镇,六万余人。除第一镇为由满族贵族铁良率领的旗兵外,其余五镇,均由他在小站练兵时的亲信掌握。三十四年,慈禧和光绪先后去世,他被罢官,回家养病。但由于他的部属仍掌握兵权,他随时都准备东山再起。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摄政王载沣被迫重新起用他,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革命党人和清廷之间左右逢源,借革命党人的声势逼清帝退位,又以此为资本,于1912年2月骗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1915年,为了让日本支持他复辟帝制当皇帝,他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同中12月11日,唆使他操纵的参政会拥戴他当皇帝,他假意推辞一番后,于12日宣布接受帝位。这一幕丑剧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他当了83天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在举国声讨声中死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