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竹排行政村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干部名录

竹排行政村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干部名录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竹排村于1951年属中山县第五区崇正乡管辖,1952年12月划归珠海渔民区管辖,1953年12月被珠海县划归中山县管辖,属中山县第二区磨刀乡辖下的村级单位,1961年8月设立竹排生产大队,1984年2月改为竹排乡,1986年12月称为竹排行政村,1990年12月称为竹排管理区,2001年11月称竹排行政村。行政村下辖九个村民小组。竹排村地处中山市南部磨刀门水道中,四面环海,地势平坦,河涌密布。表2—2—5竹排村历任主要干部名录(续上表)

竹排行政村的发展历程及主要干部名录

竹排村位于中山市南部磨刀门水道中,神湾镇最南部竹排岛平原地带,距石岐城区以南29.5公里,距镇政府以南偏西4.2公里,村落沿竹排涌南北两岸呈线状分布,西与珠海市斗门区、东与神溪村及坦洲镇隔海相望,村中心交通道路与麻阳线公路连接成“丁”字型。村域总面积有3.58平方公里(含围外滩涂0.81平方公里)。清道光十三年(1833)已淤成沙洲。清光绪八年(1882)陈姓、黄姓、林姓等十多户人家筑堤围竹排沙沙洲成围。远望竹排沙围似浮于水面上的竹排,故名竹排沙。

竹排村于1951年属中山县第五区崇正乡管辖,1952年12月划归珠海渔民区管辖,1953年12月被珠海县划归中山县管辖,属中山县第二区磨刀乡辖下的村级单位,1961年8月设立竹排生产大队,1984年2月改为竹排乡,1986年12月称为竹排行政村,1990年12月称为竹排管理区,2001年11月称竹排行政村。行政村下辖九个村民小组。2005年,竹排村有户籍338户,1614人,其中男性784人,女性830人。共有姓氏56个,主要姓氏有陈姓245人、黄姓212人、林姓172人、梁姓204人、吴姓126人、李姓99人、何姓77人。

竹排村地处中山市南部磨刀门水道中,四面环海,地势平坦,河涌密布。80年代前,村民出入主要依靠船只或小艇。80年代初,村民在竹排磨刀门水道东围堤建成渡口码头。村民从村内经磨刀门水道东围堤泥路到渡口乘坐船只过对岸神湾水警站渡口出入村子,村内对外陆路交通十分落后。1985年修建竹排街连接渡口,1989年进行硬底化建设。1990年斗门大桥建成通车后,村民扩建竹排街,路面宽8米,长530米,连接麻阳公路,极大方便了村民出行,成为村内对外主要交通道路。

村传统经济农业为主。1983年全村土地总面积约5550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鱼塘养殖四大家鱼、南美白对虾、海鲈等水产品。1992年,神湾镇开始在村征地,征地面积约800亩;2003年征地约550亩,建设竹排村工业区。2005年,有中山市松源皮革制品有限公司、中山利德丰造船有限公司、中山市大东木器厂、中山市富林宝拉链厂、神龙纺织印染(中山)有限公司、中山市神湾镇星辉船厂、中山市振扬石油有限公司、东骏(中山)汽车配饰有限公司、中山市宏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有600人。

2005年,村耕地面积有2980亩,实行承包出租经营,其中种植水稻面积1457亩,鱼塘养殖面积1046亩,蔬菜种植409亩,香蕉种植68亩。围外草滩、滩涂面积1218亩,主要护殖禾虫,护殖有20户。2005年,经济总收入3190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2669万元,农村人均收入6765元,全村有1614人参加合作医疗。2005年,村民住宅建筑大多是水泥钢筋结构楼房。(www.xing528.com)

村社区内公共设施有村委会办公楼,社区卫生服务站,竹排幼儿园,竹排市场,灯光篮球场,一个集表演舞台、老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健身休憩小公园以及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农路水泥硬底化等;饮食业有广隆饭店莲花庄园、小食店3家。实现生活住宅区、文化娱乐区、工业园区、养殖园区分离的宜居分布,空气清新、风景优雅,2005年已规划2000亩湿地公园。

表2—2—5 竹排村历任主要干部名录

(续上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