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共合作下的长沙持久战:如何确保胜利?

国共合作下的长沙持久战:如何确保胜利?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共合作之下,两党对于战争持久性的认识并无分歧。长沙形势危急还在于,随着一系列重要城市沦陷,大量的工业物资、战略储备物资都在长沙,如果打不赢,这些物资怎么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民党军队丧失了人民的支持。这样的持久战何以为继呢?可是华北老百姓家家养狗,给部队打游击带来极大影响,一时间,群众自发掀起了打狗运动。

国共合作下的长沙持久战:如何确保胜利?

国共双方分别是怎样打这场持久战的呢?先来看国民党的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态度是“攘外必先安内”,希望在剿共的同时控制西南军阀;蒋介石还苦撑待变,等待来自国际社会的调停和援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正面战场确实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伤亡巨大。国共合作之下,两党对于战争持久性的认识并无分歧。国民党官员甚至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核心精神精辟地总结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但国民党抗战的事实是怎样的呢?

1938年5月下旬至6月初,徐州陷落之后,国民党军队后撤,为了阻止日军继续入侵中原地区,国民党军队竟然炸开了河南郑州东北花园口黄河大堤,利用黄河水阻挡日军进攻,导致豫皖苏3省40多个县的人民陷入巨大的黄泛之灾,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并造成了影响至今的生态环境破坏。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长沙告急。长沙形势危急还在于,随着一系列重要城市沦陷,大量的工业物资、战略储备物资都在长沙,如果打不赢,这些物资怎么办?蒋介石表示“不惜化全国为焦土,殊死决战”。长沙这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被毁,60%的房屋被烧,长沙变成了一片焦土。到了1944年,国际反法西斯战场节节胜利,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战场上垂死挣扎,发动了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此时,国民党军队却在正面战场再次狼狈溃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民党军队丧失了人民的支持。

国民党仅仅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这是片面抗战路线。这样的抗战,军队的牺牲是惨重的,百姓的损失是巨大的。这样的持久战何以为继呢?

再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打出了抗日旗帜;1935年华北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7年洛川会议,确立了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中国共产党主张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力量共同抗战,这就是全面抗战路线。

1937年8月,八路军从陕西韩城一带,东渡黄河,首先到了山西。山西表里山河,这样的地形非常适合打游击战。在山区打游击,这是中国共产党曾经有过的经历。但八路军不能总在山西抗日,如何从山西向华北甚至是平原地区扩展呢?

当国民党军在华北溃败、撤退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正破釜沉舟,将自己的主力部队全面向敌后推进。很快,聂荣臻率领一支仅有三千人的队伍在五台山一带迅速打开了局面,开辟了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罗荣桓说得很形象,他说当时面临的局面是“国民党在前面丢,我们在后面捡;你要是找他要呢,他还不给;但我们要是从日本人手上抢回来,他就没办法了”。[23]八路军全面向敌后推进,其实风险巨大。徐向前说:“我们要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就必须把广大的人民造成‘人山’。”[24]

聂荣臻晚年时说,在晋察冀,游击战成功实现了两大奇迹:一个叫作“行军百里无狗叫”[25];一个叫“兵马未动,不需要粮草先行”[26]

首先,游击战,讲究声东击西,神出鬼没,隐蔽歼敌。可是华北老百姓家家养狗,给部队打游击带来极大影响,一时间,群众自发掀起了打狗运动。这其实就是对群众的充分动员,任何强迫命令都无法出现这样的奇迹。

其次,通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远离后方的八路军必须要自己解决粮草,但游击战士不能背着粮草行动,更不可能在残酷的敌后战场建立大仓库。在晋察冀根据地,尤其是在冀中平原这个地方,形势更为严峻。冀中是八路军建立的第一块平原根据地。相较于山区而言,这个地方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但也是日军反复扫荡的重点地区,其主要目的是抢粮。小兵张嘎,这个我们熟悉的文学形象,其原型赵波就是活跃在冀中白洋淀上的游击队员。沙飞曾经拍摄了白洋淀上的“雁翎队”打游击的照片,还拍下了当地老百姓做军衣和军鞋,小脚妇女往前线送弹药的照片。这些照片都刊登在《晋察冀画报》上,生动地反映了老百姓对八路军打游击战的支持。(www.xing528.com)

晋察冀边区政府发行的粮票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一大创举。聂荣臻回忆说,在晋察冀,部队行军的时候找到地方的粮秣主任,拿出边区政府发行的粮票就可以在百姓家换粮食;百姓则可以拿着粮票到边区政府抵交公粮。八路军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解决粮食问题的。部队征集的粮草并不集中,而是分散储藏在老百姓的家中。这些老百姓就成为八路军的堡垒户。晋察冀边区首府阜平县就实现了每个村庄都是堡垒的局面,这些堡垒其实就是徐向前所说的“人山”。

“人山”,不仅提供了打游击所需要的隐蔽环境,而且形成了巨大的隐形供给部,真正做到了兵马未动,不需要粮草先行。由此可见,八路军打游击战,打的是有根据地的游击战。

那么,打游击的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呢?提到游击队员,我们往往想到文学影视作品中的一些形象——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想到小学课本上《冀中的地道战》,想到贺绿汀的那首家喻户晓的《游击队之歌》。歌里面唱“我们都是神枪手”“我们都是飞行军”。当年,贺绿汀就是在听了八路军游击战的报告之后深受感触,一气呵成写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文学作品中的游击队员神出鬼没,技术高超。但其实,打游击并不容易。聂荣臻说了两句到现在都很有名的话:“所谓由整化零等游击战术实并不易,如甚易,则八路军已不值钱了”“游击战术实不易把握”。[27]确实,游击战术并非仅仅八路军在用,国民党和地方各种武装力量都在用,它是敌强我弱形势下的一种必然选择。那么,八路军为何“值钱”?

那是因为这支打游击的队伍,是一支正规军。正规军跟其他武装力量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这是一支坚持党的领导、纪律严格、强调思想政治学习的军队。正是这样的特点保证了这支正规军的本色,也保证了正规军的战斗力,从而让八路军做到既能化整为零,又能化零为整。

既然是正规军,那么当然还需要扩充、壮大。在晋察冀边区,当民众被动员起来,地方武装力量发展起来的时候,就能够适时地将他们转为正规军。在晋察冀,有冀中的马本斋回民支队、有平山团、阜平营、灵寿营,聂荣臻亲切地给他们取了个响亮的名字——“子弟兵”[28],称赞说是子弟兵的血肉铸成了晋察冀敌后抗战的坚固长城。今天,我们依然沿用“人民子弟兵”来称呼我们的人民军队。子弟兵,就是一个变群众团体、地方武装为正规军的典型例子,也是军民关系的最好写照。

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持久抗战是正规军、根据地、游击战这三驾马车支撑的[29]。它们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游击战就不再是过去那种小打小闹的战术,还可以变成运动战,主动发动大规模的对敌作战攻势,百团大战就是其中一例。百团大战意味着八路军不仅能在敌后生存,还能发展壮大;不仅能打游击,还能打运动战和正规战。从这种意义上讲,游击战就不仅仅局限在战术层面,而是上升到战略层面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还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神奇战法,有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有山地游击战、平原游击战、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真正实现了在战略上将敌后战场打成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坚持持久战。

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还将敌后游击战打成了一场总体战。那么总体战是如何实现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