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水市农业经济稳中提质增效及革命老区发展历程

广水市农业经济稳中提质增效及革命老区发展历程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至2019年,把农业增效作为“第一目标”。全力推进农业基地、项目、产业建设,收到提质增效的效果。2016年面对四轮特大降雨,全力投入自救,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大力开展灾后重建,农业生产稳中有增。致力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现阶段广水人民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具体行动,充分诠释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大力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的生动实践。

广水市农业经济稳中提质增效及革命老区发展历程

2013年至2019年,把农业增效作为“第一目标”。全力推进农业基地、项目、产业建设,收到提质增效的效果。

致力抗御旱涝自然灾害。2013年,加大抗旱资金投入,提水调水9000多万方,组织打井700余口,引导改种补种8.6万亩,夺取了“一抗三保”的新胜利。2016年面对四轮特大降雨,全力投入自救,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大力开展灾后重建,农业生产稳中有增。

致力稳粮助农融合发展。2014年,粮食总产为8.68亿斤;长岭、余店、十里蔬菜基地发展到2万多亩,同时建立了反季节香菇、红栀子油茶、油桐等一批农林示范基地。2018年蔬菜、食用菌、优质桃、名贵茶、小龙虾、淀粉红薯等特色农业板块规模扩大;全市先后投资6亿多元,创建高标准农田,对49.45万亩农田进行整理,达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土质优的要求;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79家,产值19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近10亿元,同比增长47.1%,这表明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建设之快,态势之猛,呈星火燎原之势。支持引导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美丽乡村繁星万点,桃李飘香、花田故事、泉水花韵等现代农业产业园稳步推进。实现花山、飞沙河、许家冲、高峰寺、霞家河五库联网,城市供水管网与农村饮水安全管网并网一体供水,即“五库联网、城乡一体”。并实现“两城同网,五库联网,城乡并网”。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

致力农业产业提升工程。2013年,全市特色蔬菜种植达18万亩,食用菌达6000万棒(袋),速生林达20万亩,木本油料新增15.7万亩,生猪出栏为67.7万头,水产品7000万斤,中粮集团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落户广水。全市造林面积12.5亩,是全省5个造林面积超10万亩的县市之一,造林质效也是最好的。被纳入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2019年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业规模扩大,效益提升。新增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7件,获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稳步发展。(www.xing528.com)

致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农业板块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改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1.3%。无公害标准化生产35万亩,建省市级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新增农村新型经济实体120个,主要农作物农机综合作业率达63%,一批水利工程配套运行。2018年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广水段,长59.76公里,设四个分水口,总投资18亿元,建成后年供水量1.46亿立方,将彻底解决广水地区“十年九旱”的困境。十蔡线建成通车并高标准配套,沿线同步建设高效农业,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修农村“四好”公路、农村公路生命安全保护工程560公里。新建改造供电线路283公里,配电区153个。全市森林覆盖率40.21%。至2019年有郝店镇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城镇。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产业新村、文化新村、生态新村等一批特色村,有65个村先后被省、地、市表彰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桃源村被授予“中国最美乡村”称号,观音村被评为全国“休闲美丽乡村”,还有一批村被评为省级“绿色幸福村”“生态村”“绿色示范村”等。

现阶段广水人民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具体行动,充分诠释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大力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的生动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