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业信息的形式,内容及其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纷繁复杂,想要科学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绝非易事。(三)就业信息的采集渠道采集就业信息应力求做到“早”“广”“实”“准”。基于历年的工作实践,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同国家和地方各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获得信息的针对性、准确性、可靠性均较强,并有一定的指导性,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

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

就业信息的形式,内容及其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纷繁复杂,想要科学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绝非易事。就业信息具有其固有的特性,毕业生在获取就业信息时一定要把握就业信息的特性,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从各个方面采集就业信息,全面了解就业信息的内容,合理使用有价值的就业信息,使其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一)就业信息的采集要求

在就业信息采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量的积累,而且要注意质的提高。这里强调几点,希望在采集信息时引起注意。

1.利用就业信息的动态性

采集信息在时间上要注意其动态性,宜早不宜迟。谁获得信息越早,谁就越主动。而且就业信息的时效性特别强,在一个好的信息面前,如果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就可能被别人抢先一步。

2.认识就业信息的广泛性

采集信息在内容上要注意广泛性,在空间上要注意全面性。要广取博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全面地搜集信息,不能只注意自己最想去的地区和最向往的单位的信息,而对其他地区和单位的信息弃置不顾。凡是可供就业选择的信息都要注意搜集,然后加以分类整理,只有这样,才能为职业选择提供更广泛的范围。

3.把握就业信息的准确性

在信息质量上要力求准确无误。准确无误的信息才有价值,搜集信息时,不仅要对用人单位的地址环境、生活待遇、发展前景、联系电话、邮政编码、联系人等准确掌握,同时对用人单位及应聘岗位的工作概况也要有所了解,以避免求职的盲目性。

(二)就业信息的采集方法

1.“行业优先”采集

这种采集信息的方法强调了行业特性。毕业生获取的信息主要以自己所学专业及其对应的,所倾向选择的某个行业为主,围绕选定的行业获取相关的企业信息、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等。

2.“地域优先”采集

这种采集信息的方法体现了地域特性。毕业生获取的信息以自己所倾向就业的地域为主。在以地域为主要参考进行信息的搜集时,毕业生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考虑:第一个层面,可以将地域粗略划分为诸如“东部”“西部”“沿海”“内地”等不同的区域;第二个层面,可以将地域划分得更细一些,比如说可以按照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理区域进行划分,也可划分成江浙地区、珠江三角洲等;第三个层面,可以把择业的目标区域具体到省份或中心城市,比如有些毕业生在择业时就把自己定位在“入沪”“进京”等非常具体的中心城市。

3.“志趣优先”采集

这种采集信息的方法突显了毕业生的能力特长和兴趣爱好等主观意志,在采集就业信息时充分考虑自己的志趣,而不以行业或地域为重,这种采集就业信息的方法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张扬个性、关注自我感受的特点。比如,有的毕业生希望自己将来从事管理工作,有的毕业生希望自己将来创业经商,那么他们在获取就业信息时就会更加关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

4.“一网打尽”采集

这种采集信息的方法充分保证了所获信息的全面性。采用这种方法采集信息时,可以将各种信息尽可能多地搜集起来,先不考虑行业、地域和个人的志趣,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

上面介绍的这四种采集就业信息的方法各有利弊,采用前三种方法采集信息时,针对性比较强,有可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采集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存在着信息面窄的不足,难免有失偏颇。而采用第四种方法采集的信息广泛,但由于涉及面太广,分检和甄别有用信息会很浪费时间和精力。但若能将这四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效果会更好,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用。

(三)就业信息的采集渠道

采集就业信息应力求做到“早”“广”“实”“准”。所谓“早”,就是采集信息要及时,要早做准备,不能事到临头再去抱佛脚。所谓“广”,就是信息面不能太窄,要广泛收集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就业信息。有的同学只注意根据自己预先设定的目标获取有关地区、行业和单位的就业信息,使自己放弃或忽视了有关“后备”信息,在求职遇挫时感到无所适从,造成被动,这种情况是应予避免的。“实”,就是获取的信息要具体,用人单位的地址、环境、人员构成、生活待遇、发展前景、对新进人员的基本要求、联系电话等各方面信息尽量掌握得多。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什么层次、什么专业的人才在生源、性别、相貌、外语水平等方面有什么特殊要求,都要搞准;另一方面,用人信息也和商品信息一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你所了解的信息是不是过期的信息,对方是否已经物色到合适人选,这些情况都要搞清楚,绝不能似是而非。

