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地域文化的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转换元素创造设计思路

基于地域文化的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转换元素创造设计思路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借代“借代”这一手法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之中,在我们进行景观设计时也是较为常用的。在“借代”手法中,我们运用的元素符号是有一个共同特点或是标准的。用到这种元素可能只是需要它的思想或是思想的发散,也有可能单纯是“躯干”样式的视觉效果。我们可以从民族的文字以及当地出土的中国古画、民间故事中凝练出元素,进行创新,然后在作品中具象化。

基于地域文化的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转换元素创造设计思路

把之前得到的地域文化元素结合新农村规划设计项目,通过符号学的方法符号化,这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历史元素的体现方面,我们不仅要尊重悠久的历史,更要结合现代的先进理论进行创新。这样历史元素才会与时俱进,具有活力,方能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在这个大前提下,平衡好创新与传统的度,这是实际规划设计项目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

(一)借代

“借代”这一手法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之中,在我们进行景观设计时也是较为常用的。当设计元素的表象与内涵之间有很大的对应联系时,表象上有可能仅改变一点点,就会对其内涵造成影响。同时内涵的核心也是一些大众的、永恒的内容,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就能用“借代”。

1.整体借代一般来说,运用“整体借代”的方式于设计时构成元素,大多数能代表一个群体文明,抑或代表一个民族。例如,雄鹰的形象,从草原游牧民族出现在中华大地上,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在辽阔的草原上,在任何地域与时间,它都是一种象征与传承。因为,在我们所有人的观念之中,它就是草原游牧民族的图腾,它象征着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又比如说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的节点——亭、台、楼、阁、水榭、舫、廊、塔等都是对中古古典园林文化的一种表现。像这种类型的元素,单就其本身而言,可能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是因为它是一种明显的古典园林形式,所以成为人们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缅怀的一种替代。比如很多地方园区的景观设计中,都运用了古典园林中亭和台的元素,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气氛。

2.局部借代

“局部借代”手法的意思是将我们设计元素的部分进行借代。例如,某一个点或是某一个组成细胞表达整个个体。一般来说,用作代替整体的某个点要十分具有代表性,使处于景观场景中的人很容易就能通过局部联想到整个元素。

地域文化元素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物体时,在形态上会有具有鲜明特点的点,抑或是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点,那么规划设计师就能用这一个点来代表整个物体。

或者是选取元素中的一到两个点,这一到两个点是整个元素的感官核心或者结构核心,在游客的心中能发挥“局部借代”的功能。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水车来代表古代沿河渔村的水景观,或者我们可以运用一个汽车上的轮胎来代表整个汽车。

在“借代”手法中,我们运用的元素符号是有一个共同特点或是标准的。它是人们所普遍认同的,或者是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达成共识的。所以这是能最直观地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的一种手法。但是这种“借代”手法也有自己不足的地方,它的表达会显得有些单一。因此,在目前的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应该在传承传统的前提下,结合现代规划设计的先进理论知识,在从材质、视觉效果上取得突破,做出属于我们时代的借代。

(二)抽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规划设计上也面临相同的局面。所以我们不但要对历史传承下来的元素予以保留,更应该在其基础上进行属于我们时代的改造。各个地域由于长久以来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社会情况的差异,各自形成一些独特的点与点的组合。可以从中选取出能够与我们现代相融合的组合方式,用新的理念来填充它,从而彰显地域文化。对地域文化的表现不同于之前的“借代”,而是通过抽象的重新排列组合式的改造手段来进行表达。

我们不需要将设计元素细致、具象地展现在项目中,当只需要一个有象征性的、单一的概念时,应该对元素进行“瘦身”与抽象。去掉它臃肿的肉身,留下其躯干与思想。用到这种元素可能只是需要它的思想或是思想的发散,也有可能单纯是“躯干”样式的视觉效果。

(三)简化

我们留下地域文化元素的大体框架,去掉它多余的外衣,使它整体结构简单明了,让地域文化元素展现出它干练的一面。这样又能在某种意义上彰显出地域文化的结构特点,这种改造的手法称为简化。例如,在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案例之中,设计者把中国建筑的元素进行简化,塔的形态比例舒缓,使整个案例看上去有一种中国古建筑的味道。(www.xing528.com)

(四)夸张

夸张也是非常常见的艺术手法,它是将选中的设计元素符号进行扩大,直至夸张,以求达到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效果。在景观规划设计时,夸张的手法大多用于一些地标性建筑或标志性景观的设计之中。例如,泉州市的闽台缘博物馆的规划设计之中,设计师在整个园区的入口标识系统的设计上运用了夸张的设计技巧,将居民建筑构件进行夸大处理,然后将之作为入口标识。这样既体现了当地鲜明的地域文化,又使园区入口的标识给人以震撼力。

(五)重组

将设计元素中的不同类别、不同时期和区域的一些元素,按照我们所设计、构想的新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得到一个新的组合体,使其诞生了新的含义,这就是重组。比如同类型元素的对比,在同一个场景我们运用不同年代、不同地区人民类似的元素,表现它们之间表象与内涵的区别等。又如,不同类型的元素之间的组合,在同一个场景下运用不同地区、不同人民、不同年代的元素或元素的一部分来构成整个景观空间。

(六)创新

我们在对设计元素的把控上,不仅需要对已有元素灵活运用,还应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从地域文化的各个层面中,提取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进而创造出新的设计元素。需要将创新元素具象化,这里的具象化就是指在新农村规划设计中,通过规划设计要点、形态和空间结构,将地域文化的形象、内涵很好地传达出去,使来到场景中的人们在游览过程中通过直觉和想象深刻地体会到当地的地域文化气质。在当代的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的其他构成元素,可以丰富农村文化的内涵,同时其含义又具有历史民俗厚度,加深了项目的层次和深度。这样,既让新农村的建设充满了地域文化内涵,又使我们一些很传统、很有历史感的元素得到了新的发展。我们可以从民族的文字以及当地出土的中国古画、民间故事中凝练出元素,进行创新,然后在作品中具象化。

1.汉字

我国的汉字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民族元素符号,文字本就是社会中人们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符号,有自己独特的意义。所以我们将文字进行元素提炼、排练组合之后,运用到创作之中就是一种创新的手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文字符号构成的铺装、小品雕塑等。

2.图案雕塑化

中国古代的画作、民间的图案都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表达作者的情怀,表达了当地人民的人文思想。我们可以将这些画面应用到规划设计中,可以做成雕塑抑或是铺装,让场景再现。

3.典故场景化

为了表达对历史典故的追忆,对逝去岁月的不舍与缅怀,我们可以将某个典故的一些片段通过场景重新打造,运用到真实的景观设计表达中来。当我们把历史典故中的某一景点桥段物化到景观中时,它会使人们想起那个年代的社会,想起当时那个地区的一些特点,使人们对地域文化的概念更加丰满和感性。我们可以通过景墙、小品、景观节点等达到这一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