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绿化规划:规划布局与施工新技术

乡村绿化规划:规划布局与施工新技术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附属绿地进行规划时,应结合乡村绿化规划的整体要求以及用地中的建筑、道路和其他设施布置的要求,采取多种绿地形式,来改善小气候和优化环境。(二)绿化系统规划布局绿地与乡村的建筑、道路、地形要有机联系在一起,以此形成绿荫覆盖、生机盎然,构成乡村景观的轮廓线。在对乡村公园进行规划时,应以本地植物群落为主,也可适当引进外地观赏植物,来丰富绿化档次、提高景观水平。南方的乡村应选四季常青、花果同兼的绿化树木。

乡村绿化规划:规划布局与施工新技术

环境绿化在乡村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绿色植物不仅有使用功能、观赏价值,更具有生态功能。绿色植物对改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增加湿度、降低噪声、吸收有害气体、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发挥着生物降解功能和重要作用。因此,绿化环境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是一个乡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一)乡村绿地的分类

乡村绿地的分类,主要有如下四种:

1.防护绿地

这种绿地具有双重作用,一是可以美化环境,二是可用于安全、卫生、阻风减尘,如水源保护区、公路铁路防护林带、工矿企业的防护绿地、禽畜养殖场的卫生隔离带等。

2.公园绿地

这是指为居民服务的村镇级公园、村中小游园,以及路旁、水塘、河堤上宽度大于5m,设有游憩设施的绿地带,如图1-23所示。

978-7-111-48355-7-Chapter02-28.jpg

图1-22 双重门牌

978-7-111-48355-7-Chapter02-29.jpg

图1-23 小游园绿地

3.附属绿地

所谓附属绿地,就是指除绿地外其他建筑用地中的绿地,如居住区中的绿地,工业厂区、学校、医院、养老院中的绿地等。对附属绿地进行规划时,应结合乡村绿化规划的整体要求以及用地中的建筑、道路和其他设施布置的要求,采取多种绿地形式,来改善小气候和优化环境。

4.其他绿地

其他绿地是指水域和其他用地中的绿化地带。

(二)绿化系统规划布局

绿地与乡村的建筑、道路、地形要有机联系在一起,以此形成绿荫覆盖、生机盎然,构成乡村景观的轮廓线。绿地空间的布局形式,是体现乡村总体艺术布局的一项基本内容。布局形式不但要符合地理条件的需要,还要继承和发扬当地传统的艺术布局风格,形成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富有现代布局风格的空间艺术景观。它是提高乡村的建设品位,创建美丽乡村品牌的重要表现。常用的绿地空间布局形式有以下四种:

1.点状布局

指相对独立的小面积绿地,一般绿地面积在0.5~1.0ha不等,有的甚至只有100m2左右,其中街头绿地面积不小于400m2,是见缝插绿、降低乡村建筑密度、提高老街道绿化水平、美化乡村面貌的一种较好形式,如图1-24的实景图所示。

2.块状布局

乡村绿地的块状布局,指一定规模的街心花园或大面积公共绿地,如图1-25的实景图所示。

978-7-111-48355-7-Chapter02-30.jpg

图1-24 点状绿化实景

978-7-111-48355-7-Chapter02-31.jpg

图1-25 块状绿化实景

3.带状布局

这种布局多利用河湖水系、道路等线性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网、放射性环状绿带网。带状绿地的宽度不小于8m。它对缓解交通环境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创造乡村景观形象和艺术面貌特色有显著的作用。图1-26所示为道路、河道的带状绿化实景图。

978-7-111-48355-7-Chapter02-32.jpg(www.xing528.com)

图1-26 带状绿化实景图

4.混合式布局

它是前三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可以做到乡村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合,组成较完整的绿地体系。其最大优点是能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有利于就近区域小气候与乡村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乡村景观艺术面貌,图1-27所示的实景图即为这种绿化布局。