随着大学生就业模式的改变、就业市场的形成与完善以及就业中介机构、计算机网络的闪亮登场,传统的和新兴的就业信息源不断涌现。采集就业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

1.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

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是各高校专门设置的、专职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构。基于历年的工作实践,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同国家和地方各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保持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获得信息的针对性、准确性、可靠性均较强,并有一定的指导性,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

它们提供的信息,就政策方面而言,无论是全国性的、地方性的、还是行业的,一般都是来自政府部门;就岗位信息而言,主要是由用人单位根据高校专业设置,向上级人事部门申报的用人计划,学校通过发函、广告、毕业生推荐等方式公布的需求信息,还有一些是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就业指标。其准确性、权威性、可信度非一般就业渠道可比,而且通过这个渠道采集的信息,及时、专业对口性强、成功率高,是毕业生最主要的信息源。

目前,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大都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在制定文件、公布信息、提供咨询、就业指导以及为用人单位举办各种就业市场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显著的成效。一般而言,各个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都有相对固定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毕业生可以按照学校的指导,经常或定期浏览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发布栏、就业信息简报等,即可获得一定的就业信息。(www.xing528.com)

2.其他社会就业服务机构

为了适应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全国县以上各级政府一般都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有的是教育部门主管,有的是人事部门主管,还有的是人事部门分管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教育部门分管师范院校毕业生。这些主管部门是从总体上规划学生就业去向,进行全国性和区域性的信息交流和人才配置的政府机构,它们既是就业政策的制定者,又是就业政策的执行者,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同时它们也为毕业生提供各种服务,尤其是政策咨询服务。它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所辖区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向毕业生发布本地区企业招聘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各种咨询与服务。他们每年都要通过各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各种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

3.各地人才市场及就业洽谈会

各级地方政府除了设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外,还专门设立了人才市场,定期组织人才交流会,毕业生可以通过人才市场随时掌握第一手的用人信息。同时,学校以及各地有关部门还在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举办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由于这些洽谈会是专门针对大学毕业生组织的,因此相对常设人才市场定期组织的人才交流会来讲,针对性更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有较强的目的性,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

一般来说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还是比较准确的,它拥有的信息量大,专业对口性也较强,同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还可以与用人单位直接洽谈,相互了解。现在已有不少毕业生是通过这种渠道确定工作单位的。

4.互联网

随着人才市场的工作方式从传统的组织摊位向组织岗位信息和个人资质信息发展,并通过电脑网络提供服务,人才交流正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延伸,从现实社会向虚拟社会扩展。网上求职的特点是信息流量大,更新快,用人单位和求职的交流便捷迅速。

通过互联网获取就业信息是毕业生在信息时代搜集信息的一种高效、便利的途径,目前,基于互联网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和人才招聘市场从起步阶段逐步走向成熟,国家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省(区、市)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和高校就业指导服务部门已经建立了三级就业信息网,并正在实现互通互联,为毕业生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互联网具有传输信息速度快、传输量大、查询便捷、可以突破地域限制等诸多优势,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为自己服务,特别是那些人才服务网站和目标单位的网站,更应该成为毕业生择业过程中获取就业信息的首选。而且互联网强大的链接和搜索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横向、纵向查询,如果有效地利用好网络资源,就能真正将就业信息“一网打尽”。

5.新闻媒体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信业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媒体也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等以其信誉度高、易于大众接受等特点,成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或组织介绍企业现状、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的重要工具,毕业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获取大量的就业信息,新闻媒体已成为巨大的信息源。另外,新闻媒体发布的一些工程、项目信息也隐含着大量职业供给信息。

6.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

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障碍是供求双方缺乏了解,而毕业生在校期间所从事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活动,是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并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的很好途径。大学生寒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单位、毕业实习单位等一般都是专业对口单位,在过去交往的过程中,个人和单位相互之间已经取得一定的了解,如果说实习单位有意招人,很可能你就是其要考虑的第一个对象。通过实习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在参加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时,应该力求做到与选择就业单位和确立就业意向相挂钩,注意了解你所去的行业各方面的情况,并且在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过程中有突出的表现。如果你各方面表现非常突出,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极有可能成为你择业成功的难得机遇。

