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沂县深入组织支前工作,为淮海战役胜利做出贡献

临沂县深入组织支前工作,为淮海战役胜利做出贡献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10月初,全县各区均已完成支前常备民工的动员工作。在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中,临沂县委、县政府以及各区委充分发挥了领导和组织作用,还给全体支前民工发出了慰问信,表彰优秀支前民工,并具体帮助民工解决家中困难,激发了全体支前民工的斗志,保障了支前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县人民大力支前,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临沂县深入组织支前工作,为淮海战役胜利做出贡献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内战爆发前的6月6日,山东省政府发出《为反对内战准备行动》的命令,指出必须克服太平麻痹思想,要求县级以上机关立即整顿组织,以便在必要时迅速转入战时状态。内战爆发后,华东局于8月1日在临沂发出《告同胞同志书》,号召广大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彻底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保卫和平民主。9月13日,临沂县成立了支援前线指挥部,县长张云榭任指挥,县委书记狄生任政委。各区也随后成立了支前指挥部,由区长、分区委书记、各救会长、人武部长共同组成。到10月初,全县各区均已完成支前常备民工的动员工作。

1947年1月鲁南战役打响后,临沂县委成立了支前总队部,由张云榭县长任总队长、人武部长曹文华任副总队长、县委副书记刘继忠任政委,带领县、区、村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全力支援前线。由各区长、武装部长等率领常备民工8000余人、担架1900副、大车250辆、小车1500辆,加入支前大军中。支前民工将50多万公斤粮食及时运送到前方,还修复了60余千米公路、6座桥梁,并且组织了护路队,守卫着全县境内200余千米的公路和电话线。1月17日,县长张云榭、县委副书记刘继忠、人武部长曹文华以及80余名干部,带领5500多名民工、700副担架、500辆小车开赴前线。1月20日大雪过后,他们两次组织慰问团到前线慰问参战子弟兵,将300多头猪,2万多公斤酱菜、咸菜,以及牛羊肉、白糖、香烟等慰问品送到前线。县生产推进社组织城内妇女在一个月内织出毛袜4万余双,艾山、义堂两区妇女赶做军鞋8000双。工商各界踊跃捐款38万多元支援前线。2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占领了临沂城,临沂县委等机关转移到莒南一带,临沂县支援前线指挥部暂时停止了工作。

1948年10月10日,我军收复临沂城后,临沂县委等机关迁到临沂城内。1948年10月18日,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前,临沂县再次成立了支援前线指挥部,张云榭任指挥,刘炬任副指挥兼政治部主任。指挥部下设人力部、兵站部、公路部、粮食部四个部。全县13个区设立了支前站,由各区区长任站长;各村也设立了生产备荒、拥军支前委员会。11月上旬,张云榭被调走后,新任县长刘炬任指挥部指挥,李范任政委。支援前线指挥部在军粮加工、调用民工及物资(小车、担架)、保证交通等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8年11月6日夜,淮海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7个纵队,随军行动的支前机关、民管处、俘管处、后方医院,以及成千上万的支前民工,先后通过临沂县境,境内人口最多时达20余万人。为了保障以上人员的食宿和物资转运工作顺利进行,临沂县支前指挥部发出紧急指示,要求各项工作应以支前为中心,以战斗姿态完成粮食加工和调运工作,保证交通运输。随后,县委组织部、县支前指挥部联合发出建立民站工作指示,由县、区派干部采取民办公助等办法,在汤头—朱陈、东哨 —朱陈、半程—古城、朱陈—柳庄、贾官庄—白墩5条线路中,沿途每10千米左右设茶水站、民站,在城内西更道设一中心站(即联络站),切实解决过往人员的食宿问题。(www.xing528.com)

1948年11月中旬,淮海战役进展迅速,支前工作也随之进入高潮。16日,接到上级要求调运150万公斤粮食送往前线的指示后,县政府当即召开了区长联席会议进行具体布置,各区粮站相互配合、立即行动,仅用4天时间便动员小车9200辆、民工18400人,在半个月内将150万公斤军粮全部运送完毕。随后,在第二批转运250万公斤军粮的任务下达后,全县又立即组织起7000辆小车、14000名民工,按期将军粮送往指定地点。淮海战役期间,临沂县支前运输团二营四连在连长李秀文的带领下,冒着枪林弹雨,忍着风雨饥寒,随军转战,跨越鲁、苏、皖三省,行程1500多千米,连续八次完成长途调运军粮5.5万公斤的任务,被评为模范远征运输连。

在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中,临沂县委、县政府以及各区委充分发挥了领导和组织作用,还给全体支前民工发出了慰问信,表彰优秀支前民工,并具体帮助民工解决家中困难,激发了全体支前民工的斗志,保障了支前工作的顺利进行。全县人民在全力支援淮海战役中做了大量的战勤工作,共动用民工57544人,常备民工20138人,常备小车9869辆,加工、运输粮食403万公斤,修筑公路244千米,修筑桥梁51座。全县广大妇女也积极行动起来,赶做了6000双军鞋。全县人民大力支前,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毅曾为此感叹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兰山人民在解放战争期间全力支前,用心血、汗水乃至生命诠释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