978-7-111-48355-7-Chapter02-33.jpg

图1-27 混合布局实景图

(三)乡村绿化规划

在环境绿化规划中,各地应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道路绿化为骨架,专用绿地绿化为基础,将点、线、面、圈的绿化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实现山清水秀,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绿中,绿抱村庄,绿荫村民的效果。在规划时,应根据绿地的分类、使用功能和场所进行。

1.公园绿地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镇中的公园是为村民提供休憩、游览、欣赏、娱乐为主的公共场所。在对乡村公园进行规划时,应以本地植物群落为主,也可适当引进外地观赏植物,来丰富绿化档次、提高景观水平。

2.防护绿地规划

对防护绿地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卫生防护林和防护林带。

当前,有的乡村经营煤炭生意,还有的在乡村附近建混凝土搅拌站水泥厂、生石灰窑以及产生有害气体的村办企业等。为了保护居住生活区免受煤灰、水泥灰、白灰粉和有害气体的污染侵害,就要规划设置卫生防护林带,林带宽度应大于30m;在污染源或噪声大的一面,应规划布置半透风林带,在另一面规划布置不透风式林带。这样可使有害气体被林带过滤吸收,并有利于阻滞有害物质而使其不向外扩散。在村边的禽、畜饲养区周围,应规划设置绿化隔离带,特别应在主风向上侧设置1~3条不透风的隔离林带。

防护村镇的林带,规划设置时应与主风向垂直,或有30°的偏角,每条林带的宽度不小于10m。

3.附属绿地

(1)街道绿化。如图1-28所示,规划街道绿化时,必须与街道建筑、周边环境相协调,不同的路段应有不同的街道绿化。由于行道树长期生长在路旁,必须选择生长快、寿命长、耐旱、树干挺拔、树冠大的品种;而在较窄的街道则应选用较小的树种。南方的乡村应选四季常青、花果同兼的绿化树木

978-7-111-48355-7-Chapter02-34.jpg

图1-28 街道绿化实景图

在街头,可因地制宜地规划街头绿化和街心小花园,并应结合面积的大小和地形条件进行灵活布局。图1-29是街头绿化平面布置图。

(2)居住区绿化。居住区绿化,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头戏,是衡量居住区环境是否舒适、美观的重要指标。可结合居住区的空间、地理条件、建筑物的立面,设置中心公共绿地,面积可大可小,布置灵活自由。面积较大时,应设置些小花坛、水面、雕塑等。

在规划时,不能因为绿化而影响住宅的通风与采光,应结合房屋的朝向配备不同的绿化品种。如朝南房间,应离落叶乔木有5m间距;向北的房间应距离外墙最少3m。配置的乔灌木比例一般为2∶1,常绿与绿叶比例为3∶7。

(3)公共建筑绿化。公共建筑绿化是公共建筑的专项绿化,它对建筑艺术和功能上的要求较高,其布局形式应结合规划总平面图同时考虑,并根据具体条件和功能要求采用集中或分散的布置形式,选择不同的、能与建筑形式或建筑功能相搭配的植物种类。

978-7-111-48355-7-Chapter02-35.jpg

图1-29 街头绿化平面布置

(4)工厂绿化。规划工厂绿化,应根据工厂不同的生产性质,对绿化实行“看人下菜碟”。凡是有噪声的车间周围应选树冠矮、树枝低、树叶茂密的灌木与乔木,形成疏松的树群林带;有害车间附近的树木种植不宜过密,切忌乔灌混交种植。对阻尘要求较高的车间则应在主风向上侧设置防风林带,车间附近种植枝叶稠密、生长健壮的树种。

除了上面的规划内容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特产农业,规划建设乡村经济观赏绿化带,既可有农产品收入,又能起到绿化乡村的作用。图1-30所示的是韶关市游溪村的千亩桃园和延庆新宝庄的600m瓜廊。

978-7-111-48355-7-Chapter02-36.jpg

图1-30 经济观赏绿化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