7.专业学会和协会

所谓专业学会是指全国和各省、市设立的按行业和学科划分的学会或协会,是专业科技人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园地和讲坛。它也包括各种市级或地区级科技馆、科学会堂、文艺或教育会堂等开展专业活动的场所和组织。其参加者大多为该专业领域内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相关业务人员。

如果你从来没有参加过专业学会等,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从事过的具体工作选择一两个学会或协会申请会员资格。当毕业生提出申请时不要特地说明自己是为收集求职信息而来的,而应该说主要是对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感兴趣。

经批准取得会员资格后,有两个方法可以开展活动。第一是向学会索取会员通讯录。这直接给你提供会员网络信息源,可直接进行口头或通讯联系。但可先不要忙于联系,现阶段只是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而已。第二是参加定期的会议安排。要争取参加会议,这虽然不是一个正式的社交场合,但却是会员结识专业伙伴的难得机会。一旦彼此结识后,再利用通讯录与之联系,加深相互了解,然后才探讨求职问题。

参加会议时要认真听取报告、阅读文件。会后应该积极地与报告人接触,并就报告内容中的一两个细节问题向报告人请教。报告人一般都是圈内的行家和权威,他们欢迎你平等对话,但不喜欢妄自尊大、居高临下的人,因此你要很好地利用他们爱才惜才的心理,在适当时候向他或她私下请教何种求职方向才能发挥你的潜能,就有可能得到他们的热心帮助和指导。

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专业会议也不容忽视。作为专业人员,若能向会议提交高质量的论文,则很可能被邀请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会议。如果会议在自己居住的城市举行,即使不出席会议,也可以在会后赴代表们下榻的宾馆拜会专业同行。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结识专业同行,联络感情;二是了解专业范围内的技术进展和动向;三是对有关企业作深入研究,收集谋职信息。

8.各种社会关系

个人的接触面总是有限的,拓宽社交范围会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亲朋好友及家人通称为“人脉”,是最直接的社交范围。在我们1999年做过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希望依靠这种渠道获得职业的占28%左右。事实上,每年确实有不少毕业生也是如此落实就业单位的。表面上看,利用人际关系似乎不太光彩,其实,只要用人单位树立“唯才录用”的观念,毕业生采取凭实力而不凭吃请送礼的态度,通过“人脉”求职未必不是一种好渠道。

利用这种渠道通常首先列出认识的人的全部名单。如:朋友、邻居、老师、同学、亲戚、父母的朋友、亲戚的朋友等。先不要做任何筛选,也不要以“利用价值”高低来排出先后顺序,只是列表。因为这并不表示一定要和全部的人联络,但是如果在第一步骤没能列出全部名单,便可能因过早下决定而丧失了大好机会。其次,把上述名单中目前正在工作的人挑出来另外列一个表,因为这些人通常比那些不工作的人有更多更广的人际关系。然后设法和大家联络,使他们知道你正在找工作并告诉他们你打算做什么。可以给他们一份你的履历表,使对方觉得这是一件认真的事,应尽力协助你。在和他们交谈时,不要直接提出要他们替你找工作。应以讨教的方式询问事业方向、当地就业机会、就业市场中某些特定区域的情形、有关某些公司的概况以及你的履历表如何撰写等,避免提出超乎人家能力范围的要求。最后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和处理信息。这种方法虽然盲目性大,但有时候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要特别注意利用师长和校友这一“门路”。尤其是本专业的老师,他们比一般人更了解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就业的方向和范围,在与外单位的科研协作或兼职教学中,对一些对口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得比较详细。而校友则大多在对口单位工作,通过他们提供的信息往往也比较具体、准确、成功率较高。

9.其他渠道

除了上述集中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外,还有很多其他可以利用的途径,比如说通过中介机构获取就业信息的方式,通过在媒体发布自己的求职信息从而达到反向获取就业信息的方式,直接到用人单位走访获得信息的方式等,也都是非常有效、值得考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