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神湾镇志:婚姻观念的变化

中山市神湾镇志:婚姻观念的变化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婚姻大事大多数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也有通过唱山歌用对歌的形式谈情说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婚姻观念有了很大改变,一般人都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互相了解,最后取得家长同意再结婚。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经济迅速发展,境内青年恋爱婚姻观发生重大的变化,更偏重于个体户和专业户,或者香港澳门同胞。

中山市神湾镇志:婚姻观念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婚姻大事大多数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也有通过唱山歌用对歌的形式谈情说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婚姻观念有了很大改变,一般人都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互相了解,最后取得家长同意再结婚。

境内青年的择偶条件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侧重于对象的家庭经济情况,所谓“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贫富悬殊成婚的极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着眼于政治背景,也考虑对象所从事的职业。50年代,择偶的热门是干部、军人、知识分子和有固定岗位的工人,同时十分注重对象的家庭成分和社会关系,所以当时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或家庭成分不好的男女青年都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60年代,由于生活困难,医生、司机、“猪肉佬”为择偶首选。70年代初,境内女青年以追求经济作为婚嫁首选条件,干部、军官、渔民等收入较多的男子作为择偶首选。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经济迅速发展,境内青年恋爱婚姻观发生重大的变化,更偏重于个体户和专业户,或者香港澳门同胞。坊间盛传:“所谓香港澳门客,冇(无)一千有八百(元)”。1990年后,外来思想不断涌入,境内青年择偶观也随时代发展而变化。自由恋爱逐渐为全社会所接受,婚姻大事主要决定于当婚者本人,父母只着力于教育和指导。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逐步改善,境内青年对配偶的选择,摒弃门当户对的陈旧观念,多数偏重于人品、知识和阅历,对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已不过多挑剔了。此外,受外来思想的影响,境内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乃至违反《婚姻法》的现象,包括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婚外恋等。在办婚事的问题上也出现了讲排场和互相攀比的现象,办一桩婚事起码得花上三四万元,而且仪式仿古崇洋,铺张浪费,失却了50—60年代所倡导的婚事从简的好传统。(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